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回 冷眼惑衣冠不識舊時人 熱心得情弊立救當場禍
關燈
小
中
大
一日,二人走到長安街上,忽見一個官長騎馬喝道而來。
二人閃在人家門口讓他,不一時馬到面前,二人将他一看,隻見這官長年紀甚幼,一頂小紗帽蓋着垂肩的披發,一發襯得面如傅粉,分外好看。
那官長在馬上,氣昂昂的也将他二人一看就過去了。
幸小姐見了大驚,對秋萼說道:“這位官員倒象廉郎的面龐一般。
為何天下的人有如此相似?”秋萼笑道:“廉相公自在家中,離得不上一年,怎得就會做官,還是面貌相似,是何緣故?”忙問家人。
家人隻将手亂搖,跌足道:“公子快往家内走,老爺不好了!”說完如飛的走了進去。
幸小姐聽了大驚,隻得走入内來。
隻見夫人與小姐俱哭做一團,連忙上前問道:“嶽母與小姐,為着何事,如此悲戚?”毛夫人見幸公子走來,隻得停哭說道:“賢婿呀!你丈人被人出首減扣軍糧,奉旨拿問,已送到三法司審問去了,不知審得如何?若是審壞,我們性命俱有些難保了!”說罷大哭。
幸小姐聽了急得沒法,也哭起來。
便一齊大哭。
哭了半晌,幸小姐隻得寬慰她母女道:“嶽父為官清正,朝中自有公論,決然無妨,況如今事已如此,嶽母亦不必過悲,必須着人在衙門前料理要緊。
”毛夫人聽了,隻得停哭,忙着人去打聽。
不一時家人來說道:“問官今日有事,隻将老爺送入獄中候審。
老爺叫小的來說:『請夫人小姐與公子不必着驚,事有可辯,大約無妨。
』”夫人又着人送東西到獄中去了。
由此一家大小驚惶不題。
你道毛羽這番做官清正,為什犯起法來?原來毛羽當時做理刑的時節,有一衙蠹,姓胡名賴,毛羽訪知他作惡多端,要拿他處死。
不期他先曉得了風聲,便連夜逃入京中,投在大衙門内效力。
毛羽見他逃去,也就不追究了。
誰知他在京中懷恨毛羽,捏造款頭,便将毛羽削職回家。
毛羽在家住了數年,方謀得行取進京,做了禦史。
這胡賴惡念未消,每每要算計毛羽,因見毛羽不似前番,無隙可乘。
恰好一日兵部差委毛羽在城外給散軍糧,他就不勝歡喜,便暗暗串通了幾個兵丁,說毛羽減糧肥己,遂聯名出首在兵部。
兵部見是首告軍糧重事,便請旨拿毛羽,着三法司審問,竟不問緣由将毛羽下在獄中,審明定奪。
這日校尉拿着毛羽,走進衙門,恰好廉清獨自在街上行走,見拿着一位官員,便驚問道:“這官犯了什麼事?”衙門中人見他是位官長,便說道:“這禦史毛官兒,前奉兵部差委,二月初八在城外給散軍糧。
有人告首在部,說他減克肥己。
兵部奏請,是發來勘問的。
”廉清道:“減糧可有實據麼?”衙役道:“不曾經審,焉知他有據無據。
”廉清道:“可知這出首人是誰?”衙役道:“這個我們不知道。
”廉清聽在肚裡,便一路尋思道:“他說二月初八城外發糧的禦史,豈不是帶我進城的這官員了。
我今得第身榮,全虧他帶我進城。
一向正要訪明謝他,不期就是此人。
我今見他落難,須設個法兒救他出來方好。
我方才見他行動,也不似個奸險貪婪之輩,隻怕内中必有委屈。
隻不知告發他的是何人?”尋思了半晌,忽想道:“我有主意了。
我今隻消在兵部衙前留心訪問,便知他有私無私,再設法救他。
” 到了次日,廉清便換了巾服,書生打扮,不着衙役跟随,隻帶了一個家人,便悄悄走到兵部衙門前閑走。
一連走了兩日。
這日正走得倦了,便走到一個僻靜小巷,見有個酒店,廉清便走入店中坐下。
不一時酒保送是酒來,廉清正坐着吃酒,忽見三四個軍丁模樣,同着一人吃酒,就在廉清對過坐着。
這些人吃得甚是高興。
吃有半晌,内中一個忽說道:“毛羽這事,不問斬罪,也要問個充軍。
”又有一個說道:“偏生這幾日問官有事,沒工夫審問,不然此時,也要蹋他一層皮了。
”又一個說道:“大約也隻在明後日結局,隻是臨審時要借重列位,一口咬定。
明日事完,小弟自然重謝。
”衆人齊說道:“我們知己,何在重謝。
”說罷,便呼噜暢飲。
早被廉清細細聽明,便起身走出門外,悄悄對家人說道:“這吃酒的人,你留心看住。
須如此這般。
”家人會意。
廉清便一氣走到巡城王禦史門前,将鼓擊了三下,守門人大驚問道:“小相公有何急事擊鼓?”廉清道:“我不是别人,我是今科狀元。
有急事要見你老爺。
可速去禀明。
”衙役便連忙入内去禀。
王禦史聽見擊鼓,連忙走出。
衙役即跪禀說明。
随即開門,廉清走進。
王禦史連忙迎下堂來,正要叙禮相見。
廉清連忙止住道:“且不暇及此,晚弟今有一事,要借重老先生,助我一臂之力,鋤奸扶危。
