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嬌娜
關燈
小
中
大
uo。
身體上的瘡癰之痛解除了,可接下來竟然生出一場相思嬌娜的心病,搞得天天心緒不甯。
對此,公子看在眼裡,适時地再度提出為其擇偶之事,而孔生卻借用唐代元稹的&ldquo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rdquo來表達非嬌娜不娶的意願。
公子推脫自家妹妹嬌娜尚年幼,提出姨家表姐松娘當符合條件。
會面時,果然見到松娘&ldquo畫黛彎蛾,蓮鈎蹴鳳,與嬌娜相伯仲也&rdquo,自然很快就成婚了。
這段文字是在寫松娘之美,其實也是在寫嬌娜之美,互相映照,做到了一箭雙雕。
無可否認,小說中孔生與嬌娜&ldquo膩友&rdquo關系的确立,是基于嬌娜的美麗容貌和高雅舉止。
也就是說,嬌娜是憑着姣好的儀容赢得孔生眷戀的。
或者說,嬌娜之所以能夠成為孔生難得的&ldquo膩友&rdquo,一開始還是因為她擁有令人豔羨的資質。
這種資質,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ldquo觀其容,可以療饑&rdquo。
當然,盡管年輕,嬌娜對孔生的感情也能夠心領神會。
待日後他們久别重逢時,嬌娜已然嫁作人婦,她抱着孔生的兒子小宦,逗着他玩兒,還漫不經心地調笑道:&ldquo姊姊亂吾種矣。
&rdquo意思是,姐姐可亂了我家的種族了。
孔生便向他拜謝過去的恩惠,嬌娜又笑着打趣:&ldquo姊夫貴矣。
創口已合,未忘痛耶?&rdquo意思是說,姐夫成了貴人,竟然還如此這般地&ldquo好了瘡疤忘了痛&rdquo。
這些話說得盡管有幾分刻薄,但又是多麼悅耳動聽!故而作者在&ldquo異史氏&rdquo中評說:&ldquo聽其聲,可以解頤。
&rdquo作者激賞的是,表姐夫和表妹真正成為好朋友,沒有故意的做作,沒有刻意的回避。
患難之中見真情。
經過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洗禮和考驗,孔生對嬌娜那份特殊的情感得以升華。
公子一家人是狐,注定要有雷霆之劫。
如果孔生願意為皇甫家赴難,那麼,皇甫公子一家便有生存的希望否則,就請孔生帶着小宦趕緊離開,不要受到牽連。
孔生毫不猶豫地發誓說,要與皇甫公子一家同生共死。
怪物抓走嬌娜時,孔生揮劍向怪物砍去,而自己也被巨雷震得昏死過去,最後被嬌娜救活。
在作者所叙述的這場生死大營救中,孔生之奮不顧身,嬌娜之處事果斷,可歌可泣,躍然紙上。
這篇小說的叙事技巧特别值得稱道。
它整體上采取了現代叙事學所謂的&ldquo限知叙述&rdquo筆法,剝繭抽絲的叙述使得整個故事搖曳生姿。
故事一開始,落魄潦倒的孔生投奔朋友未遂,隻好寄宿到一座佛寺中,而佛寺旁邊則是曠廢已久的單先生的宅第。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與借居到單家的一戶人家相識了。
其實,這戶自稱&ldquo皇甫氏&rdquo的人家是狐族。
為了制造一種神秘感,作者并不馬上用&ldquo全知叙述&rdquo筆墨将這一事實交代清楚,而是遮遮掩掩地娓娓道來。
先是寫&ldquo少年&rdquo模樣的人邀請孔生到家中做客,在了解到孔生的遭遇後,就主動建議他&ldquo設帳授徒&rdquo,而自己則甘願拜其門下。
孔生愉快地答應了這門子生計,并留下來共宿。
第二天,&ldquo少年&rdquo的父親露面與孔生相見,贈給孔生大量衣物,并盛情款待孔生。
在&ldquo皇甫&rdquo家,孔生生活得很滋潤,最後還在&ldquo公子&rdquo幫助下,與松娘結為夫妻。
作者對陪伴左右的那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一開始稱之為&ldquo少年&rdquo,待其父翁出場後,便改稱&ldquo公子&rdquo,表明人物身份是逐漸熟悉的。
