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瞳人語
關燈
小
中
大
長安士方棟,頗有才名,而佻脫不持儀節。
每陌上見遊女,辄輕薄尾綴之。
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
見一小車,朱茀繡幰,青衣數輩款段以從。
内一婢乘小驷,容光絕美。
稍稍近觇之,見車幔洞開,内坐二八女郎,紅妝豔麗,尤生平所未睹。
目炫神奪,瞻戀弗舍,或先或後,從馳數裡。
忽聞女郎呼婢近車側,曰:&ldquo為我垂簾下。
何處風狂兒郎,頻來窺瞻!&rdquo婢乃下簾,怒顧生曰:&ldquo此芙蓉城七郎子新婦歸甯,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觑!&rdquo言已,掬轍土揚生。
生眯目不可開。
才一拭視,而車馬已渺。
驚疑而返,覺目終不快,倩人啟睑撥視,則睛上生小翳,經宿益劇,淚簌簌不得止翳漸大,數日厚如錢右睛起旋螺。
百藥無效,懊悶欲絕,頗思自忏悔。
聞《光明經》能解厄,持一卷浼人教誦。
初猶煩躁,久漸自安。
旦晚無事,惟趺坐撚珠。
持之一年,萬緣俱淨。
忽聞左目中小語如蠅,曰:&ldquo黑漆似,叵耐殺人!&rdquo右目中應曰:&ldquo可同小遨遊,出此悶氣。
&rdquo漸覺兩鼻中蠕蠕作癢,似有物出,離孔而去。
久之乃返,複自鼻入眶中。
又言曰:&ldquo許時不窺園亭,珍珠蘭遽枯瘠死!&rdquo生素喜香蘭,園中多種植,日常自灌溉,自失明,久置不問。
忽聞此言,遽問妻蘭花何使憔悴死?妻诘其所自知。
因告之故。
妻趨驗之,花果槁矣,大異之。
靜匿房中以俟之,見有小人,自生鼻内出,大不及豆,營營然竟出門去。
漸遠遂迷所在。
俄連臂歸,飛上面,如蜂蟻之投穴者。
如此二三日。
又聞左言曰:&ldquo隧道迂,還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啟門。
&rdquo右應曰:&ldquo我壁子厚,大不易。
&rdquo左曰:&ldquo我試辟,得與爾俱。
&rdquo遂覺左眶内隐似抓裂。
少頃開視,豁見幾物。
喜告妻,妻審之,則脂膜破小竅,黑睛熒熒,才如劈椒。
越一宿,幛盡消細視,竟重瞳也。
但右目旋螺如故。
乃知兩瞳人合居一眶矣。
生雖一目眇,而較之雙目者殊更了了。
由是益自檢束,鄉中稱盛德焉。
異史氏曰:&ldquo鄉有士人,偕二友于途,遙見少婦控驢出其前,戲而吟曰:&lsquo有美人兮!&rsquo顧二友曰:&lsquo驅之!&rsquo相與笑騁,俄追及,乃其子婦,心赧氣喪,默不複語。
友僞為不知也者,評骘殊亵。
士人忸怩,吃吃而言曰:&lsquo此長男婦也。
&rsquo各隐笑而罷。
輕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
至于眯目失明,又鬼神之慘報矣。
芙蓉城主不知何神,豈菩薩現身耶?然小郎君生辟門戶,鬼神雖惡,亦何嘗不許人自新哉!&rdquo譯文 書生方棟,在長安城裡很有點名氣,但他為人很輕佻,不守禮節。
每在郊外遇到遊玩的女子,就很不禮貌地尾随在後頭。
清明節的前一天,他偶然到城郊遊玩,見到一輛小車子,挂着朱紅色的穸簾,周着繡花簇錦的車帷,幾位女婢騎着馬跟在車後。
其中一個婢女,騎着匹小馬,容貌美麗極了。
方棟稍向前湊近,偷眼一看,見車的帷幔拉開着,車裡坐着一位十五六歲的女郎,她妝梳非常豔麗,真是生平從未見到過。
方棟目光缭亂,神志昏昏,跟在車的前前後後,舍不得離開,這樣跟着走了好幾裡。
忽聽車中女郎把婢女叫到車邊,說:&ldquo給我把簾子放下來。
哪裡來的這麼一個狂妄書生,頻頻地來偷看。
&rdquo婢女把穸簾放下,回過頭憤怒地看着方棟說:&ldquo這是芙蓉城裡七郎的新娘回娘家,不是一個鄉下女子,随便讓秀才偷看的。
&rdquo說完,就從車道上抓起一把土,朝着方棟揚去。