”便将毛羽為小人設陷,有屈無伸,已送法司定罪,今日私行,适于酒店中遇着毛公仇家,合計中害,現在酒店中,等情
二人閃在人家門口讓他,不一時馬到面前,二人将他一看,隻見這官長年紀甚幼,一頂小紗帽蓋着垂肩的披發,一發襯得面如傅粉,分外好看。
那官長在馬上,氣昂昂的也将他二人一看就過去了。
幸小姐見了大驚,對秋萼說道:“這位官員倒象廉郎的面龐一般。
為何天下的人有如此相似?”秋萼笑道:“廉相公自在家中,離得不上一年,怎得就會做官,還是面貌相似,是何緣故?”忙問家人。
家人隻将手亂搖,跌足道:“公子快往家内走,老爺不好了!”說完如飛的走了進去。
幸小姐聽了大驚,隻得走入内來。
隻見夫人與小姐俱哭做一團,連忙上前問道:“嶽母與小姐,為着何事,如此悲戚?”毛夫人見幸公子走來,隻得停哭說道:“賢婿呀!你丈人被人出首減扣軍糧,奉旨拿問,已送到三法司審問去了,不知審得如何?若是審壞,我們性命俱有些難保了!”說罷大哭。
幸小姐聽了急得沒法,也哭起來。
便一齊大哭。
哭了半晌,幸小姐隻得寬慰她母女道:“嶽父為官清正,朝中自有公論,決然無妨,況如今事已如此,嶽母亦不必過悲,必須着人在衙門前料理要緊。
”毛夫人聽了,隻得停哭,忙着人去打聽。
不一時家人來說道:“問官今日有事,隻将老爺送入獄中候審。
老爺叫小的來說:『請夫人小姐與公子不必着驚,事有可辯,大約無妨。
』”夫人又着人送東西到獄中去了。
由此一家大小驚惶不題。
你道毛羽這番做官清正,為什犯起法來?原來毛羽當時做理刑的時節,有一衙蠹,姓胡名賴,毛羽訪知他作惡多端,要拿他處死。
不期他先曉得了風聲,便連夜逃入京中,投在大衙門内效力。
毛羽見他逃去,也就不追究了。
誰知他在京中懷恨毛羽,捏造款頭,便将毛羽削職回家。
毛羽在家住了數年,方謀得行取進京,做了禦史。
這胡賴惡念未消,每每要算計毛羽,因見毛羽不似前番,無隙可乘。
恰好一日兵部差委毛羽在城外給散軍糧,他就不勝歡喜,便暗暗串通了幾個兵丁,說毛羽減糧肥己,遂聯名出首在兵部。
兵部見是首告軍糧重事,便請旨拿毛羽,着三法司審問,竟不問緣由将毛羽下在獄中,審明定奪。
這日校尉拿着毛羽,走進衙門,恰好廉清獨自在街上行走,見拿着一位官員,便驚問道:“這官犯了什麼事?”衙門中人見他是位官長,便說道:“這禦史毛官兒,前奉兵部差委,二月初八在城外給散軍糧。
有人告首在部,說他減克肥己。
兵部奏請,是發來勘問的。
”廉清道:“減糧可有實據麼?”衙役道:“不曾經審,焉知他有據無據。
”廉清道:“可知這出首人是誰?”衙役道:“這個我們不知道。
”廉清聽在肚裡,便一路尋思道:“他說二月初八城外發糧的禦史,豈不是帶我進城的這官員了。
我今得第身榮,全虧他帶我進城。
一向正要訪明謝他,不期就是此人。
我今見他落難,須設個法兒救他出來方好。
我方才見他行動,也不似個奸險貪婪之輩,隻怕内中必有委屈。
隻不知告發他的是何人?”尋思了半晌,忽想道:“我有主意了。
我今隻消在兵部衙前留心訪問,便知他有私無私,再設法救他。
” 到了次日,廉清便換了巾服,書生打扮,不着衙役跟随,隻帶了一個家人,便悄悄走到兵部衙門前閑走。
一連走了兩日。
這日正走得倦了,便走到一個僻靜小巷,見有個酒店,廉清便走入店中坐下。
不一時酒保送是酒來,廉清正坐着吃酒,忽見三四個軍丁模樣,同着一人吃酒,就在廉清對過坐着。
這些人吃得甚是高興。
吃有半晌,内中一個忽說道:“毛羽這事,不問斬罪,也要問個充軍。
”又有一個說道:“偏生這幾日問官有事,沒工夫審問,不然此時,也要蹋他一層皮了。
”又一個說道:“大約也隻在明後日結局,隻是臨審時要借重列位,一口咬定。
明日事完,小弟自然重謝。
”衆人齊說道:“我們知己,何在重謝。
”說罷,便呼噜暢飲。
早被廉清細細聽明,便起身走出門外,悄悄對家人說道:“這吃酒的人,你留心看住。
須如此這般。
”家人會意。
廉清便一氣走到巡城王禦史門前,将鼓擊了三下,守門人大驚問道:“小相公有何急事擊鼓?”廉清道:“我不是别人,我是今科狀元。
有急事要見你老爺。
可速去禀明。
”衙役便連忙入内去禀。
王禦史聽見擊鼓,連忙走出。
衙役即跪禀說明。
随即開門,廉清走進。
王禦史連忙迎下堂來,正要叙禮相見。
廉清連忙止住道:“且不暇及此,晚弟今有一事,要借重老先生,助我一臂之力,鋤奸扶危。
”便将毛羽為小人設陷,有屈無伸,已送法司定罪,今日私行,适于酒店中遇着毛公仇家,合計中害,現在酒店中,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