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王桂庵
關燈
小
中
大
王樨字桂庵,大名世家子。
适南遊。
泊舟江岸。
臨舟有榜人女繡履其中,風姿韶絕。
王窺既久,女若不覺。
王朗吟“洛陽女兒對門居”,故使女聞。
女似解其為己者,略舉首一斜瞬之,俯首繡如故。
王神志益馳,以金一錠投之,堕女襟上;女拾棄之,金落岸邊。
王拾歸,益怪之,又以金钏擲之,堕足下;女操業不顧。
無何榜人自他歸,王恐其見钏研诘,心急甚;女從容以雙鈎覆蔽之。
榜人解纜徑去。
王心情喪惘,癡坐凝思。
時王方喪偶,悔不即媒定之。
乃詢舟人,皆不識其何姓。
返舟急追之,杳不知其所往。
不得已返舟而南。
務畢北旋,又沿江細訪,并無音耗。
抵家,寝食皆萦念之。
逾年複南,買舟江際若家焉。
日日細數行舟,往來者帆楫皆熟,而曩舟殊杳。
居半年資罄而歸。
行思坐想,不能少置。
一夜夢至江村,過數門,見一家柴扉南向,門内疏竹為籬,意是亭園,徑入。
有夜合一株,紅絲滿樹。
隐念:詩中“門前一樹馬纓花”,此其是矣。
過數武,葦笆光潔。
又入之,見北舍三楹,雙扉阖焉。
南有小舍,紅蕉蔽窗。
探身一窺,則椸架當門,椸畫裙其上,知為女子閨闼,愕然卻退;而内亦覺之,有奔出瞰客者,粉黛微呈,則舟中人也。
喜出望外,曰:“亦有相逢之期乎!”方将狎就,女父适歸,倏然驚覺,始知是夢。
景物曆曆,如在目前。
秘之,恐與人言,破此佳夢。
又年餘再适鎮江。
郡南有徐太仆,與有世誼,招飲。
信馬而去,誤入小村,道途景象,仿佛平生所曆。
一門内馬纓一樹,夢境宛然。
駭極,投鞭而入。
種種物色,與夢無别。
再入,則房舍一如其數。
夢既驗,不複疑慮,直趨南舍,舟中人果在其中。
遙見王,驚起,以扉自幛,叱問:“何處男子?”王逡巡間,猶疑是夢。
女見步趨甚近,閛然扃戶。
王曰:“卿不憶擲钏者耶?”備述相思之苦,且言夢征。
女隔窗審其家世,王具道之。
女曰:“既屬宦裔,中饋必有佳人,焉用妾?”王曰:“非以卿故,婚娶固已久矣!”女曰:“果如所雲,足知君心。
妾此情難告父母,然亦方命而絕數家。
金钏猶在,料锺情者必有耗問耳。
父母偶适外戚,行且至。
君姑退,倩冰委禽,計無不遂;若望以非禮成耦,則用心左矣。
”王倉卒欲出。
女遙呼王郎曰:“妾芸娘,姓孟氏。
父字江蓠。
”王記而出。
罷筵早返,谒江蓠。
江迎入,設坐籬下。
王自道家閥,即緻來意,兼納百金為聘。
翁曰:“息女已字矣。
”王曰:“訊之甚确,固待聘耳,何見絕之深?”翁曰:“适間所說,不敢為诳。
”王神情俱失,拱别而返。
當夜輾轉,無人可媒。
向欲以情告太仆,恐娶榜人女為先生笑;今情急無可為媒,質明詣太仆,實告之。
太仆曰:“此翁與有瓜葛,是祖母嫡孫,何不早言?”王始吐隐情。
太仆疑曰:“江蓠固貧,素不以操舟為業,得毋誤乎?”乃遣子大郎詣孟,孟曰:“仆雖空匮,非賣婚者。
曩公子以金自媒,諒仆必為利動,故不敢附為婚姻。
既承先生命,必無錯謬。
但頑女頗恃嬌愛,好門戶辄便拗卻,不得不與商榷,免他日怨婚也。
”遂起,少入而返,拱手一如尊命,約期乃别。
大郎複命,王乃盛備禽妝,納采于孟,假館太仆之家,親迎成禮。
居三日,辭嶽北歸。
