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回 紫微省二才成佳偶 懷遠樓二姓畢奇婚

關燈
有群鳥簇擁于水中。

    後得先父救起,養育成人。

    此蓋先父與弟言,弟實不知本來面目矣。

    今與白眉及地名較之,豈非弟之母乎。

    ”當下遂認二姑為母,于是滿堂歡慶。

     次日,夏松亦來作賀。

    二姑乃将建章之事告之,夏松喜出非望。

    忽建章至,二姑指謂曰:“此即爾父也。

    ”建聞言納頭下拜,夏松扶起,悲喜交集。

    建章乃喚帶來家丁,吩咐曰:“家中之大廈及莊田,爾所盡知,可暫為撐持數年,不得荒蕪家業。

    ”家丁領命,辭歸南康去訖。

    自是夏松夫婦得了建章,如久旱逢甘雨,陡然萬事足。

    當下定了吉辰,使建章與蘭英在懷遠樓中成親。

    蘭英素知雅意,建章久慕芳名。

    才子佳人之境自不等于尋常矣。

    滿月後遂與夏松歸家,鄉人聞知,莫不稱美。

     卻說萬曆皇帝升殿,連接幾處表文。

    言江南布政卒,又言湖北學院卒。

    帝偏觀朝中候缺之官,竟無可以代任者,乃查告假官員。

    吏部奏曰:“現有湖南提學回家兩載,探花武氏已滿孝服。

    方今國家乏人,何不召回京師以應國用?”帝允奏,乃命侍衛王元赍诏往召二子。

    元奉诏往南康,直抵武家。

    其家人禀稱,探花往吉安招親去了。

    元乃望吉安小梅村而來。

     庭瑞接了旨意,乃設宴款待。

    席間,元問榜眼、探花何在。

    庭思妹子之事,今若隐瞞,終久必洩。

    不如直言,方免欺君之罪,乃以實告之。

    元即赍诏至白雲村,選建章進京。

    建章得旨,遂整備行裝。

    約會庭瑞,兩家老幼一齊進京,其家門田宅托付親房管理。

    自家中起身,于路官府接送,十分熱鬧。

    不尚兩月,便到京城。

    遂寓于劉忠衙内。

    時劉元輝老爺與夫人俱在衙内,忠引庭瑞拜見元輝。

    秀英重會父母,菊英亦拜元輝為繼父。

    是日大設筵宴,一家歡慶。

     次日,上朝朝君。

    王元先俯伏奏曰:“臣奉命至南康召探花,探花已往吉安。

    及至吉安,方召得狀元與探花來京,現在朝門候旨。

    若榜眼張蘭實屬女子男裝,因自負所學,不聽長上節訓。

    以至冒占科甲,今已匹配探花,惟聖上定奪。

    ”帝聞奏,歎曰:“今之世,才女何多。

    可惜女子之才不能為國家之用,奈何!”元又奏曰:“探花本姓夏,吉水人也。

    因堕水被武氏救活,探花時方三歲,不知根源,故以武為氏。

    今适遇生身父母,以白眉為證,乃改姓夏,俱有根源實迹。

    ”呈奏,帝命平身。

    乃選庭瑞、建章入朝,授庭瑞為江南布政,授建章為湖北學院。

     庭與建謝恩出朝,正遇登、華兄弟乘馬而來。

    見了庭瑞忙下馬曰:“方才到戶部衙中拜谒兄長,不遇空回。

    今幸遇于此,午閑概請到宮中一叔。

    ”庭允諾,當下别去。

    建章問曰:“此何人也?”庭瑞曰:“此即舍弟,弟在湖南薦入京師。

    一名登,一名華,登招驸馬,華招郡馬。

    ”建章曰:“兄薦人真有眼力矣。

    ”正言間,已到戶部衙中。

     至午間,張、夏二家共八人至元清官飲宴。

    秀、菊、蘭三人入内,璧玉、金鸾接着,十分相愛,遂結為姐妹。

    當日暢醉而歸。

     次日庭瑞、建章各帶家眷分投赴任,劉忠送出城外而回。

     卻說湖南楊巡撫接到庭瑞之書,知女兒已與庭瑞畢婚,甚喜。

    因年邁厭勞,乃上本告老。

    帝因其為官清正,又憐其無子,乃賜與黃金千兩、彩緞萬端,令其原職歸家養老。

     巡撫得賜,望關謝恩,遂與夫人歸家。

    到家時将帝所賜金、帛,分賜鄰族。

    先所有家資分賜仆從,令其自作生涯,身邊祇留二童子使喚,乃潔身靜養。

    卻說庭瑞到了江南上任畢,聞知楊巡撫已告老回家,乃往拜谒。

    巡撫囑之曰:“為官須上報君恩,下愛黎民。

    我今生幸而苟免矣,爾其慎之。

    ”庭瑞頓首受教。

     時菊英來請父母之安,見梅香在母側,似有所思。

    母因謂菊曰:“梅香原是爾身旁小婢,爾可帶回,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