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回 德泉庵道士解夢 文華殿聖主招婿
關燈
小
中
大
宮李後生一女,名璧玉,年十四歲。
朕弟秦王有一女,名金鸾,年亦十四。
二女聰敏非常,深通翰墨,朕實愛之,欲得佳婿相配。
今狀元、榜眼、探花乃富世之英才。
朕欲從三子中擇二,以二女配之,卿為朕擇焉。
”建庭奏曰:“臣願舉狀元以招驸馬,榜眼以招郡馬。
” 庭瑞在文班中聽得此事,誠恐誤了菊英。
連忙出班奏曰:“臣自幼已訂結發,将欲歸娶。
今不敢忘貧賤而就尊貴矣,請陛下别選賢士,以配公主。
”帝曰:“卿既有配,朕亦不相強。
”建庭接口曰:“狀元既有結發,便以榜眼為驸馬,探花為郡馬。
”建章因與張蘭在江西省議了婚姻,亦忙俯伏奏曰:“臣亦定了婚姻,不敢妄冒。
惟有榜眼年纔十四,尚未定婚,可以應命。
”帝曰:“既如是,卿與總裁為媒,招榜眼為驸馬。
”庭瑞與蘭英暗暗着急,欲辭不能。
蘭英祇得跪奏曰:“蒙陛下深恩,謹當尊旨。
但臣幼弱無知,公主亦尚年幼,伏乞從容數年。
”帝準其奏,遂退朝。
庭瑞等歸到寓所,始信道士之言。
次日,往各處拜客遊街,京城中官吏軍民,無不誇美。
卻說帝女璧玉與秦王女金鸾,年六歲時,帝與王夜飲于花園,二女于席前捉螢為戲。
時桃正熟,帝起身摘一桃與金鸾,卻又愉眼看璧玉,壁祇當不知。
金鸾乃将桃送與璧玉,璧玉不受。
金鸾卻将桃棄于席上。
璧玉曰:“我與爾分食如何?”鸾曰:“可矣。
” 璧玉遂拔帝所佩之小刀,将割而分。
帝勿許,乃複去桃于席上。
帝甚奇之,因見月下花影,指謂二女曰:“有能掃開花影者,許其割桃分食。
”璧玉曰:“我能去其影矣。
”乃取帝座邊掌扇遮之,影遂不見。
帝曰:“欲去花影,又有扇影,越發不好。
”金鸾曰:“我能去花影矣。
”乃取席上燭照于花下,花影遂無。
帝與王見二女如此敏捷,驚喜欲狂,舞掌大笑。
金鸾曰:“可以分食君賜矣。
”遂取秦王佩刀割桃。
帝急止之,乃複起身,摘一碩桃與璧玉。
二女各受桃,攜手而去。
有詩歎曰: 金鸾、璧玉讓桃奇,恰似夷、齊棄國時。
古聖遺風藏史内,深宮幼女怎先知。
自是帝深愛二女聰明,令其同居讀書。
七歲遂能文,今已長成。
帝因見狀元等俊秀,遂欲為二女擇婿,當下将璧玉配定了榜眼。
退入後宮,便與李後說知。
李後乃暗差人來榜眼公館,問榜眼年庚。
卻說蘭英歸到寓所,心中懮悶。
将思欲埋名絕迹,退守深閨。
忽見李後使人來問八字,明知是欲與公主合婚。
庭瑞亦通命理,便與蘭英假造一夭壽八字,付來使去訖。
正與建章閑坐,忽見一人身穿素衣,哭拜于建章之前。
建章大驚,視之,乃家仆長松也。
忙問何故,長松泣曰:“大老爺去世矣。
”建章聞言,大叫一聲,昏絕于地。
庭瑞等慌忙救起,扶到床上,半響方醒。
庭瑞與蘭英及其仆,皆立于床前流淚。
建章謂仆曰:“大老爺有病,爾何不早來報,直到如今方纔到此,爾可将大老爺病患,從頭說與我知。
”仆曰:“自公子起身後,未及半月,大老爺遂患病在床。
夫人遂欲着仆來京趕公子,卻被大老爺知道,将仆止住,說公子進京求取功名要緊。
後來漸漸病重,口口聲聲說倘或棄世,可将棺木停在中堂,弗使人進京驚動公子。
俟會試後,方可前去報信。
所以家中人俱從其言。
” 建章哭曰:“爹爹愛我,何乃至此。
”又顧庭瑞曰:“道士之言,誠不謬矣。
”遂于是日承服,即行作表,托庭瑞申奏,連夜遂欲奔歸。
庭瑞止之曰:“令先君既已辭世,不能複生。
今兄欲連夜奔喪,未免有傷貴體,恐負令先君之遺意。
” 當夜乃止,明日遂行。
庭瑞因其未進飲食,乃設酒餞行。
建軍泣曰:“弟與兄自白鹿以來幸同科甲,本欲朝夕相聚,常聽教誨。
今聞先君去世,恨不能插翅飛歸,雖有龍肝風心,亦不能下咽。
”庭瑞曰:“令先君父子也,弟亦朋友也,俱在五倫之列,又何親何疏。
