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回 文華殿六才并試 絲綸閣四女均潛

關燈
月下嬌娥與劉小姐也。

    ”庭瑞喜曰:“劉小姐何人也?”昆山曰:“乃蘇州劉元輝之女,其兄現為福建巡撫。

    ”庭瑞大喜曰:“原來即此人也。

    ” 遂将與劉忠結義許婚之事,細與叔言。

    又将劉忠來信與叔看。

    昆看畢,乃歎曰:“此二女真千古之奇女也。

    ”遂将帝欲招二女為财馬,二女逃歸之由,概與庭瑞說知。

    又曰:“二女來曆既已分明,賢侄可即與巡撫議婚,早完好事。

    ”庭瑞曰:“然,侄将謀此。

    ”遂留昆山飲酒,至日暮方辭回。

     次日,庭瑞請布、按兩司飲酒。

    布、按歡然而來,席間托布、按至巡撫衙中議婚,布、按俱願為煤。

    庭瑞大喜,飲罷辭出。

     次日,布、按兩司來巡撫院上,為庭瑞求婚。

     卻說巡撫自菊英私出之後,夫人終日啼哭。

    巡撫惱怒,乃曰:“此等辱女,吾誓除之。

    ”遂曉谕曰:“有人捕菊英來獻者,賞銀百兩;藏隐者,查出同罪。

    ”夫人聞知大哭,謂巡撫曰:“爾年過六旬,舉目無親。

    祇有這個女兒,尚欲除之,何其狠也。

    若一旦除卻此女,我與爾将來死于地下,誰為殡葬?” 巡撫聞言,更加怒氣。

    遂懮悶成疾,請醫調治。

    亦不甚重。

    至年終,偶冒了風寒,其病更甚,不能起床。

     忽有報子自金陵來報說,秉幹、秉剛兩公子入泮。

    并言學台得意,薦兩公子進京之事。

    時巡撫正在危急之際,夫人聞知此事,暗思:“有甚公子,分明是劉小姐與我女兒假扮男裝可知。

    ”當下瞞了巡撫,以銀子打發報子去訖,乃暗囑衙中人不許對巡撫說。

     至明年二月間,巡撫病愈。

    忽報大學士孫建庭傳聖旨到來,巡撫命備香案接旨。

    建庭至院上,開讀聖旨曰: 江南學臣王彥,薦到卿子秉幹、秉剛。

    經朕面試,才果堪誇。

    茲招卿長子為驸馬,次子郡馬。

    卿子欲待卿命,不敢不告而娶。

    茲命大學士與卿議婚,旨谕到日,宜使子就娶,勿負朕心。

    讀罷,巡撫全然不解,祇得謝恩。

    接過聖旨,遂請建庭内坐。

    巡撫曰:“适間聖谕,老拙實不能解。

    且老拙祇生一個女兒,現今不知去向,哪有甚孩兒?”建庭曰:“兩位今郎經皇上親點為翰林,怎說沒有?” 巡撫不能答,旁有家人跪禀曰:“前江南已有報子到來,報二位公子入學,已薦入京師。

    夫人料是兩位小姐假扮男裝去的。

    因大老爺有恙,是以暫且瞞過,打發報子去了。

    ”巡撫聞言,乃謂建庭曰:“江南二子,實老拙之女。

    瞞過老拙,假扮男裝去的。

    是以至江南考試,學台薦入京師,老拙實出不知。

    今朦胧之罪,老拙所不能免。

    當修表奏明,求大人于禦前善為婉奏。

    ”建庭允諾。

    于是設宴相待,宴罷辭去。

     巡撫即忙修了表章交與建庭,即刻起身。

    巡撫率各官,送出郭外而返。

    過了十餘日,忽報學台轉省,托布按兩司前來議婚。

    正是: 昔年曾有約,此日豈無媒。

     未知如何議婚,且聽下回分解。

     薦秀、菊,出乎王彥之意;薦登、華,出乎庭瑞之意。

    薦璧、鸾,雖則學臣之表,卻出乎璧、鸾之意。

    湊合成文,大有可觀。

    文華殿上六個書生,其六人中各自知二女四男,其實則二男四女。

    想是時男女混數,錯亂難辨,其規模不如今之制度多矣。

     帝欲招婿,初愛庭瑞與蘭英,今則愛菊英與秀英,究未嘗念及敬威與顯威。

    世間之事,大概如是,何可逆料。

     楊巡撫之女願配庭瑞,劉巡撫之妹願配庭瑞,帝之公主亦願配庭瑞。

    願配之者,何其多也。

    今楊女之約未遂,帝女之招未允,劉女之訂又以書來辭。

    曲折之情,又何其多也。

    不徒庭瑞咨嗟,即讀者亦為之籲磋。

     昔日使人議婚,菊英便無蹤迹。

    今日既有蹤迹,又複使人議婚,庭瑞可謂多情矣。

     昔日議婚不遂,猶有劉忠之約,一點退步,不遂猶可。

    此際劉約既失,祇有吳江之盟。

    一線情思,不遂尤難。

    籲,人生世上,萬事皆有定理,何必苦費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