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回 美遇毛延斂娥眉而着鬼 骥逢伯樂展駿足以驚人

關燈
遂侍立堂旁,隻候宗師收完了衆童生的卷子。

    公事畢,方才随了回去。

    正是: 玉在璞中誰識寶,駿嘶枥下豈知神。

     誰知處處遭遺棄,今日方逢碧眼人。

     到了初八這日,宗師帶了廉清,親自禀明監臨,方才放了入去。

    廉清到場中靜坐号房,等得題目到手,便伸紙疾書,灑灑千言,一如宿構,遂交卷出場。

    不期宗師早已着人在外伺候,一見廉清就将他扶入轎中,如飛擡入衙内。

    宗師見他出場甚早,不勝歡喜,就叫廉清錄出文字與他看。

    看完道:“賢契搶元奪解,又何疑焉。

    ”廉清道:“若得如宗師之言,方不負鑒拔之恩遇也。

    ”自此三場完畢,遂拜别宗師回寓。

     回到寓中,幸尚書看見問道:“你這幾日哪裡去了?使我着急,叫人四下找尋。

    ”廉清道:“小婿偶遇親戚,苦被相留,今始放回。

    如今場事已完,該回家去了。

    ”幸尚書道:“我急欲回家,隻因不見了你,故在此等你。

    你今回就要先回,幸喜先生與天寵俱得終場,我今留你等揭曉過,同他們回去吧。

    隻是你再不可輕出遠行了。

    ”廉清應允。

    次日幸尚書自帶了幾個家人,便起身先回家去了。

    正是: 既做神龍蹤迹奇,飛潛焉肯與人知。

     縱教翁婿同心久,也有瞞藏隐晦時。

     廉清在寓,隻與幸天寵說說笑笑,不露一些風色。

    此時幸天寵場中文字已錄放在案頭,廉清取了一看,隻不做聲。

    又叫他悄悄将逄寅的文字,也取了來看。

    看完,批評說道:“庸庸俗俗,隻宜小試。

    ”幸天寵見他批評先生,因問道:“你看我的如何?”廉清道:“筆鋒新穎,自是文場利器,但嫌氣未充滿。

    隻怕今科,尚然有待。

    ”誰知幸天寵不服,便細細與逄寅說知。

    逄寅大怒罵道:“狂妄畜生,鹪鹩豈知鴻鹄,小年又豈知大年哉。

    ”廉清曉得付之一笑。

     且說廉清的卷子落在嘉魚縣知縣房中,十分得意,細細圈好,呈送主考。

    主考見了,大驚道:“此卷奇才也。

    ”因添上好批。

    到了填榜時,并無一卷可與抗衡,遂将廉清填了解元。

    再拆開年貌籍貫,方知才一十五歲。

    房師、主考不勝歡喜。

     不一時挂出榜來,此時将交五鼓,逄寅與幸天寵早着家人伺候看榜。

    不期這個家人擁擠不上,隻在人叢中聽人一名一名地念來,卻又是從後面念起,逐一聽去,并不見有逄寅并幸雲路的名字。

    聽到第二名上沒有,便擠出人叢,如飛來家說知。

    逄寅與公子見說不中,二人甚是懊惱。

    逄寅早去收拾行李,不期一陣報人打進門來。

     逄寅又重新歡喜起來,連忙走出來問道:“我逄寅中在哪裡?”報人道:“逄寅不曾中。

    ”逄寅又問道:“逄寅既不中,定是幸雲路中了。

    ”報人道:“幸雲路也不曾中。

    ”逄寅便大怒罵道:“既我二位相公都不中,你們來報些什麼!”報人高聲叫道:“我們是捷報解元的。

    知他在此,故了此報。

    ”逄寅與公子并衆家人見說“報解元”,俱各快活,便一齊上前亂問道:“我二位相公俱在此,解元端的是誰?我好重重賞賜你們。

    ”衆報人道:“解元姓廉。

    人都說在此同寓,故此來報。

    ”幸公子見不報他,便自走開,逄寅因嚷道:“你們既做報人,也須訪确。

    為何亂報。

    我這裡并無姓廉的人入場,為何在此吵鬧。

    ”因叫幸家人“快趕他們出去。

    ” 衆報人發急道:“人人都說在你處,為何躲了胡賴?莫非要賴報錢。

    ”幸家人忙說道:“我們這裡雖有一位姓廉的相公,卻還是童生,不曾進場。

    且問你們報的廉解元叫什名字?莫非同姓看錯了?”衆報人道:“解元是廉清,習詩經,孝感縣人,就是幸尚書的女婿。

    我們如何會得報錯。

    ”逄寅聽了,竟驚呆得不敢做聲。

    幸公子與家人聽得明白,不勝大驚大喜道:“真奇事了,真奇事了!”衆報人道:“不要耽擱我們工夫,快請出來。

    ”幸公子便連忙走入。

     不期廉清在房中早已聽見報中了解元,卻不就走出來。

    随着逄寅、公子、家人與報人嚷鬧,他隻躲着暗笑。

    今見公子來尋,隻得笑嘻嘻走出房來,攙着幸天寵的手走到堂前。

    逄寅忙掇轉面皮,迎着問道:“你幾時進場?瞞得我們鐵桶一般。

    ”廉清笑道:“此所謂『大年焉知小年,鹪鹩不知鴻鹄』了。

    豈不聞雲梯尚可平步,我廉清獨不能以童生而中解元麼?”逄寅聽了甚覺羞慚。

     廉清尚未說完,衆報人聽見他說是廉清,一齊吶喊道:“廉解元在這裡了。

    ”便一齊上前,見廉清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學生,便不由分說竟撮上肩頭,背着就走。

    走出門外,早有轎子等候,将廉清揿入轎中擡了,如飛而去。

    逄寅與公子俱各驚奇詫異,連忙着人去打聽,回來說道:“廉相公果然中了。

    虧宗師大收,親送入場。

    今中了解元是實。

    ” 逄寅聽了,對幸公子說道:“他新中氣驕,我在此不好意思。

    你與他是郎舅,可等他事完一同回來。

    我今天先去了。

    ”幸公子應允。

    逄寅便急急忙忙,趁天明就回去了。

    正是: 撺轉虧他老面皮,收回賴有巧言詞。

     誰知尚有良心在,未免逢人有忸怩。

     幸公子見先生回去,隻得住下,等候廉清同回,廉清隻因這一中,有分教: 閑藤野蔓難纏擾,明月蘆花沒處尋。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