後來,&ldquo公子&rdquo借口原宅第主人要索回房屋,打發孔生回歸故鄉。
孔生感到家鄉遙遠,難以歸回。
而&ldquo公子&rdquo卻一口應承要送他們回去。
于是&ldquo公子以左右手與生夫婦相把握,囑閉目勿視。
飄然履空,但覺耳際風鳴&rdquo,如同騰雲駕霧,過了一段時間,果然回歸家園了。
孔生開始意識到&ldquo公子&rdquo非同尋常,讀者也逐漸感到其中頗為蹊跷了。
至此,作者還是沒将整個包袱抖開。
直到後來,他們再次相逢,&ldquo公子&rdquo哭求孔生幫助,才将自家底細徹底交代出來:&ldquo餘非人類,狐也。
&rdquo此時此刻,他們之間就沒有什麼秘密了。
朋友何論出處,于是,孔生奮不顧身地對自己喜愛的一家人實施救助。
災難過後,兩家索性搬到一起,&ldquo生與公子兄妹,棋酒談宴,若一家然&rdquo,達到親密無間的地步。
小說叙事到此了結,可謂水到渠成。
在中國傳統的&ldquo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rdquo這一&ldquo五倫&rdquo體系之中,女性主要參與了&ldquo夫婦&rdquo一倫,而基本上缺席其他幾倫。
至今,在一些地方,&ldquo女朋友&rdquo還僅指與某男性确立了戀愛關系的女性。
然而,三百多年前,洞明世事的蒲松齡卻以其慧筆告訴人們,異性之間可以有真正的朋友,關鍵是看雙方尤其是男方抱着怎樣的襟懷,帶着怎樣的心态去結交異性。
但明倫評論此篇說:&ldquo蘊藉人而得蘊藉之妻,蘊藉之友,與蘊藉之女友。
寫以蘊藉之筆,人蘊藉,語蘊藉,事蘊藉,文亦蘊藉。
&rdquo蘊藉,其實是一種富有韻味的詩性人格,也是一種悠揚婉轉的筆調。
總之,《嬌娜》為世人提供了一種與異性進行健康交往的範式。
封建時代孔丘被尊為聖人,凡其後代子孫,都被尊稱為&ldquo聖裔&rdquo。
蘊藉:寬厚有涵養。
執友:志趣相投的朋友。
《禮記·曲禮上》:&ldquo執友稱其人也。
&rdquo注:&ldquo執友,志同者。
&rdquo令天台:任天台縣縣令。
天台,今浙江省所屬縣,在天台山下。
落拓:猶&ldquo落魄&rdquo。
窮困潦倒,飄泊無依。
以大訟蕭條:因為一場幹系重大的官司,家道破落下來。
訟,訴訟。
蕭條,本為形容秋日萬物凋零,這裡借指家境衰落。
簽:書籍封面的題簽。
琅嬛(huán)瑣記:虛拟的書名。
古有筆記小說《琅嬛記》三卷,舊題元伊世珍作。
書首載西晉張華遊神仙洞府&ldquo琅嬛福地&rdquo的傳說,因用&ldquo琅嬛&rdquo為書名。
書中所記多為神怪故事,所引書名也前所未見。
這裡以&ldquo琅嬛瑣記&rdquo代指奇書秘籍。
官閥:官位和門第。
《後漢書·鄭玄傳》:&ldquo汝南應劭自贊曰:&lsquo故太山太守應中遠,北面稱弟子,何如?&rsquo玄笑曰:&lsquo仲尼之門,考以四科,回(顔回)、賜(子貢)之徒不稱官閥。
&rsquo&rdquo 羁旅:客居在外。
曹丘:指漢初的曹丘生。
《史記·季布列傳》載,曹丘生贊賞季布,大力為之宣揚,使季布因而享有盛名。
後因以&ldquo曹丘&rdquo或&ldquo曹丘生&rdquo,代指推薦人。
驽骀(tái):能力低下的馬,喻平庸無才。
《楚辭·九辯》:&ldquo卻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rdquo 拜門牆:拜為老師。
門牆,《論語·子張》:子貢稱頌孔子學識博大精深,曾說&ldquo譬之宮牆,賜(子貢)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rdquo後因以門牆指師門。
昧爽:拂曉。
太公:古時對祖父輩老人的尊稱。
這裡是仆人對老一輩主人的尊稱。
