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回 美遇毛延斂娥眉而着鬼 骥逢伯樂展駿足以驚人

關燈
果有這等标緻?妳快些說來。

    ”楮媒婆道:“就是幽蘭裡幸尚書的親女昭華小姐,說不盡她的豐韻,贊不了她的才華。

    日後公子享用,隻不要忘了我這起手人兒,便見你有情了。

    ”貝公子道:“妳看我可是個薄情人,隻不知這頭親事是個什麼做法,又不知幸尚書可肯許我?”楮媒婆道:“做法倒不難,隻要公子拿出個慷慨心來,聘禮加厚,禮物豐隆,包管在我身上,一說便成。

    ”貝公子又問道:“這小姐今年幾歲了?為何向來沒人說起?”楮媒婆道:“怎麼沒人說起,但說起話長。

    ”遂将前後事說了一遍:“如今夫人與母舅做主,故此另尋人家。

    小姐的母舅就是甯無知,今要趁幸尚書不在家中,急急尋人定下,就不怕他回來反悔。

    公子要成這頭親事,明日可先備一副厚禮,同去拜拜甯無知,再許他事成重謝。

    他一應承,萬無不妥矣。

    ”貝公子聽了大喜道:“這親事絕妙絕巧。

    我決不惜小費。

    ” 楮媒婆說完要辭回家,貝公子一把扯住道:“妳今日在此宿了,明日好同去拜他。

    也要與妳澆澆媒根,發興發興,妳方盡心為我。

    ”楮媒婆笑了笑,也就樂然承宿了。

    正是: 已經試過一番新,今日如何又效颦? 隻恐新郎新得趣,重新試試舊媒人。

     到了次日,貝公子吩咐家人備了一副厚禮同着楮媒婆到甯家。

    甯無知接見。

    楮媒婆便笑嘻嘻将貝公子的來意說完,随将禮物送上,又許事成重謝。

    甯無知見了,不勝大喜說道:“得蒙公子往顧,蓬荜生光,何敢當此重禮。

    今欲卻之,又恐公子疑我作事不專,隻得要全收了。

    ”貝公子道:“如此足見老丈玉成厚意,晚生感德無窮,定當圖報。

    ”甯無知道:“公子乃當今傑士,甥女實閥名姝,各不相讓,俱在學生身上。

    明早定有好音走報也。

    ”貝公子與楮媒婆大喜辭歸。

     甯無知見了這些厚禮,約有五十多金,不勝快活,即來見姐姐說道:“兄弟費了無限心機,今已訪得一頭好親了。

    ”便将貝公子人物、門第、父親現任主事,說得花團錦簇。

    夫人也聽得津津有味,十分心肯。

    轉又說道:“我家尚書,他家主事,官級雖有高下,兄弟你曉得我的心事,隻圖體面奢華,要塞你姐夫的嘴。

    你去對他家說,聘金禮物,須要十分齊整,樣樣俱如我意,我方遂心。

    若有一件不到,臨時争論,卻莫要怪我。

    ”甯無知道:“姐姐妳不要輕看了他家,常言道,父若做主事,金銀自來至,車載與鬥量任憑公子使。

    姐姐不消費心,我去着楮媒婆對他說便了。

    ”過了幾日,兩邊俱各說妥。

    貝公子便揀了八月二十七日,行禮納聘不題。

    正是: 一馬一鞍古所誇,如何吃得兩家茶。

     到頭婿貴嬌兒失,方悔從前愚念差。

    卻說廉清在省中,打聽得宗師有臨場大收,又有新恩例,準取一名童生觀場。

    便滿心歡喜,悄悄先納了卷子。

    到了初六這一日,他又悄悄瞞着家人,帶了筆硯,随着衆人到教場進考。

     不期宗師看見童生太多,所取有限,思量要難他們一難,因出了兩篇四書、五個經題下來。

    題旁又朱一筆道:“不完篇者不閱。

    ”衆童生見了大驚,如何做得出五經文字,又是七篇,便一哄散去有大半。

    剩下的,不過寥寥數人。

     宗師坐在堂上,看見了心下躊躇,因暗想道:“這七個題目,也出得太難了些。

    童生中哪有此敏捷之才,就是能做出七篇,也不能五經皆通,況這教場中又不給燭,不知可有幾個完全的。

    若完得七篇,便文字平平,也要取了。

    若無七篇,便五篇三篇,也隻得取三五名,應應故事。

    ”心下狐疑,不期才吃過午膳,早有一個童生上來交卷。

     宗師忙将那童生一看,隻見那童生生得面如秋月,目若春星,發才弱冠,隻好十四五歲。

    因問道:“你這卷子可曾做完七篇?”那童生朗朗答應道:“童生既來赴考,若不做完,怎敢來交?”宗師聽了已暗暗驚以為奇,因叫收卷官接了上來,忙展開一看,早看見二書五經七篇果然做完。

    因滿心歡喜。

    再從第一篇看起,看一句,贊一句,看一股,贊一股,看一篇,贊一篇,直看得津津有味,不忍釋手。

    及細細看完了,不禁拍案大喜。

    因對這童生道:“你原來是個奇才。

    我在此歲考科考,已經兩遍。

    為何将你一個奇才埋沒了,隻到今日方才看見。

    我今準你入學,就送你觀場,這一領青衿不足為貴,包管目下就要飛騰而去。

    ”廉清見宗師着意憐才,因跪下拜謝道:“童生草茅寒賤,蒙宗師老爺過情鑒拔,不獨已許采芹,又令妄思折桂,使童生感恩不盡,又感知己無窮,真一時之遭際也。

    ”宗師因叫人拆開卷子,知他名字叫廉清,因又問道:“廉生你今年十幾歲了?”廉清道:“童生十五歲了。

    ”宗師又問道:“你既有此美才,為何府縣遺失,竟不見你卷子。

    府縣可謂無目遺珠了。

    ”廉清道:“此非關府縣之事。

    童生聞得宗師老爺冰鑒公明,例有大收,故妄思直接一試,以作沖天之舉。

    至于府縣層壘之煩,實厭而未赴。

    ”宗師聽了愈加歡喜道:“大才大用,有志竟成,信不虛矣。

    如今場期甚促,本道也出案不及,不出案又不便起送觀場文書,賢契也不必回寓了,隻合随本道回衙,待本道差人替你備了試卷,來到臨期,本道隻好親自送你入場罷了。

    ”廉清聽了,隻得又拜謝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