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回 喜出望外壽壽回鄉 變生不測靜娴哭母
關燈
小
中
大
無何,節過元宵,丁夫人撤靈事畢,悔公杖錫欲行。
楊公設素馔餞之。
丹初送至郭外,比歸,見馥馥與老媪甯家。
陸媽從其後,狀頗匆促,馥馥且有淚容,心疑淩母疾亟。
孰知一入中門,聞楊公縱談壽壽事,謂丹初曰:“壽壽歸矣。
老媪來迎馥馥。
始知十一年前,壽為匪人掠賣與南洋華僑鄭翁為子。
鄭巨富,愛壽若己出,欲歸不果。
今鄭翁已殁,壽乃歸國尋親。
蓋此兒聰穎,其姓名地址,固牢記勿忘。
吾殊為淩氏賀也。
”丹初恍然曰:“是矣,吾侪出門時,遇,黑色少年,袖出紙片,上載姓氏,謂父名翼雲,吾指其門徑而别。
此人操京語。
頗生澀,的為遠客,壽壽無疑矣。
”丹初語未已,利生即謂楊公曰:“奇哉。
悔公之言驗矣。
彼言馥馥雖孤露,然佳運将至。
不出半月,必有意外之奇遇。
籲,今彼言既應,吾滋為侄女憂也。
”楊公搖首曰:“悔餘胡與汝言。
既言馥馥,胡為牽及吾女。
”利生指丹初曰:“與彼言耳。
兄勿信,可問之。
”丹初徐曰:“語固有之。
蓋在開忏之夕,悔公阻雪勿歸,留與同榻,偶談及此。
吾素勿信星相,淡忘久矣。
”楊公诘其何語,曰:“彼惜女公子正值妙齡,乃有六年厄運。
”楊公訝曰:“交于何年。
”曰:“亥子之間。
”曰:“近矣。
特吾夫婦俱在,吾女何至失所。
即使遇人不淑,吾當豐其奁資,亦何至于困頓。
”利生羼曰:“彼言六年中,寸草與之俱盡。
”楊公瞪目視之,回顧丹初曰:“信如彼言,吾亦有備。
當如西人存款之例,六年後與之可也。
不知尚有他語否?”丹初曰:“吾固勿信,彼亦不複言他。
”瑤叔以目示意,丹初乃退。
瑤叔随之,憂形于色,細叩悔公所語。
丹初笑解之,曰:“老僧非仙人,讵能預知休咎。
其言馥馥,蓋一時幸中,君何杞憂若是。
”翌日壽壽來,請見楊公夫婦,深謝顧複弱妹之恩。
楊公具酒洗塵,談飲滋樂。
而馥馥亦至,夫人等群起道賀。
馥馥默無一言,堅執靜娴之手而泣。
夫人詫曰:“令兄滄海珠還,尊堂痼疾亦逾。
貧而富,離而複合,歡喜勿暇,有何可哭者?”馥馥哽咽曰:“兄承義父商業,勿能久留于是。
拟葬父後,移家南洋,不知與姊姊何年複叙,是以悲耳。
”靜娴聞此,失聲而哭,籠鳥嘤嘤效之。
夫人撫其額發,複與愛女拭淚曰:“然則尚有一二月相叙。
試思擇地營葬,讵數日可畢乎。
”二女之涕始止。
時則壽壽建議,謂吾華禮教嚴,閨閣深居勿出。
府中有此園亭,宜設秋千架,以宣氣血,異日設有遠行,亦無慮舟車颠簸。
主人然其言,囑丹初擇地安架,莫若鴛鴦廳之後,杏花如火,碧草鋪氈,檀闆紅繩,二女日事嬉戲。
特靜娴膽怯,終不若馥馥之高下自如。
乃于園遊之暇,請丹初授其絲竹,為馥馥去後自遺計也。
一日,利生鄉人來,一宿而去。
未幾,仆輩喧傳,利生家于某日夜間,掘得藏镪。
事聞于主人,問此語所自,雲得自莫度。
及問利生,則曰:“掘地得數甕,中僅廢錢,兄勿信此響言。
”楊公信之。
及乎清明節過,淩氏營葬已畢,壽壽移家南行。
馥馥出金雞心頸飾,中嵌巨鑽,贈靜娴為别,訂以每月一書,以通芳訊。
瀕河送别,灑淚分襟。
楊夫婦怅惘無似。
靜娴之惜别,更可知矣。
流光如駛,已入孟夏,晴晝方長。
丹初晨起,巡視園中花木,歸待瑤叔不至。
默念今日日曜,彼何往耶?枯坐無聊,憶主人曾約圍棋,遂至書室。
及進月式門,絕無聲息。
恐主人午睡,輕其步履,潛于窗隙中觇之。
惟見靜娴瑤叔,一枰相對,小環奉茗于傍。
靜娴拈子在手,沉思未下。
而秋水澄澄,凝視瑤叔。
瑤叔則一手支頤,伸右臂,橫于案角,仰首待之。
薰風拂簾,茶香滿室。
閑人清趣,蔑以過矣。
丹初蹑足而出,幾與阿壽相撞,手中籠鳥,拍拍不止。
楊公靴聲橐橐,已由長弄而入。
瑤叔站立門次,靜娴則揭簾迎父。