身體上的瘡癰之痛解除了,可接下來竟然生出一場相思嬌娜的心病,搞得天天心緒不甯。
對此,公子看在眼裡,适時地再度提出為其擇偶之事,而孔生卻借用唐代元稹的&ldquo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rdquo來表達非嬌娜不娶的意願。
公子推脫自家妹妹嬌娜尚年幼,提出姨家表姐松娘當符合條件。
會面時,果然見到松娘&ldquo畫黛彎蛾,蓮鈎蹴鳳,與嬌娜相伯仲也&rdquo,自然很快就成婚了。
這段文字是在寫松娘之美,其實也是在寫嬌娜之美,互相映照,做到了一箭雙雕。
無可否認,小說中孔生與嬌娜&ldquo膩友&rdquo關系的确立,是基于嬌娜的美麗容貌和高雅舉止。
也就是說,嬌娜是憑着姣好的儀容赢得孔生眷戀的。
或者說,嬌娜之所以能夠成為孔生難得的&ldquo膩友&rdquo,一開始還是因為她擁有令人豔羨的資質。
這種資質,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ldquo觀其容,可以療饑&rdquo。
當然,盡管年輕,嬌娜對孔生的感情也能夠心領神會。
待日後他們久别重逢時,嬌娜已然嫁作人婦,她抱着孔生的兒子小宦,逗着他玩兒,還漫不經心地調笑道:&ldquo姊姊亂吾種矣。
&rdquo意思是,姐姐可亂了我家的種族了。
孔生便向他拜謝過去的恩惠,嬌娜又笑着打趣:&ldquo姊夫貴矣。
創口已合,未忘痛耶?&rdquo意思是說,姐夫成了貴人,竟然還如此這般地&ldquo好了瘡疤忘了痛&rdquo。
這些話說得盡管有幾分刻薄,但又是多麼悅耳動聽!故而作者在&ldquo異史氏&rdquo中評說:&ldquo聽其聲,可以解頤。
&rdquo作者激賞的是,表姐夫和表妹真正成為好朋友,沒有故意的做作,沒有刻意的回避。
患難之中見真情。
經過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洗禮和考驗,孔生對嬌娜那份特殊的情感得以升華。
公子一家人是狐,注定要有雷霆之劫。
如果孔生願意為皇甫家赴難,那麼,皇甫公子一家便有生存的希望否則,就請孔生帶着小宦趕緊離開,不要受到牽連。
孔生毫不猶豫地發誓說,要與皇甫公子一家同生共死。
怪物抓走嬌娜時,孔生揮劍向怪物砍去,而自己也被巨雷震得昏死過去,最後被嬌娜救活。
在作者所叙述的這場生死大營救中,孔生之奮不顧身,嬌娜之處事果斷,可歌可泣,躍然紙上。
這篇小說的叙事技巧特别值得稱道。
它整體上采取了現代叙事學所謂的&ldquo限知叙述&rdquo筆法,剝繭抽絲的叙述使得整個故事搖曳生姿。
故事一開始,落魄潦倒的孔生投奔朋友未遂,隻好寄宿到一座佛寺中,而佛寺旁邊則是曠廢已久的單先生的宅第。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與借居到單家的一戶人家相識了。
其實,這戶自稱&ldquo皇甫氏&rdquo的人家是狐族。
為了制造一種神秘感,作者并不馬上用&ldquo全知叙述&rdquo筆墨将這一事實交代清楚,而是遮遮掩掩地娓娓道來。
先是寫&ldquo少年&rdquo模樣的人邀請孔生到家中做客,在了解到孔生的遭遇後,就主動建議他&ldquo設帳授徒&rdquo,而自己則甘願拜其門下。
孔生愉快地答應了這門子生計,并留下來共宿。
第二天,&ldquo少年&rdquo的父親露面與孔生相見,贈給孔生大量衣物,并盛情款待孔生。
在&ldquo皇甫&rdquo家,孔生生活得很滋潤,最後還在&ldquo公子&rdquo幫助下,與松娘結為夫妻。
作者對陪伴左右的那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一開始稱之為&ldquo少年&rdquo,待其父翁出場後,便改稱&ldquo公子&rdquo,表明人物身份是逐漸熟悉的。
