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卷 二、萬彥齋封翁二事
關燈
小
中
大
不惜修金與盜名 全人骨肉自多情
夫能周急妻無忤 正是蒼穹玉汝成
《其一》
陽羨〖陽羨,即宜興縣。
〗,萬荔〖荔,音利〗門方伯之封翁,彥齋先生,為諸生時〖諸生,秀才之謂。
〗,家甚貧,方正不妄取,而勇于為義,遇人有急難,必委曲周恤之,雖自污勿顧也〖自污,猶言壞己之名節。
〗。
嘗館鄉間,歲除步歸,半途遇一中年婦,且行且泣,公異而詢之,婦不答,固要之〖要,音腰,求也。
〗。
怫然曰〖怫,音弗,怫然,怒貌。
〗:“行道之人,各有心事,何暇逢人絮述。
”公見其詞厲而色哀,慰之曰:“我非漫然相問者,果有急難,試告我,我或能為子謀。
”婦乃曰:“吾夫裡正也〖(杜詩)去時裡正為裹頭,(按)裡正,地保也。
〗,虧官銀三十餘兩,禁獄追比,日受棰撲〖棰,音垂,杖也。
撲,打也。
〗。
前往探視,夫言被棰困狽〖狽,音貝。
被,受也。
困狽,委頓也。
〗,若複違限,必以刑死,家有幼女,囑我速賣之,以銀繳官。
我從夫言,以女托媒,媒乘我急,詭言歲暮無售者〖詭,音軌,欺也。
售,音受,無售者,猶言無買主也。
〗,故抑其價,僅得錢十千,念失女而夫仍不免,沉思無計,将賣身以益之,吾痛吾夫之困于刑也,吾女之辱于婢妾也,吾身之不能自保也,轉盼之間,一家星散,不禁悲從中來耳。
”公曰:“三十金亦非大事,汝夫豈無親族知好可告貸者〖貸,音代,借也。
〗,乃至出此下策。
”婦歎曰:“先生何言之易也,彼親族輩,貧者自給不暇,稍有餘資者,早聞風遠避,求一面不可得,誰肯舍一文錢,憐取難中人者?先生休矣,毋誤我事。
”言已,嗚咽欲行〖嗚,音烏,(齊書王儉傳)流涕嗚咽。
(按)嗚咽,悲極氣塞貌。
〗。
公止之曰:“子無然,我雖寒素〖(晉書武帝紀)令内外群官,舉清能,援寒素。
(按)寒素,猶言寒微。
〗,三十金尚易辦,第汝女已賣,得金尚可贖否?”婦泣曰:“倘蒙先生哀憐,吾女尚未立券,交銀可立取之歸。
”公因出懷中十二金遺之曰:“子先持此去,明日俟我于城中某處,當如數畀子〖畀,音避,與也。
〗。
”婦出不意,泥首泣謝〖泥首,詳注前篇。
〗。
詢公姓氏裡居,且曰明日往取女歸,當送至府服役。
公笑曰:“勿作此言,我憐爾骨肉分離,非欲爾女也。
”不告以姓,拂衣迳行〖迳,音徑,直也。
〗。
行數武〖武,猶步也。
〗,複謂之曰:“明日當早來,毋自誤。
”婦泣應曰:“諾。
”遂持金去。
公歸之家,晨餐未具,夫人索修金易米,公嗫嚅〖嗫嚅,音聶儒,(韓愈送李願叙)口将言而嗫嚅。
(注)嗫嚅,欲言不言之貌。
〗曰:“白費卻一年辛苦,山路崎岖〖崎岖,音奇區,路不平貌。
〗,傾跌數四,人幾堕深谷中,遑暇覓手中銀包乎〖遑暇,猶言何及。
〗?”夫人知其好周人急,哂〖哂,音審,微笑也。
〗曰:“若果傾跌失之,尚易覓取,恐又從井救人耳〖(論語)井有人焉,其從之也。
