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回 采菊談心翠姐解意 圍爐促膝楊公拒婚
關燈
小
中
大
之後,丹初雖有可言之機,卒未敢遽宣于口,矧時讵年假勿遠。
正三少年試驗期中,瑤叔磨砺以需,冀得名登首選。
脫主人勿許,則願乖氣結,複烏能專精其業。
于是因循延擱,直至夫人忌晨。
是日延僧禮忏,複設喻咖焰口,鼓鐘聒耳,梵語凄清。
楊公惓懷舊事,觸目興悲,移卧廳西書室。
天陰欲雪,入夜尤寒,乃與丹初圍爐,清談小酌。
丹初或述舊聞,或談狐鬼,以娛主人。
楊公掀髯而笑。
已而出悔公來書,中述雁蕩山水之奇妙,幾隔塵境。
謂老枘果善丹青,則必繪圖以獻,供居士卧遊雲雲。
楊公長歎曰:“吾自悼亡,滋厭塵事。
俟靜娴有托,吾必披剃從悔公遊。
惜君有母,未能竹杖芒鞋,為吾禅侶耳。
”丹初以時機已至,勿言奚待?起視窗外,但見牆角梧桐,槎桠戴白,雪陣撲窗,有如飛絮。
而側門嚴扃,無虞竊聽,乃徐徐歸座,謂主人曰:“曩聞吳氏拟婚,公意若何?”曰:“未見其人,烏可遽許。
”曰:“然則年世誼之間,當不乏王謝子弟,可以入選者。
”曰:“難矣。
英俊者近乎驕,溫謹者流于拘,未有與吾女相匹者。
”丹初即曰:“吾有一人,不知足當公意否?”楊公喜曰:“君之鑒衡不謬,必無不合,請言其人。
”丹初微笑曰:“吾曩言頗牧自在禁中,蓋指宋君耳。
宋君溫文爾雅,品學俱優,與女公子足稱佳偶。
”語未已,楊公神色驟變,噤而勿語。
察其意,似胸中有無限之蘊,格格欲吐,又輕易不能出之于口者。
久之,容色少定,移座與丹初促膝曰:“品第不謬。
如穎兒者,足稱快婿。
特與理殊悖,期期不可。
今日方命,問心滋疚,然脾膈間物,礙難掬示。
俟諸異日,方知吾之苦心矣。
”語意甚決。
丹初莫措一辭,唯唯而已。
及歸寝室,尋譯主人所語,深滋疑怪。
蓋楊宋二姓,初無血統之屬,于理奚悖者。
豈瑤叔為主人外室所生,畏夫人而托諸宋氏耶?然則獨子而失愛于母,的無疑義矣。
雖然,此間阍者,為宋氏舊仆,深愛瑤叔,自襁褓中提抱,随楊公南下,蓋未嘗一日或離,且宋主為名孝廉,夫人亦保定聞家,甯有此暖昧不明之事。
思至此,心緒瞀亂,轉輾不能成夢。
而一片熱腸,頓成冰冷,則又為意料所不及者。
晨起遇瑤叔,告以試驗已竟,可以休息。
及察丹初之面,問何事沮喪若此。
丹初強笑曰:“吾失睡耳。
吾思書樓博具,在理宜告之主人,從嚴根究。
否則大好園亭,将成賭窟,何以對主人矣。
”瑤叔附耳曰:“不可。
自先生赴申,敏哥屢邀雀戲,吾以勿習卻之,此後彼歸寝極遲。
撷哥當亦預聞。
試思撷哥為人,讵能閉門讀禮者,投鼠忌器,先生休矣。
”丹初歎曰:“涓涓勿塞,流為江湖,特為吾計,僅能緘口。
然君狀亦憊,曷往河堤散步。
”瑤叔從之。
二人相将出廳,聞喘聲出于假山之背。
窺之,慶子也,俯首灣腰,拔一尺許之小樹。
蓋山傍巨棗一枝,果實墜地而生者。
慶子用力過巨,枝斷而人亦仰翻于地。
其根卒不能起。
二人相視大笑。
猝聞翠姐呼曰:“癡孩子,萌芽時不薙。
今根深矣,去之不亦晚乎。
”此一語,直入丹初心坎。
所謂言者無心,聞者足戒。
丹初至此,深悔含茹非策。
與瑤叔把臂而出,因聞翠姐言,黃氏姊妹将至。
遂避于樓。
丹初勿能複忍,直告瑤叔,曰:“事不偕矣。
且為奈何?”言已,遂述主人所語。
瑤叔容色頓變,以被蒙頭而卧。
久之始起,淚痕滿面,語丹初曰:“留此徒增忉怛,吾将行矣。
”曰:“奚往?”曰:“北上省親耳。
”丹初曰:“河冰已合,讵能飛渡。
主人言,遊留一節,已得太夫人報可。
少安勿懆,悻悻啟人疑窦矣。
”瑤叔廢然長歎。
自是之後,足迹不入中門。
丹初以過留形迹,乘間白主人,宜延黃四小姐與女公子為伴。
