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回 小梅村衡才施德 大江口方山遇孩

關燈
詞曰:暑往寒來春又至,四時運轉不窮。

    兩輪日月照乾坤,生出多少事,須臾便成空。

    童年斯壯壯斯老,幾回柳綠桃紅。

    光陰似箭不長存,早醒青雲志,休戀春霄夢。

     話說古往今來,世事無窮。

    然鑒史之外可傳者,百難舉一矣。

     大明時,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小梅村。

    有一富翁,姓張,字盈川,當時善人也。

    客湖南,子二,長名博,字衡才;次名高,字昆山,俱随父客湖南。

    盈川于湖南病卒,二子扶柩歸。

    纔數裡至前陽山坡,柩杠齊斷,後數十人不能擡,祇得買此地安葬。

    二子居喪三年畢,歸家奉母。

    母李氏囑二子曰:“我死後,當移我柩合葬于爾父墓側。

    ”二子如命,後遂葬母于湖南前陽山。

     父母俱亡,其弟乃謂張博曰:“父母遠葬千裡,弟當立業于彼,庶不失祭掃。

    然祖宗丘墓均在吉水,慎終追遠,弟又不能兩全。

    不若兄回吉水,弟則永居湖南,方不失木本水源之思。

    ”博善其言,乃從之。

    于是兄弟分居,各富且貴焉。

     且說張博,自幼聰明。

    最肯濟困扶危,恤孤拎貧。

    積豐年之粟,救兇歲之饑。

    當時遠近皆感其德,盡稱為張員外。

    娶妻何氏,即同邑孝廉何舒公之女。

    舒公生二女,此其長也。

    其次女嫁白雲村,姓夏名松,字孟賢者為妻。

    二女皆有淑德,人稱為何大姑、何二姑。

    夏松自幼客蘇州,與張博最契。

    歸娶後,即将家眷帶往蘇州。

     卻說張博家資巨萬,莊田四十餘處。

    一連十三年,年歲豐熟。

    博家之粟,疊積如山。

     忽一年江西大旱,河中絕流,田土失種。

    然因連年歲豐,人皆有餘,尚不覺荒。

    明年複如是,于是人皆有饑色。

    博乃将所積之粟,分濟群生。

    遠近投食者均得安飽。

    祇是博年四十,未生子女。

    一日晝寝,夢一人金盔金甲,手執紅旗。

    厲聲叫曰:“爾本無嗣。

    上帝察爾功德浩大,今使少微星以接爾後。

    ”将手一抛,見一星自袖中出,其大如鬥,清光滿室。

    驚覺乃将所夢與妻言。

    其妻何氏曰:“妾連日身子不快,想已懷孕矣。

    ”于是二人暗喜。

     明年果生一子,秀美非常,産時異香滿室。

    明年冬又生一女,皆不凡之品。

    其子取名朋祖,字庭瑞,其女取名蘭英。

     自是,張博燕居無事。

    一日有客拜訪,博出迎接。

    見其人衣巾樸素、春風滿面。

    同入客堂,禮畢坐定。

    然後詢知來由,乃同姓兄弟也。

    名宏字毓秀,自幼飄蕩江湖,未能成立。

    近日歸家,故來拜訪。

     博留宏晝飲,席間見宏言辭謹慎,甚悅之。

    當時辭去,自此常來閑談。

    假作殷勤之狀,張博愈加愛惜。

     一日謂宏曰:“吾友夏松在蘇州,生意頗好。

    吾當薦賢弟到彼,或者可以發迹,亦末可知。

    ”宏起謝曰:“得蒙提舉,幸莫大焉。

    ”博遂寫了薦書付宏,又贈與路費數金。

     宏臨起身,乃來博家辭行,博留飲于書屋。

    席間宏笑曰:“弟往蘇州,不須一月。

    吾兄閑坐家中,未免寂寞,何不同往一遊?”博念夏松亦切,一時高興,遂願同往。

    于是收拾鋪蓋與宏同行,身邊更不帶一人。

     不尚一月,已到蘇州,夏松接着甚喜。

    張宏在松店生意。

    張博嬉遊幾日,遂辭歸。

    何二姑恐博冷淡,乃與夫夏松商議,原著張宏送歸。

     于是博與宏雇過快船歸家,船戶處皆言是同胞兄弟。

    宏因見博衣箱内有珍珠手串,價值萬金,遂有意謀害,頓起不良之心。

     不數日,船至南康,即令船戶将船灣入朱子壋内。

    宏乃進城,買些酒肉菜蔬,暗制毒藥,藏于袖中。

    轉到船上将菜蔬烹熟,與博對飲甚歡。

     宏假意曰:“兄酒量甚微,宜少飲些。

    ”博曰:“愚與賢弟共飲,可謂酒逢知己。

    當此壯年,何必介意。

    ”宏曰:“兄既喜飲,弟亦當盡一醉。

    ”于是二人開懷暢飲,博醉,乃伏幾而睡。

    于是,宏乃将毒藥暗置于餘酒中,乃叫曰:“兄醉矣,可飲盡餘酒,以便收拾安睡?”博即一飲而盡。

    宏乃收拾碗盞,以及開鋪,扶張博安睡。

    自己亦連忙就寝,假作睡着。

     未幾,博大叫曰:“痛死我也。

    ”宏在前艙,總不答應,驚起船戶近前,但見博七孔流血。

    船戶急出前艙,叫醒張宏。

    宏近前看時,博氣已絕矣。

    宏慌忙奔出船頭,大叫救命。

    驚出同幫客商,問其故。

    宏曰:“船戶适間害死我哥哥,又來前艙害我。

    幸我得免于難,幾乎性命不保。

    ”引得同幫客人俱來。

     看時,果見張博死于非命。

    宏曰:“敢煩列公,做個見證。

    明日進城報明,一張便了。

    ”吓得那船戶叫冤,内中一老客認得此船戶者。

    乃勸曰:“此位船家,老夫向來相識,不是謀财害命之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要冤了好人。

    ”宏乃借此話轉口曰:“我看老闆果然忠厚,祇是我哥哥頃刻如此,必然總有冤枉。

    我若不報明,如何見我嫂嫂?”言畢,抱屍痛哭不已,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