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回 忤當朝谪官赴蜀

關燈
詩曰: 志氣軒昂未肯休,英雄兩眼淚橫流。

     秦庭有劍誅高鹿,漢室無人問丙牛。

     野鳥空啼千古恨,長安不盡百年愁。

     西風動處多零落,一任魂飛到故丘。

     前面已将葛太古谪貶的緣由盡行說過,此回轉接入鐘景期的話來。

    卻說鐘景期一團高興,殷勤來拜葛禦史,忽見重門閉鎖,并無人影。

    景期□突,便叫一個長班,到蓮英兒巷裡喚馮元到寓所來問他。

    長班應着去了。

    自己怏怏的上馬而回。

    看官聽說:大凡升降官員,長安城中自然傳說。

    怎麼葛太古這些事體,鐘景期全然不知呢?原來葛太古醉罵權臣,遭冤被遣這幾日,正值鐘景期被虢國夫人留在家裡,所以一毫也不曉得。

     是日回寓,着了冠帶。

    坐定不多時,長班已喚馮元進來。

    馮元見了,磕了四個頭,道:“小人聞得老爺中了,就要來伏侍的。

    隻因這幾日為迎進士的馬匹,通是太仆寺承辦的,故此小的不得工夫,直到今日才閑。

    小的已具了手本,辭了本官,正要來谒見老爺。

    不想老爺差人來喚小人,小人要一定跟随老爺了,望老爺收用。

    ”景期道:“你是我的舊人,自然收的。

    ” 吩咐長班:“将我一個名帖去緻意太仆寺,叫将馬夫馮元名字除去。

    ”長班應了。

    馮元又跪下謝了一聲。

    景期道:“起來,我有要緊的話問你。

    那葛太古家為着何事,将大門封鎖?你必定知道的,與我細細說來。

    ”馮元道:“不要說起,一樁天大的風波!葛老爺的性命險些兒不保。

    ”景期忙問,馮元便将那金馬門前罵了安祿山,被他陷害,谪貶範陽的事情,細細說來。

     景期聽了,慌忙又問道:“如今他家的小姐在哪裡?”馮元道:“他家小姐也随他去了。

    ”景期暗暗叫苦,打發馮元出來。

    那馮元做了新狀元的大叔,十分快活,叫人到家裡搬了行李,自己又買了一件皂絹直身,大頂擺帽,在外搖擺。

    隻苦得景期一天好事忽成畫餅,獨自坐在房中長歎。

    想道:“我若早中了半個月的狀元,這段婚姻已成就了。

    ”又想道:“他若遲犯半個月,此事或者我去央虢國夫人,替他挽回一番。

    ”又想道:“自己去了,留得小姐在家中,也好再圖一面。

    ”又想道:“就是小姐在此,我如今礙着官,真倒不象前日的胡行亂闖。

    ” 左思右想,思量到帕詩酬和,婢女傳情,私會花前,稍伸鸾約這一種情景,不覺撲籁籁的墜下淚來。

    少頃,外面送晚飯進來。

    景期道:“我心緒不佳,不要吃飯。

    須多拿些酒來與我解悶。

    不要你在此斟酒,你自出去。

    ”伺候人應着出去了。

     景期自酌自飲,一杯不下,又是凄涼一回,憤恨一回。

    外面送進四五壺酒,通吃在肚子裡,便叫收去碗盞,在房裡又坐了一回。

    思量道:“這事通是李林甫、安祿山二人弄壞的。

    我在窗下時節,聞得此輩弄權誤國,屠戮忠良,就有一番憤恨不平。

    今日僥幸成名,正欲掃除君側奸邪,不想那二人壞我的好事,如何放得他過!不免轟轟烈烈,參他一場,也不枉大丈夫在世。

    ”一時乘了酒興,将一段兒女柔情變作一派英雄豪氣。

    就焚起一炬好香,穿了公服,擺開文房四寶,端端坐了,寫起本來,本上道: 翰林丞旨臣鐘景期,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奏為奸相竊操國柄,外藩贖亂朝綱,伏瀝愚憂,仰祈聖鑒事:臣聞萬乘之尊,威權不移于群小;九重之遂,聰明不蔽于簽任。

    故欲治天下,必先擇人。

    欲擇人才,必先正心。

    欲正其心,必先清君側。

    此微臣才伏草茅之時,固夙夜不忘,思得陳一時之愚,以報皇恩于萬一也。

    今陛下不棄鄙陋,側臣請阮,目擊權臣僭竊,不敢不以窺管之見,謬為越禮之談。

    竊見首相李林甫、節度安祿山,中外交通,上下側目,舌搖簧鼓,指人主若耍孩;屠戮劍鋒,毀官民如草芥。

    官爵之升遷,視金錢之多寡;刑獄之出入,觀賄賂之有無。

    腹心暗結于掖庭,爪牙密飾于朝左。

    陷盡忠良,固彼黨羽。

    種種兇惡,擢發難書。

    臣固知投鼠忌器,不敢以怒螳當車。

    第恐政事日非,奸謀愈熾,将來有不可知者。

    故不避斧钺之誅,以請雷霆之擊也。

    如果臣言不謬,伏祈陛下旨下廷尉,明正其罪;或風邈荒,或質斧钺,舉朝幸甚!天下幸甚!臣不勝激切屏營之至,謹奏。

     景期寫完了本,不脫公服,就隐幾以待旦。

    到得五鼓設朝,那早朝的常套不必細述。

    景期将本章呈進,朝罷,各官俱散。

    隻有李林甫、楊國忠二人,留在閣中辦事。

    少頃,司禮監裝出許多本章來,與李、楊二太師票據。

    二人接了,将各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