兄盡其孝,弟
朕弟秦王有一女,名金鸾,年亦十四。
二女聰敏非常,深通翰墨,朕實愛之,欲得佳婿相配。
今狀元、榜眼、探花乃富世之英才。
朕欲從三子中擇二,以二女配之,卿為朕擇焉。
”建庭奏曰:“臣願舉狀元以招驸馬,榜眼以招郡馬。
” 庭瑞在文班中聽得此事,誠恐誤了菊英。
連忙出班奏曰:“臣自幼已訂結發,将欲歸娶。
今不敢忘貧賤而就尊貴矣,請陛下别選賢士,以配公主。
”帝曰:“卿既有配,朕亦不相強。
”建庭接口曰:“狀元既有結發,便以榜眼為驸馬,探花為郡馬。
”建章因與張蘭在江西省議了婚姻,亦忙俯伏奏曰:“臣亦定了婚姻,不敢妄冒。
惟有榜眼年纔十四,尚未定婚,可以應命。
”帝曰:“既如是,卿與總裁為媒,招榜眼為驸馬。
”庭瑞與蘭英暗暗着急,欲辭不能。
蘭英祇得跪奏曰:“蒙陛下深恩,謹當尊旨。
但臣幼弱無知,公主亦尚年幼,伏乞從容數年。
”帝準其奏,遂退朝。
庭瑞等歸到寓所,始信道士之言。
次日,往各處拜客遊街,京城中官吏軍民,無不誇美。
卻說帝女璧玉與秦王女金鸾,年六歲時,帝與王夜飲于花園,二女于席前捉螢為戲。
時桃正熟,帝起身摘一桃與金鸾,卻又愉眼看璧玉,壁祇當不知。
金鸾乃将桃送與璧玉,璧玉不受。
金鸾卻将桃棄于席上。
璧玉曰:“我與爾分食如何?”鸾曰:“可矣。
” 璧玉遂拔帝所佩之小刀,将割而分。
帝勿許,乃複去桃于席上。
帝甚奇之,因見月下花影,指謂二女曰:“有能掃開花影者,許其割桃分食。
”璧玉曰:“我能去其影矣。
”乃取帝座邊掌扇遮之,影遂不見。
帝曰:“欲去花影,又有扇影,越發不好。
”金鸾曰:“我能去花影矣。
”乃取席上燭照于花下,花影遂無。
帝與王見二女如此敏捷,驚喜欲狂,舞掌大笑。
金鸾曰:“可以分食君賜矣。
”遂取秦王佩刀割桃。
帝急止之,乃複起身,摘一碩桃與璧玉。
二女各受桃,攜手而去。
有詩歎曰: 金鸾、璧玉讓桃奇,恰似夷、齊棄國時。
古聖遺風藏史内,深宮幼女怎先知。
自是帝深愛二女聰明,令其同居讀書。
七歲遂能文,今已長成。
帝因見狀元等俊秀,遂欲為二女擇婿,當下将璧玉配定了榜眼。
退入後宮,便與李後說知。
李後乃暗差人來榜眼公館,問榜眼年庚。
卻說蘭英歸到寓所,心中懮悶。
将思欲埋名絕迹,退守深閨。
忽見李後使人來問八字,明知是欲與公主合婚。
庭瑞亦通命理,便與蘭英假造一夭壽八字,付來使去訖。
正與建章閑坐,忽見一人身穿素衣,哭拜于建章之前。
建章大驚,視之,乃家仆長松也。
忙問何故,長松泣曰:“大老爺去世矣。
”建章聞言,大叫一聲,昏絕于地。
庭瑞等慌忙救起,扶到床上,半響方醒。
庭瑞與蘭英及其仆,皆立于床前流淚。
建章謂仆曰:“大老爺有病,爾何不早來報,直到如今方纔到此,爾可将大老爺病患,從頭說與我知。
”仆曰:“自公子起身後,未及半月,大老爺遂患病在床。
夫人遂欲着仆來京趕公子,卻被大老爺知道,将仆止住,說公子進京求取功名要緊。
後來漸漸病重,口口聲聲說倘或棄世,可将棺木停在中堂,弗使人進京驚動公子。
俟會試後,方可前去報信。
所以家中人俱從其言。
” 建章哭曰:“爹爹愛我,何乃至此。
”又顧庭瑞曰:“道士之言,誠不謬矣。
”遂于是日承服,即行作表,托庭瑞申奏,連夜遂欲奔歸。
庭瑞止之曰:“令先君既已辭世,不能複生。
今兄欲連夜奔喪,未免有傷貴體,恐負令先君之遺意。
” 當夜乃止,明日遂行。
庭瑞因其未進飲食,乃設酒餞行。
建軍泣曰:“弟與兄自白鹿以來幸同科甲,本欲朝夕相聚,常聽教誨。
今聞先君去世,恨不能插翅飛歸,雖有龍肝風心,亦不能下咽。
”庭瑞曰:“令先君父子也,弟亦朋友也,俱在五倫之列,又何親何疏。
兄盡其孝,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