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僧孽

關燈
張某暴卒,随鬼使去見冥王。王稽簿,怒鬼使誤捉,責令送歸。張下,私浼鬼使求觀冥獄。鬼導曆九幽,刀山、劍樹,一一指點。末至一處,有一僧紮股穿繩而倒懸之,号痛欲絕。近視則其兄也。張見之驚哀,問:&ldquo何罪至此?&rdquo鬼曰:&ldquo是為僧,廣募金錢,悉供淫賭,故罰之。欲脫此厄,須其自忏。&rdquo張既蘇,疑兄已死。

    時其兄居興福寺,因往探之。入門便聞其号痛聲。入室,見瘡生股間,膿血崩潰,挂足壁上,宛然冥司倒懸狀。駭問其故。曰:&ldquo挂之稍可,不則痛徹心腑。&rdquo張因告以所見。僧大駭,乃戒葷酒,虔誦經咒。半月尋愈。遂為戒僧。

    異史氏曰:&ldquo鬼獄茫茫,惡人每以自解,而不知昭昭之禍,即冥冥之罰也。可勿懼哉!&rdquo

    譯文  有一個姓張的人,突然死了,跟着鬼使去見閻王。閻王拿生死簿一查,訓斥鬼使捉錯了人,命令将他送回去。姓張的下了閻王殿,私下托請鬼使,請求他帶自己在陰曹地府參觀參觀。鬼使領他遊遍了九層地獄,刀山、劍樹都一一指給他看。最後到了一處,見有一個僧人被繩子穿過大腿倒挂在那裡,痛得直喊要死。走近一看,竟是他哥哥。姓張的見了很是害怕,問鬼使:&ldquo犯了什麼罪能到這個地步?&rdquo鬼使說:&ldquo這個和尚,到處募捐錢财,供他嫖賭,因此罰他。要想擺脫此罪,必須改過自新。&rdquo

    姓張的蘇醒過來後,懷疑他哥哥已經死了。當時他的哥哥就在興福寺,因此便去那探個究竟。進門,便聽到有人喊痛的聲音。進屋一看,見哥哥大腿上生瘡,膿血漬流,身子倒挂在牆上,就像在陰曹看到的一樣。他驚問這是怎麼回事,哥哥說:&ldquo挂着還可以忍受,不然就痛徹心肺。&rdquo姓張的告訴哥哥他在陰曹所見的一切,他哥哥當真才害怕。從此,他戒酒、戒賭、戒嫖,虔誠地誦讀經文。過了半月,身體才好了。此後,他就成了一個戒僧。

    異史氏說:神鬼地獄的渺茫,這是惡人為惡後用以自我排解的托辭。殊不知陽世的惡行,在陰間都有懲罰。難道不足以畏懼嗎!

    

鑒賞

  此篇構思奇特,用倒叙法,先寫惡人死後的惡果。小說借張某錯被鬼怪抓到陰間,看到了哥哥死後,被閻王紮穿大腿,用繩子倒挂起來,。号痛欲絕&rdquo的慘狀,展現了惡人必有惡報的可怕下場。小說還用鬼差的話,概述了張某的哥哥不守戒規,用募捐的錢嫖賭逍遙的罪孽。接着寫張某由陰問返回陽世,在興福寺内看到哥哥大腿長瘡.膿血潰體,腳被挂在牆壁上。小說這樣以陽世來應證陰曹地府,将惡人的&rsquo報應寫得陰森可怕,意在告誡人們,生時E&rsquo奄苦,即是死後陰間的孽報,惡人應回頭是岸,具有警世駭俗的藝術效果。小說根據故事的立意,略寫張某哥哥的劣行和改過自新的過程,使全篇詳略恰到好處,中心内容飽滿而突出.顯示出了短篇小說短而精的體裁特征。

    

注釋

  [1]鬼使:佛教所說的受閻羅役使、到陽世追攝罪人的鬼卒。

    [2]冥王:閻王

    [3]稽簿:檢核簿籍。簿:指迷信傳說中陰曹掌管的生死簿。

    [4]冥獄:陰間的牢獄,即地獄。佛經記載,閻羅主管八寒八熱地獄,又有十八地獄之說。獄中有刀山、劍樹、炎火、寒冰等種種刑罰。

    [5]九幽:猶言九泉之下,指迷信所說地層極深處囚禁鬼魂的地方。

    [6]是為僧:這個身為僧的人。是,此。

    [7]忏:忏悔,佛教名詞。仰教徒念經拜佛,發露自己的過錯,表示悔悟,以求寬容,叫忏。佛教規定,教徒隔半月舉行一次誦戎,給犯戒者以悔過機會。後逐漸成為專以脫罪祈福為目的的宗教行為。

    [8]興福寺:據乾隆《淄川縣志》卷二:縣西三十裡冶頭店有興福寺。冶頭店,今為淄博市淄川區冶頭村。

    [9]戒僧:即戒行僧。見《長清僧》注。

    [10]昭昭:指陽世。冥冥:指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