(注)謂随之于井而救之,(按)世謂不顧己而救人,為從井救人,義本此。
〗!”公曰:“然。
尚不足,奈何?”俱以實告,夫人固賢淑,無怨言,且慫恿〖慫恿,音聳勇,猶稱贊之謂。
〗之,曰:“此亦大善事,然時迫歲除,二十金何從措置?第〖第,且也〗君已許之,不可中止,家中尚可典質〖質,音緻,典質,以物當錢之謂。
〗度歲,君但速為彼謀,毋憂内顧〖(左思詩)内顧無鬥儲,(按)内顧,猶言顧家也。
〗也!”公喜而出,貸之戚友,得十餘金,尚不足數。
邑有放利債者,非以物作抵,雖至親不能通一錢,默念事急矣,舍此别無所謀,第倉卒〖卒,音促,倉卒,急促也,鮮,少也。
〗鮮可抵之物。
公素主宗祠鑰匙,竟舉祠中桌椅門窗,向其人質十金,乘暮夜舁緻之〖舁,音愉,擡也,緻之,猶言與之也。
〗;族人鹹不及知,次日持金往,婦已先至其地。
出金畀之遽歸,婦潛尾之〖潛,隐也。
尾之,跟之也。
〗,遇公與一人言。
婦詢其人,知公姓名居址,未幾即與其夫攜女至公家,向公夫婦叩謝,請留其女為婢,公視女未十齡,然頗姣好,因謂之曰:“此好女子,可為擇佳偶,速攜之歸,毋陷人于不義。
”堅卻之,羅拜而去。
及元旦,族衆入祠祀祖,見祠中洞然〖洞然,空虛貌。
〗,鹹大驚,疑被盜。
翁亟對衆自白曰:“歲暮無資,暫借質錢。
乞俟到館取贖。
”族衆鹹忿,群起诮讓〖诮,才肖切,音翹去聲。
(前漢高帝紀)樊哙亦诮讓羽。
(注)诮讓,以辭相責也。
〗。
公默然不辯,既無怍色〖怍,音祚,愧也。
〗,亦無怒容。
時有族長某翁,素知公長者,好周
〗,萬荔〖荔,音利〗門方伯之封翁,彥齋先生,為諸生時〖諸生,秀才之謂。
〗,家甚貧,方正不妄取,而勇于為義,遇人有急難,必委曲周恤之,雖自污勿顧也〖自污,猶言壞己之名節。
〗。
嘗館鄉間,歲除步歸,半途遇一中年婦,且行且泣,公異而詢之,婦不答,固要之〖要,音腰,求也。
〗。
怫然曰〖怫,音弗,怫然,怒貌。
〗:“行道之人,各有心事,何暇逢人絮述。
”公見其詞厲而色哀,慰之曰:“我非漫然相問者,果有急難,試告我,我或能為子謀。
”婦乃曰:“吾夫裡正也〖(杜詩)去時裡正為裹頭,(按)裡正,地保也。
〗,虧官銀三十餘兩,禁獄追比,日受棰撲〖棰,音垂,杖也。
撲,打也。
〗。
前往探視,夫言被棰困狽〖狽,音貝。
被,受也。
困狽,委頓也。
〗,若複違限,必以刑死,家有幼女,囑我速賣之,以銀繳官。
我從夫言,以女托媒,媒乘我急,詭言歲暮無售者〖詭,音軌,欺也。
售,音受,無售者,猶言無買主也。
〗,故抑其價,僅得錢十千,念失女而夫仍不免,沉思無計,将賣身以益之,吾痛吾夫之困于刑也,吾女之辱于婢妾也,吾身之不能自保也,轉盼之間,一家星散,不禁悲從中來耳。
”公曰:“三十金亦非大事,汝夫豈無親族知好可告貸者〖貸,音代,借也。
〗,乃至出此下策。
”婦歎曰:“先生何言之易也,彼親族輩,貧者自給不暇,稍有餘資者,早聞風遠避,求一面不可得,誰肯舍一文錢,憐取難中人者?先生休矣,毋誤我事。