楊公喜曰:“吾心煩,思不及此。
靜漪能來,吾女不愁岑寂矣。
”
正三少年試驗期中,瑤叔磨砺以需,冀得名登首選。
脫主人勿許,則願乖氣結,複烏能專精其業。
于是因循延擱,直至夫人忌晨。
是日延僧禮忏,複設喻咖焰口,鼓鐘聒耳,梵語凄清。
楊公惓懷舊事,觸目興悲,移卧廳西書室。
天陰欲雪,入夜尤寒,乃與丹初圍爐,清談小酌。
丹初或述舊聞,或談狐鬼,以娛主人。
楊公掀髯而笑。
已而出悔公來書,中述雁蕩山水之奇妙,幾隔塵境。
謂老枘果善丹青,則必繪圖以獻,供居士卧遊雲雲。
楊公長歎曰:“吾自悼亡,滋厭塵事。
俟靜娴有托,吾必披剃從悔公遊。
惜君有母,未能竹杖芒鞋,為吾禅侶耳。
”丹初以時機已至,勿言奚待?起視窗外,但見牆角梧桐,槎桠戴白,雪陣撲窗,有如飛絮。
而側門嚴扃,無虞竊聽,乃徐徐歸座,謂主人曰:“曩聞吳氏拟婚,公意若何?”曰:“未見其人,烏可遽許。
”曰:“然則年世誼之間,當不乏王謝子弟,可以入選者。
”曰:“難矣。
英俊者近乎驕,溫謹者流于拘,未有與吾女相匹者。
”丹初即曰:“吾有一人,不知足當公意否?”楊公喜曰:“君之鑒衡不謬,必無不合,請言其人。
”丹初微笑曰:“吾曩言頗牧自在禁中,蓋指宋君耳。
宋君溫文爾雅,品學俱優,與女公子足稱佳偶。
”語未已,楊公神色驟變,噤而勿語。
察其意,似胸中有無限之蘊,格格欲吐,又輕易不能出之于口者。
久之,容色少定,移座與丹初促膝曰:“品第不謬。
如穎兒者,足稱快婿。
特與理殊悖,期期不可。
今日方命,問心滋疚,然脾膈間物,礙難掬示。
俟諸異日,方知吾之苦心矣。
”語意甚決。
丹初莫措一辭,唯唯而已。
及歸寝室,尋譯主人所語,深滋疑怪。
蓋楊宋二姓,初無血統之屬,于理奚悖者。
豈瑤叔為主人外室所生,畏夫人而托諸宋氏耶?然則獨子而失愛于母,的無疑義矣。
雖然,此間阍者,為宋氏舊仆,深愛瑤叔,自襁褓中提抱,随楊公南下,蓋未嘗一日或離,且宋主為名孝廉,夫人亦保定聞家,甯有此暖昧不明之事。
思至此,心緒瞀亂,轉輾不能成夢。
而一片熱腸,頓成冰冷,則又為意料所不及者。
晨起遇瑤叔,告以試驗已竟,可以休息。
及察丹初之面,問何事沮喪若此。
丹初強笑曰:“吾失睡耳。
吾思書樓博具,在理宜告之主人,從嚴根究。
否則大好園亭,将成賭窟,何以對主人矣。
”瑤叔附耳曰:“不可。
自先生赴申,敏哥屢邀雀戲,吾以勿習卻之,此後彼歸寝極遲。
撷哥當亦預聞。
試思撷哥為人,讵能閉門讀禮者,投鼠忌器,先生休矣。
”丹初歎曰:“涓涓勿塞,流為江湖,特為吾計,僅能緘口。
然君狀亦憊,曷往河堤散步。
”瑤叔從之。
二人相将出廳,聞喘聲出于假山之背。
窺之,慶子也,俯首灣腰,拔一尺許之小樹。
蓋山傍巨棗一枝,果實墜地而生者。
慶子用力過巨,枝斷而人亦仰翻于地。
其根卒不能起。
二人相視大笑。
猝聞翠姐呼曰:“癡孩子,萌芽時不薙。
今根深矣,去之不亦晚乎。
”此一語,直入丹初心坎。
所謂言者無心,聞者足戒。
丹初至此,深悔含茹非策。
與瑤叔把臂而出,因聞翠姐言,黃氏姊妹将至。
遂避于樓。
丹初勿能複忍,直告瑤叔,曰:“事不偕矣。
且為奈何?”言已,遂述主人所語。
瑤叔容色頓變,以被蒙頭而卧。
久之始起,淚痕滿面,語丹初曰:“留此徒增忉怛,吾将行矣。
”曰:“奚往?”曰:“北上省親耳。
”丹初曰:“河冰已合,讵能飛渡。
主人言,遊留一節,已得太夫人報可。
少安勿懆,悻悻啟人疑窦矣。
”瑤叔廢然長歎。
自是之後,足迹不入中門。
丹初以過留形迹,乘間白主人,宜延黃四小姐與女公子為伴。
楊公喜曰:“吾心煩,思不及此。
靜漪能來,吾女不愁岑寂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