◎ 第十六回 居少卿央媒納聘牽羊擔酒 來天官恰逢圭婿掇上青雲

關燈
詞曰: 有議非賒,今言舊好,聘納黃荼。

    莫道寒輕,牽羊擔酒,親送君家。

     篇篇似錦争誇,得意處頭頂雙花。

    誰想增煩,焉知懷恨,忙點歸他。

     調寄《柳梢青》 話說居行簡留住了知府,一面使人備酒,一面請知府到園中看些花草。

    閑步半晌,家人來報酒席齊備,因邀請入席而飲。

    飲至中間,知府問道:“适才老先生雲,有未盡之談,不知有何教誨,望乞言明。

    ”居行簡道:“治生姻親瑣事,本不該渎陳,今因來公子之幹渎,若再隐而不言,終無可奈矣。

    治生向年待罪卿職,公餘之所,嘗與來年兄面暇,則有朝夕杯歡,見小兒聰俊,托人結秦晉之婚。

    彼時治生以為小兒年有可待,力辭不允。

    誰知傳滿長安。

    有女子家,紛紛願婚,治生一力辭。

    又恐力辭中毒,不若退位苟安。

    又不意退位之後,來年兄升遷如此之速,迩來又屬意于許生。

    但許生有婚,固辭即以觸來公子之怒,誘禁而逃。

    今又必欲追回成就,而強納之。

    若使不知者,豈不有辱于來公!今治生細細想來,來公之女,公子之妹,必是當年欲配小兒之女也。

    許生為來年兄今日之愛,不知許生已受婚矣。

    小兒亦來年兄昔日之愛,尚未有婚。

    治生意欲煩老公祖申踐前言,複兩姓之婚,不識老公祖肯亵一言否?” 知府聽了,大喜道:“冢宰公前既有此一段美意,則來小姐之愆期而待者,未必不為令公子而愆期也。

    此中天意,人力安能強求。

    ”遂滿應承,歡然别去。

    正是: 計就謀成隻自知,他人作鼓絕無疑。

     行藏到底無須破,也是天緣分所宜。

     知府别過,見天色漸晚。

    遂回衙内。

    次早即到來公子寓處,相見說道:“昨蒙見委,若執一偏,幾乎使弟得罪居老先生。

    弟今請問仁兄,尊公在朝無論遠年近日的事情,老仁兄可能盡知否?”來公子笑道:“實不相瞞,家君隻生我兄妹二人,朝夕不離。

    舍妹雖為家君鐘愛,而小弟更尤過之,家中事情實不有瞞。

    ”知府道:“聞得昔年令尊公,曾将令妹欲許居老先生之子倩若聯姻,這事可真麼?”來公子道:“這事怎麼不真!那時小弟同舍妹俱在京中,時常聞家父稱說居家之子貌美才多,要将妹子許他。

    又說他家生得好兒子,我家不如。

    使我耳内聽得好不耐煩。

    後來親事不成,我倒也快活。

    ”知府聽了,笑說道:“偌大長安豈無一人可得尊公大人之意,而獨注意于居倩若?今令尊公之意,又獨注意于許繡虎?則許繡虎之人才大約與居公子相仿矣!今日欲偕婚好,而許繡虎不肯允從,甘心遁迹而去。

    小弟隻道書生命薄,昨日問明居老先生,方知許繡虎之先尊卻與居老先生有年家世誼,當初自幼與居老先生之女訂成婚好。

    但以許生椿萱俱逝,家業雖然凋謝,然而姻親有存,不能草率成親,遂而笃志芸窗,以期上達,完此婚好。

    孰知仁兄遵令尊之意,勢必成親而後已,所以來見居公。

    居公留于書房,以待擇吉完此兒女之親。

    又不期為仁兄訪知,竟以脫逃具詞,小弟不察,差役獲逃,而仁兄恰遇許生,又為居公救出。

    小弟如今想來,許繡虎已作居老先生之東床,必無再強以允令妹之婚。

    令妹決不肯嫁纨绔,以玷門楣。

    但天下擇婿一事,最是繁難。

    令尊公當此铨曹,王孫公子中豈不留意,而獨留意于居、許二生?則居、許二生之人才,可想八九。

    今既不得于許,莫若得之于居。

    昨日已知居公子尚未有親,小弟意欲為媒。

    以遂令尊公之初念,不知老仁兄肯使小弟吃杯喜酒麼?”來公子聽了大喜道:“這許繡虎,我今實惱他不中擡舉的小畜生!我也有些不情願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