楊公笑颔之,遂謂瑤叔曰:“若兄等奚往,行将畢業,尚爾嬉遊。
”言已,招丹初坐,笑曰
楊公設素馔餞之。
丹初送至郭外,比歸,見馥馥與老媪甯家。
陸媽從其後,狀頗匆促,馥馥且有淚容,心疑淩母疾亟。
孰知一入中門,聞楊公縱談壽壽事,謂丹初曰:“壽壽歸矣。
老媪來迎馥馥。
始知十一年前,壽為匪人掠賣與南洋華僑鄭翁為子。
鄭巨富,愛壽若己出,欲歸不果。
今鄭翁已殁,壽乃歸國尋親。
蓋此兒聰穎,其姓名地址,固牢記勿忘。
吾殊為淩氏賀也。
”丹初恍然曰:“是矣,吾侪出門時,遇,黑色少年,袖出紙片,上載姓氏,謂父名翼雲,吾指其門徑而别。
此人操京語。
頗生澀,的為遠客,壽壽無疑矣。
”丹初語未已,利生即謂楊公曰:“奇哉。
悔公之言驗矣。
彼言馥馥雖孤露,然佳運将至。
不出半月,必有意外之奇遇。
籲,今彼言既應,吾滋為侄女憂也。
”楊公搖首曰:“悔餘胡與汝言。
既言馥馥,胡為牽及吾女。
”利生指丹初曰:“與彼言耳。
兄勿信,可問之。
”丹初徐曰:“語固有之。
蓋在開忏之夕,悔公阻雪勿歸,留與同榻,偶談及此。
吾素勿信星相,淡忘久矣。
”楊公诘其何語,曰:“彼惜女公子正值妙齡,乃有六年厄運。
”楊公訝曰:“交于何年。
”曰:“亥子之間。
”曰:“近矣。
特吾夫婦俱在,吾女何至失所。
即使遇人不淑,吾當豐其奁資,亦何至于困頓。
”利生羼曰:“彼言六年中,寸草與之俱盡。
”楊公瞪目視之,回顧丹初曰:“信如彼言,吾亦有備。
當如西人存款之例,六年後與之可也。
不知尚有他語否?”丹初曰:“吾固勿信,彼亦不複言他。
”瑤叔以目示意,丹初乃退。
瑤叔随之,憂形于色,細叩悔公所語。
丹初笑解之,曰:“老僧非仙人,讵能預知休咎。
其言馥馥,蓋一時幸中,君何杞憂若是。
”翌日壽壽來,請見楊公夫婦,深謝顧複弱妹之恩。
楊公具酒洗塵,談飲滋樂。
而馥馥亦至,夫人等群起道賀。
馥馥默無一言,堅執靜娴之手而泣。
夫人詫曰:“令兄滄海珠還,尊堂痼疾亦逾。
貧而富,離而複合,歡喜勿暇,有何可哭者?”馥馥哽咽曰:“兄承義父商業,勿能久留于是。
拟葬父後,移家南洋,不知與姊姊何年複叙,是以悲耳。
”靜娴聞此,失聲而哭,籠鳥嘤嘤效之。
夫人撫其額發,複與愛女拭淚曰:“然則尚有一二月相叙。
試思擇地營葬,讵數日可畢乎。
”二女之涕始止。
時則壽壽建議,謂吾華禮教嚴,閨閣深居勿出。
府中有此園亭,宜設秋千架,以宣氣血,異日設有遠行,亦無慮舟車颠簸。
主人然其言,囑丹初擇地安架,莫若鴛鴦廳之後,杏花如火,碧草鋪氈,檀闆紅繩,二女日事嬉戲。
特靜娴膽怯,終不若馥馥之高下自如。
乃于園遊之暇,請丹初授其絲竹,為馥馥去後自遺計也。
一日,利生鄉人來,一宿而去。
未幾,仆輩喧傳,利生家于某日夜間,掘得藏镪。
事聞于主人,問此語所自,雲得自莫度。
及問利生,則曰:“掘地得數甕,中僅廢錢,兄勿信此響言。
”楊公信之。
及乎清明節過,淩氏營葬已畢,壽壽移家南行。
馥馥出金雞心頸飾,中嵌巨鑽,贈靜娴為别,訂以每月一書,以通芳訊。
瀕河送别,灑淚分襟。
楊夫婦怅惘無似。
靜娴之惜别,更可知矣。
流光如駛,已入孟夏,晴晝方長。
丹初晨起,巡視園中花木,歸待瑤叔不至。
默念今日日曜,彼何往耶?枯坐無聊,憶主人曾約圍棋,遂至書室。
及進月式門,絕無聲息。
恐主人午睡,輕其步履,潛于窗隙中觇之。
惟見靜娴瑤叔,一枰相對,小環奉茗于傍。
靜娴拈子在手,沉思未下。
而秋水澄澄,凝視瑤叔。
瑤叔則一手支頤,伸右臂,橫于案角,仰首待之。
薰風拂簾,茶香滿室。
閑人清趣,蔑以過矣。
丹初蹑足而出,幾與阿壽相撞,手中籠鳥,拍拍不止。
楊公靴聲橐橐,已由長弄而入。
瑤叔站立門次,靜娴則揭簾迎父。
楊公笑颔之,遂謂瑤叔曰:“若兄等奚往,行将畢業,尚爾嬉遊。
”言已,招丹初坐,笑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