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回 考江甯王彥奇雙士 拜張村庭瑞薦兩賢

關燈
話說秀英與菊英商議,欲扮男裝出外訪察知音。

    菊英曰:“訪月下張郎,妹固願往。

    訪他人,誓不辱矣。

    ”秀英曰:“賢妹真義人也。

    他如今中了狀元,仕途不定。

    既欲訪之,必須打聽消息。

    ”二女商議既定,遂扮了男裝,暗藏珠寶于身,私自由花園後門而出。

    不題。

     卻說楊巡撫,一日在衙内閑坐。

    忽有家人呈上京報,楊巡撫觀看,乃會試題名錄。

    看見庭瑞中在二名,暗想:“原來庭瑞未死。

    ”過了半月,又有報到,見庭瑞已中狀元,大喜。

    思欲使人往吉安與庭瑞議婚,乃入告夫人。

     時梅香在夫人側,聞得此事,遂到書房來報小姐。

    及至書房,四顧不見一人。

    複往小姐房中,亦無人。

    正疑惑間,忽見夫人歡然而來,問曰:“小姐何在?”梅香答曰:“不知所往。

    ”夫人曰:“想必在書房中。

    ”梅香曰:“适從書房來,連劉小姐都不見了。

    ”夫人心中着急。

     初時尚且隐瞞,及候了一日,不見轉來,祇得對巡撫說知。

    巡撫怒曰:“此等女兒,要他何用,聽他去罷。

    ”亦不尋問。

    夫人暗使人尋查,總祇不見,十分懮悶。

     卻說秀英、菊英扮了男裝,來到城外,看見賣狀元報的,在飯店中聞那店主人說:“今科狀元、榜眼、探花都是青年奇才,且又美貌。

    如今萬歲爺招了狀元為驸馬,榜跟為郡馬,今科盛典比向年大不相同。

    ”菊英聞得此話,大驚。

    謂秀英曰:“張郎真負心也。

    為今之計,将如之何?”秀英曰:“賢妹請放心,以天下之大,怕沒我姐妹之良配乎。

    ”菊英曰:“欲得良配,必須遠出他方。

    若湖廣乃爹爹境内之地,恐洩漏機關,不宜久留于此矣。

    ”秀英曰:“何必定論,随機而往可也。

    ” 行至河邊,恰遇一船往下水的,二女搭了此船,順水而下。

    時正當暑,至蘆溪方置行裝。

    菊英曰:“三江素稱盛地,金陵尤為佳境。

    妹幼居其地,嘗聞其美矣,與姐姐同往一遊如何?”秀英曰:“可矣,但是姐妹必須更換一名,以兄弟稱呼。

    ” 于是,秀英改名秉幹,菊英改名秉剛。

    二女便望金陵而來。

    凡是名山巨川,庵觀書齋,莫不遊玩。

    所到之處,盡皆留題。

    在路數月,方到金陵。

     金陵乃菊英幼居之地。

    因扮了男裝,每過自己門首,及見了自家叔伯,祇做不知。

    租了公館歇下。

     一日出遊,見滿城士子紛紛。

    一茶肆中十分熱鬧,秀與菊亦入此中吃茶。

    但見一席人都是青年秀士,内中一人言曰:“新報學院就是今科榜眼,年祇十五歲。

    人皆稱他為神童,已将到任。

    ”又一人言曰:“這新學台的哥子,就是今科狀元,亦祇十六歲。

    聞得選了湖南學院,這樣人家真是難得。

    ” 菊英聽了這個消息,遂謂秀英曰:“賣報人之言謬矣,既招驸馬,安得出仕湖南。

    早知這個消息,不至有此行矣。

    如今張郎到了湖南,必來拜我爹爹。

    姐妹們又私出在外,到使我爹爹又加一惱。

    ”秀英曰:“既己到此,悔之何及。

    若張郎有緣,自有一定。

    今榜眼既任這裡,等他到來,何不也去進場耍耍。

    且榜眼又是張郎兄弟,其才必然相仿。

    我姐妹用心作文,彼必驚奇。

    那時正好乘雲上天,若婚姻之事,付之天命可也。

    ”菊曰:“姐言雖善,然府縣未曾過考,如何進場?”秀英笑曰:“妹妹何愚于一時也,今爹爹在湖南,乃邊疆大臣。

    祇須用一名帖往府縣一拜,自然可以進場,何慮之有。

    ”菊曰:“姐言甚善,就此行矣。

    ” 當下算還了茶錢。

    出店來,即寫了秉幹、秉剛名帖,雇了跟班,遂往府縣去拜。

    那府縣見了名帖,知是楊大人的公子,無不加意應承。

     未幾日,學憲到來,卻是姓王名彥。

    皆因張蘭不出,然後揀發此人,補授此職。

    一到任,先考江甯。

    秀、德二人亦無禀保,知府親身護送入場。

    考罷回來,甚覺得意。

    卻說王彥考了江甯,晚間将文字批閱。

    一連看了數百卷子,祇是搖頭。

    勉強取了幾卷,甚不如意。

    及看到秉剛文字,乃拍案曰:“怪哉!怪哉!此間亦有如此之士耶。

    吾平日,自持所學以為絕妙,今日始知自負矣。

    ”又看到秉幹文字,愈加驚奇,乃曰:“此等奇才,不當列于凡士之内。

    吾當薦入京師,以顯國家文明之治。

    ” 次日,江甯府來。

    王彥曰:“昨考貴府得文字兩卷,覺得與諸生不同,貴府試觀之。

    ”乃于案上取二卷,交與江甯府。

    接過一看,祇見滿篇圈點,又見是秉幹、秉剛名字,大喜曰:“此乃湖南巡撫楊公之子也。

    ”王彥曰:“何奇才多出于此老。

    ”遂使江甯府着人請二子進内衙。

    王彥優禮相待。

    禮畢,分賓主坐。

    王彥曰:“适見公子妙文,誠不加點。

    本院奉命訪察賢士,如遇奇才,當薦入京都。

    今公子兄弟,雖相如、子建不及也。

    今薦公子于天子之前,以光盛國。

    ”秀英謝曰:“學生一介庸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