後來,&ldquo公子&rdquo借口原宅第主人要索回房屋,打發孔生回歸故鄉。
孔生感到家鄉遙遠,難以歸回。
而&ldquo公子&rdquo卻一口應承要送他們回去。
于是&ldquo公子以左右手與生夫婦相把握,囑閉目勿視。
飄然履空,但覺耳際風鳴&rdquo,如同騰雲駕霧,過了一段時間,果然回歸家園了。
孔生開始意識到&ldquo公子&rdquo非同尋常,讀者也逐漸感到其中頗為蹊跷了。
至此,作者還是沒将整個包袱抖開。
直到後來,他們再次相逢,&ldquo公子&rdquo哭求孔生幫助,才将自家底細徹底交代出來:&ldquo餘非人類,狐也。
&rdquo此時此刻,他們之間就沒有什麼秘密了。
朋友何論出處,于是,孔生奮不顧身地對自己喜愛的一家人實施救助。
災難過後,兩家索性搬到一起,&ldquo生與公子兄妹,棋酒談宴,若一家然&rdquo,達到親密無間的地步。
小說叙事到此了結,可謂水到渠成。
在中國傳統的&ldquo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rdquo這一&ldquo五倫&rdquo體系之中,女性主要參與了&ldquo夫婦&rdquo一倫,而基本上缺席其他幾倫。
至今,在一些地方,&ldquo女朋友&rdquo還僅指與某男性确立了戀愛關系的女性。
然而,三百多年前,洞明世事的蒲松齡卻以其慧筆告訴人們,異性之間可以有真正的朋友,關鍵是看雙方尤其是男方抱着怎樣的襟懷,帶着怎樣的心态去結交異性。
但明倫評論此篇說:&ldquo蘊藉人而得蘊藉之妻,蘊藉之友,與蘊藉之女友。
寫以蘊藉之筆,人蘊藉,語蘊藉,事蘊藉,文亦蘊藉。
&rdquo蘊藉,其實是一種富有韻味的詩性人格,也是一種悠揚婉轉的筆調。
總之,《嬌娜》為世人提供了一種與異性進行健康交往的範式。
注釋
聖裔:孔子的後代。封建時代孔丘被尊為聖人,凡其後代子孫,都被尊稱為&ldquo聖裔&rdquo。
蘊藉:寬厚有涵養。
執友:志趣相投的朋友。
《禮記·曲禮上》:&ldquo執友稱其人也。
&rdquo注:&ldquo執友,志同者。
&rdquo令天台:任天台縣縣令。
天台,今浙江省所屬縣,在天台山下。
落拓:猶&ldquo落魄&rdquo。
窮困潦倒,飄泊無依。
以大訟蕭條:因為一場幹系重大的官司,家道破落下來。
訟,訴訟。
蕭條,本為形容秋日萬物凋零,這裡借指家境衰落。
簽:書籍封面的題簽。
琅嬛(huán)瑣記:虛拟的書名。
古有筆記小說《琅嬛記》三卷,舊題元伊世珍作。
書首載西晉張華遊神仙洞府&ldquo琅嬛福地&rdquo的傳說,因用&ldquo琅嬛&rdquo為書名。
書中所記多為神怪故事,所引書名也前所未見。
這裡以&ldquo琅嬛瑣記&rdquo代指奇書秘籍。
官閥:官位和門第。
《後漢書·鄭玄傳》:&ldquo汝南應劭自贊曰:&lsquo故太山太守應中遠,北面稱弟子,何如?&rsquo玄笑曰:&lsquo仲尼之門,考以四科,回(顔回)、賜(子貢)之徒不稱官閥。
&rsquo&rdquo 羁旅:客居在外。
曹丘:指漢初的曹丘生。
《史記·季布列傳》載,曹丘生贊賞季布,大力為之宣揚,使季布因而享有盛名。
後因以&ldquo曹丘&rdquo或&ldquo曹丘生&rdquo,代指推薦人。
驽骀(tái):能力低下的馬,喻平庸無才。
《楚辭·九辯》:&ldquo卻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rdquo 拜門牆:拜為老師。
門牆,《論語·子張》:子貢稱頌孔子學識博大精深,曾說&ldquo譬之宮牆,賜(子貢)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rdquo後因以門牆指師門。
昧爽:拂曉。
太公:古時對祖父輩老人的尊稱。
這裡是仆人對老一輩主人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