”言已,嗚咽欲行〖嗚,音烏,(齊書王儉傳)流涕嗚咽。
(按)嗚咽,悲極氣塞貌。
〗。
公止之曰:“子無然,我雖寒素〖(晉書武帝紀)令内外群官,舉清能,援寒素。
(按)寒素,猶言寒微。
〗,三十金尚易辦,第汝女已賣,得金尚可贖否?”婦泣曰:“倘蒙先生哀憐,吾女尚未立券,交銀可立取之歸。
”公因出懷中十二金遺之曰:“子先持此去,明日俟我于城中某處,當如數畀子〖畀,音避,與也。
〗。
”婦出不意,泥首泣謝〖泥首,詳注前篇。
〗。
詢公姓氏裡居,且曰明日往取女歸,當送至府服役。
公笑曰:“勿作此言,我憐爾骨肉分離,非欲爾女也。
”不告以姓,拂衣迳行〖迳,音徑,直也。
〗。
行數武〖武,猶步也。
〗,複謂之曰:“明日當早來,毋自誤。
”婦泣應曰:“諾。
”遂持金去。
公歸之家,晨餐未具,夫人索修金易米,公嗫嚅〖嗫嚅,音聶儒,(韓愈送李願叙)口将言而嗫嚅。
(注)嗫嚅,欲言不言之貌。
〗曰:“白費卻一年辛苦,山路崎岖〖崎岖,音奇區,路不平貌。
〗,傾跌數四,人幾堕深谷中,遑暇覓手中銀包乎〖遑暇,猶言何及。
〗?”夫人知其好周人急,哂〖哂,音審,微笑也。
〗曰:“若果傾跌失之,尚易覓取,恐又從井救人耳〖(論語)井有人焉,其從之也。
(注)謂随之于井而救之,(按)世謂不顧己而救人,為從井救人,義本此。
〗!”公曰:“然。
尚不足,奈何?”俱以實告,夫人固賢淑,無怨言,且慫恿〖慫恿,音聳勇,猶稱贊之謂。
〗之,曰:“此亦大善事,然時迫歲除,二十金何從措置?第〖第,且也〗君已許之,不可中止,家中尚可典質〖質,音緻,典質,以物當錢之謂。
〗度歲,君但速為彼謀,毋憂内顧〖(左思詩)内顧無鬥儲,(按)内顧,猶言顧家也。
〗也!”公喜而出,貸之戚友,得十餘金,尚不足數。
邑有放利債者,非以物作抵,雖至親不能通一錢,默念事急矣,舍此别無所謀,第倉卒〖卒,音促,倉卒,急促也,鮮,少也。
〗鮮可抵之物。
公素主宗祠鑰匙,竟舉祠中桌椅門窗,向其人質十金,乘暮夜舁緻之〖舁,音愉,擡也,緻之,猶言與之也。
〗;族人鹹不及知,次日持金往,婦已先至其地。
出金畀之遽歸,婦潛尾之〖潛,隐也。
尾之,跟之也。
〗,遇公與一人言。
婦詢其人,知公姓名居址,未幾即與其夫攜女至公家,向公夫婦叩謝,請留其女為婢,公視女未十齡,然頗姣好,因謂之曰:“此好女子,可為擇佳偶,速攜之歸,毋陷人于不義。
”堅卻之,羅拜而去。
及元旦,族衆入祠祀祖,見祠中洞然〖洞然,空虛貌。
〗,鹹大驚,疑被盜。
翁亟對衆自白曰:“歲暮無資,暫借質錢。
乞俟到館取贖。
”族衆鹹忿,群起诮讓〖诮,才肖切,音翹去聲。
(前漢高帝紀)樊哙亦诮讓羽。
(注)诮讓,以辭相責也。
〗。
公默然不辯,既無怍色〖怍,音祚,愧也。
〗,亦無怒容。
時有族長某翁,素知公長者,好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