夜宿舟中,問芸娘曰:“向于此處遇卿,固疑不類舟人子。
當日泛舟何之?”答雲:“妾叔家江北,偶借扁舟一省視耳。
妾家僅可自給,然傥來物頗不貴視之。
笑君雙瞳如豆,屢以金資動人。
初聞吟聲,知為風雅士,又疑為儇薄子作蕩婦挑之也。
使父見金钏,君死無地矣。
妾憐才心切否?”王笑曰:“卿固黠甚,然亦堕吾術矣!”女問:“何事?”王止而不言。
又固诘之,乃曰:“家門日近,此亦不能終秘。
實告卿:我家中固有妻在,吳尚書女也。
”芸娘不信,王故壯其詞以實之。
芸娘色變,默移時,遽起,奔出;王履追之,則已投江中矣。
王大呼,諸船驚鬧,夜色昏蒙,惟有滿江星點而已。
王悼痛終夜,沿江而下,以重價覓其骸骨,亦無見者。
悒悒而歸,憂痛交集。
又恐翁來視女,無詞可對。
有姊丈官河南,遂命駕造之,年餘始歸。
途中遇雨,休裝民舍,見房廊清潔,有老妪弄兒廈間。
兒見王入,即撲求抱,王怪之。
又視兒秀婉可愛,攬置膝頭,妪喚之不去。
少頃雨霁,王舉兒付妪,下堂趣裝。
兒啼曰:“阿爹去矣!”妪恥之,呵之不止,強抱而去。
王坐待治任,忽有麗者自屏後抱兒出,則芸娘也。
方詫異間,芸娘罵曰:“負心郎!遺此一塊肉,焉置之?”王乃知為己子。
酸來刺心,不暇問其往迹,先以前言之戲,矢日自白。
芸娘始反怒為悲。
相向涕零。
先是,第主莫翁,六旬無子,攜媪往朝南海。
歸途泊江際,芸娘随波下,适觸翁舟。
翁命從人拯出之,療控終夜始漸蘇。
翁媪視之,是好女子,甚喜,以為己女,攜歸。
居數月,欲為擇婿,女不可。
逾十月,生一子,名曰寄生。
王避雨其家,寄生方周歲也。
王于是解裝,入拜翁媪,遂為嶽婿。
居數日,始舉家歸。
至,則孟翁坐待已兩月矣。
翁初
适南遊。
泊舟江岸。
臨舟有榜人女繡履其中,風姿韶絕。
王窺既久,女若不覺。
王朗吟“洛陽女兒對門居”,故使女聞。
女似解其為己者,略舉首一斜瞬之,俯首繡如故。
王神志益馳,以金一錠投之,堕女襟上;女拾棄之,金落岸邊。
王拾歸,益怪之,又以金钏擲之,堕足下;女操業不顧。
無何榜人自他歸,王恐其見钏研诘,心急甚;女從容以雙鈎覆蔽之。
榜人解纜徑去。
王心情喪惘,癡坐凝思。
時王方喪偶,悔不即媒定之。
乃詢舟人,皆不識其何姓。
返舟急追之,杳不知其所往。
不得已返舟而南。
務畢北旋,又沿江細訪,并無音耗。
抵家,寝食皆萦念之。
逾年複南,買舟江際若家焉。
日日細數行舟,往來者帆楫皆熟,而曩舟殊杳。
居半年資罄而歸。
行思坐想,不能少置。
一夜夢至江村,過數門,見一家柴扉南向,門内疏竹為籬,意是亭園,徑入。
有夜合一株,紅絲滿樹。
隐念:詩中“門前一樹馬纓花”,此其是矣。
過數武,葦笆光潔。
又入之,見北舍三楹,雙扉阖焉。
南有小舍,紅蕉蔽窗。
探身一窺,則椸架當門,椸畫裙其上,知為女子閨闼,愕然卻退;而内亦覺之,有奔出瞰客者,粉黛微呈,則舟中人也。
喜出望外,曰:“亦有相逢之期乎!”方将狎就,女父适歸,倏然驚覺,始知是夢。
景物曆曆,如在目前。
秘之,恐與人言,破此佳夢。
又年餘再适鎮江。
郡南有徐太仆,與有世誼,招飲。
信馬而去,誤入小村,道途景象,仿佛平生所曆。
一門内馬纓一樹,夢境宛然。
駭極,投鞭而入。
種種物色,與夢無别。
再入,則房舍一如其數。
夢既驗,不複疑慮,直趨南舍,舟中人果在其中。
