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回 紫微省二才成佳偶 懷遠樓二姓畢奇婚

關燈
使喚。

    ”菊領命,遂帶梅香回衙。

    秀英甚喜,乃與菊英共推庭瑞納之,庭欣從。

    是晚,遂納梅香為妾。

     卻說建章到任半年,遂生一子,取名松青。

    明年又生一子,取名柏青。

    二子後皆登第,建章乃将柏青以繼武氏之後。

    不題。

    再說楊巡撫與夫人潔身靜養。

    至萬曆十四年夏六月,乃召宗族人等與庭瑞、女兒至,謂曰:“我二老壽數已終,明日辰刻必離塵矣。

    我已設坐于此,我死之後不宜殡葬,亦不必挂孝。

    ”庭等懼未深信,女兒菊英卻在身邊俟候。

     至晚,二老皆冰浴。

    明日清晨,乃與夫人服朝衣,設香案,望北遙拜。

    拜畢,遂與夫人并坐中堂,面帶笑容,安然不動。

    菊近前視之,氣已絕矣。

    忙使人報庭瑞,庭至甚驚。

    乃從其遺言,不殡,客向前奠酒。

    于是,候了五日其體如生,衆皆信以為神。

    庭以此奏帝,帝敕為靖南公祠。

    是時,遠近皆來朝拜。

    未及一年,海内盡聞其威靈。

     至于祟幀末年元旦夕,有白光數十丈自廟中出,直沖霄漢。

    仰現天上,有五色彩雲燦耀。

    數百裡外皆聞空中仙樂嘹亮,在金陵城内者皆往觀之。

    将近廟前,但聞風聲猛烈,無人敢入。

    次日往觀之,廟宇俱不見,惟有平地而已。

    是年明亡。

    後人有詩歎曰: 當年楚地督軍民,報國無非清慎勤。

    此夕乘雲登化境,令人千載憶楊君。

    又有詩歎張博曰: 布德施仁數十年,暗遭毒害喪黃泉。

    劉忠夜覺白圭夢,始信陰陽有自然。

     再說庭瑞,當日在江南無為而治。

    母親及家人共享太平之福。

    後秀與菊各舉一子一女,梅香生四子,俱登科第。

    萬曆十五年調庭入京,升為刑部侍郎,後宦至吏部尚書。

    建章官至都察院大堂。

    至于萬曆末年光宗即位,天下大亂,強寇四起,遂皆隐歸田裡,俱善終。

    後人有古風一篇,以叙其事曰: 天使才星下碧空,茫茫塵世出張公。

    深仁厚德周時急,正氣猶傳太古風。

    誤交張宏宏嗜欲,狼心頓起夜肆毒。

    傷哉含冤十三年,又見張宏閩中戮。

    南康武公嗟無嗣,緻仕還鄉得奇兒。

    盡心教子成大器,親眼未及看鳳池。

    庭蘭攜手入泮官,翻身跳向鳳池中。

    占鼈不用推移力,奪魁全憑造化工。

    秀拔西江文運起,群星共聚奎垣裡。

    登華秀菊及璧鸾,各逞奇才争譽美。

    千裡訂婚蘭秀菊,一線姻緣多往複。

    紫微省内佳偶成,懷遠樓前心願足。

    夏松失子子複亨,亦能顯揚衣錦旋。

    佳兒佳婦歸來日,破鏡重逢一鏡圓。

    前人功業後人評,着眼看時系我情。

    紛紛世事言難盡,水遠山遙寂無聲。

     憑媒說合則不奇,選妃得配則更奇,布、按為媒則不奇,皇帝主婚則更奇。

    小梅村成婚則不奇,紫微省配合則更奇。

    妙哉!天地奇文盡在此乎。

     秀、菊未字之先,已有同夫之語。

    忠、庭議婚之日,又有願妾之約。

    論月下之盟,則菊英在前。

    論議婚之約,則秀英居先。

    若其為正為側,全憑秀、菊自論,若庭瑞可以不管。

    建章不知張蘭是庭瑞之妹,及其言破,方有驚奇之歎。

    二姑不知建章是自己之兒,及其見眉,方有失兒之悲。

    知蘭遂得蘭,知兒遂得兒,何其暢快。

    忘卻一父母又得一父母,改卻一假姓又換一真姓。

    木之本,水之源,至此自然而伸。

     建章不落方山之手,不至身為探花。

    不因兩眉之白,安得重會父母。

    非蘭英之配,亦不能與二姑聚矣。

    可見天下事無非自然之理。

     今人修仙慕道,多不能成。

    間或有成者,亦必脫凡體而登仙境。

    若楊公之為人,不過忠君愛民而已。

    遂能數極先知,留凡體以為神像,使人敬之祀之者,豈亦從修道中得來者哉。

    肉身為神,宜乎永遠不朽。

    崇祯末年,遂不留肉身于民間者,何也?蓋公為明臣,不忍見明亡,而先自去也。

    正所謂與國同休耳。

    于戲,楊時昌真乃明之第一忠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