遙見王,驚起,以扉自幛,叱問:“何處男子?”王逡巡間,猶疑是夢。
女見步趨甚近,閛然扃戶。
王曰:“卿不憶擲钏者耶?”備述相思之苦,且言夢征。
女隔窗審其家世,王具道之。
女曰:“既屬宦裔,中饋必有佳人,焉用妾?”王曰:“非以卿故,婚娶固已久矣!”女曰:“果如所雲,足知君心。
妾此情難告父母,然亦方命而絕數家。
金钏猶在,料锺情者必有耗問耳。
父母偶适外戚,行且至。
君姑退,倩冰委禽,計無不遂;若望以非禮成耦,則用心左矣。
”王倉卒欲出。
女遙呼王郎曰:“妾芸娘,姓孟氏。
父字江蓠。
”王記而出。
罷筵早返,谒江蓠。
江迎入,設坐籬下。
王自道家閥,即緻來意,兼納百金為聘。
翁曰:“息女已字矣。
”王曰:“訊之甚确,固待聘耳,何見絕之深?”翁曰:“适間所說,不敢為诳。
”王神情俱失,拱别而返。
當夜輾轉,無人可媒。
向欲以情告太仆,恐娶榜人女為先生笑;今情急無可為媒,質明詣太仆,實告之。
太仆曰:“此翁與有瓜葛,是祖母嫡孫,何不早言?”王始吐隐情。
太仆疑曰:“江蓠固貧,素不以操舟為業,得毋誤乎?”乃遣子大郎詣孟,孟曰:“仆雖空匮,非賣婚者。
曩公子以金自媒,諒仆必為利動,故不敢附為婚姻。
既承先生命,必無錯謬。
但頑女頗恃嬌愛,好門戶辄便拗卻,不得不與商榷,免他日怨婚也。
”遂起,少入而返,拱手一如尊命,約期乃别。
大郎複命,王乃盛備禽妝,納采于孟,假館太仆之家,親迎成禮。
居三日,辭嶽北歸。
夜宿舟中,問芸娘曰:“向于此處遇卿,固疑不類舟人子。
當日泛舟何之?”答雲:“妾叔家江北,偶借扁舟一省視耳。
妾家僅可自給,然傥來物頗不貴視之。
笑君雙瞳如豆,屢以金資動人。
初聞吟聲,知為風雅士,又疑為儇薄子作蕩婦挑之也。
使父見金钏,君死無地矣。
妾憐才心切否?”王笑曰:“卿固黠甚,然亦堕吾術矣!”女問:“何事?”王止而不言。
又固诘之,乃曰:“家門日近,此亦不能終秘。
實告卿:我家中固有妻在,吳尚書女也。
”芸娘不信,王故壯其詞以實之。
芸娘色變,默移時,遽起,奔出;王履追之,則已投江中矣。
王大呼,諸船驚鬧,夜色昏蒙,惟有滿江星點而已。
王悼痛終夜,沿江而下,以重價覓其骸骨,亦無見者。
悒悒而歸,憂痛交集。
又恐翁來視女,無詞可對。
有姊丈官河南,遂命駕造之,年餘始歸。
途中遇雨,休裝民舍,見房廊清潔,有老妪弄兒廈間。
兒見王入,即撲求抱,王怪之。
又視兒秀婉可愛,攬置膝頭,妪喚之不去。
少頃雨霁,王舉兒付妪,下堂趣裝。
兒啼曰:“阿爹去矣!”妪恥之,呵之不止,強抱而去。
王坐待治任,忽有麗者自屏後抱兒出,則芸娘也。
方詫異間,芸娘罵曰:“負心郎!遺此一塊肉,焉置之?”王乃知為己子。
酸來刺心,不暇問其往迹,先以前言之戲,矢日自白。
芸娘始反怒為悲。
相向涕零。
先是,第主莫翁,六旬無子,攜媪往朝南海。
歸途泊江際,芸娘随波下,适觸翁舟。
翁命從人拯出之,療控終夜始漸蘇。
翁媪視之,是好女子,甚喜,以為己女,攜歸。
居數月,欲為擇婿,女不可。
逾十月,生一子,名曰寄生。
王避雨其家,寄生方周歲也。
王于是解裝,入拜翁媪,遂為嶽婿。
居數日,始舉家歸。
至,則孟翁坐待已兩月矣。
翁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