方棟眯眼睜不開,剛剛用手擦試眼睛,女郎的車馬已經遠去了。
他驚恐疑惑地回到家裡,總覺得眼睛裡不舒服。
請人扒開眼睑一看,眼球上生出了一層薄膜。
過了一宿,越發嚴重,眼淚不止地簌簌流下來。
白色的翳膜漸漸大起來,又過了幾
每陌上見遊女,辄輕薄尾綴之。
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
見一小車,朱茀繡幰,青衣數輩款段以從。
内一婢乘小驷,容光絕美。
稍稍近觇之,見車幔洞開,内坐二八女郎,紅妝豔麗,尤生平所未睹。
目炫神奪,瞻戀弗舍,或先或後,從馳數裡。
忽聞女郎呼婢近車側,曰:&ldquo為我垂簾下。
何處風狂兒郎,頻來窺瞻!&rdquo婢乃下簾,怒顧生曰:&ldquo此芙蓉城七郎子新婦歸甯,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觑!&rdquo言已,掬轍土揚生。
生眯目不可開。
才一拭視,而車馬已渺。
驚疑而返,覺目終不快,倩人啟睑撥視,則睛上生小翳,經宿益劇,淚簌簌不得止翳漸大,數日厚如錢右睛起旋螺。
百藥無效,懊悶欲絕,頗思自忏悔。
聞《光明經》能解厄,持一卷浼人教誦。
初猶煩躁,久漸自安。
旦晚無事,惟趺坐撚珠。
持之一年,萬緣俱淨。
忽聞左目中小語如蠅,曰:&ldquo黑漆似,叵耐殺人!&rdquo右目中應曰:&ldquo可同小遨遊,出此悶氣。
&rdquo漸覺兩鼻中蠕蠕作癢,似有物出,離孔而去。
久之乃返,複自鼻入眶中。
又言曰:&ldquo許時不窺園亭,珍珠蘭遽枯瘠死!&rdquo生素喜香蘭,園中多種植,日常自灌溉,自失明,久置不問。
忽聞此言,遽問妻蘭花何使憔悴死?妻诘其所自知。
因告之故。
妻趨驗之,花果槁矣,大異之。
靜匿房中以俟之,見有小人,自生鼻内出,大不及豆,營營然竟出門去。
漸遠遂迷所在。
俄連臂歸,飛上面,如蜂蟻之投穴者。
如此二三日。
又聞左言曰:&ldquo隧道迂,還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啟門。
&rdquo右應曰:&ldquo我壁子厚,大不易。
&rdquo左曰:&ldquo我試辟,得與爾俱。
&rdquo遂覺左眶内隐似抓裂。
少頃開視,豁見幾物。
喜告妻,妻審之,則脂膜破小竅,黑睛熒熒,才如劈椒。
越一宿,幛盡消細視,竟重瞳也。
但右目旋螺如故。
乃知兩瞳人合居一眶矣。
生雖一目眇,而較之雙目者殊更了了。
由是益自檢束,鄉中稱盛德焉。
異史氏曰:&ldquo鄉有士人,偕二友于途,遙見少婦控驢出其前,戲而吟曰:&lsquo有美人兮!&rsquo顧二友曰:&lsquo驅之!&rsquo相與笑騁,俄追及,乃其子婦,心赧氣喪,默不複語。
友僞為不知也者,評骘殊亵。
士人忸怩,吃吃而言曰:&lsquo此長男婦也。
&rsquo各隐笑而罷。
輕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
至于眯目失明,又鬼神之慘報矣。
芙蓉城主不知何神,豈菩薩現身耶?然小郎君生辟門戶,鬼神雖惡,亦何嘗不許人自新哉!&rdquo
每在郊外遇到遊玩的女子,就很不禮貌地尾随在後頭。
清明節的前一天,他偶然到城郊遊玩,見到一輛小車子,挂着朱紅色的穸簾,周着繡花簇錦的車帷,幾位女婢騎着馬跟在車後。
其中一個婢女,騎着匹小馬,容貌美麗極了。
方棟稍向前湊近,偷眼一看,見車的帷幔拉開着,車裡坐着一位十五六歲的女郎,她妝梳非常豔麗,真是生平從未見到過。
方棟目光缭亂,神志昏昏,跟在車的前前後後,舍不得離開,這樣跟着走了好幾裡。
忽聽車中女郎把婢女叫到車邊,說:&ldquo給我把簾子放下來。
哪裡來的這麼一個狂妄書生,頻頻地來偷看。
&rdquo婢女把穸簾放下,回過頭憤怒地看着方棟說:&ldquo這是芙蓉城裡七郎的新娘回娘家,不是一個鄉下女子,随便讓秀才偷看的。
&rdquo說完,就從車道上抓起一把土,朝着方棟揚去。
方棟眯眼睜不開,剛剛用手擦試眼睛,女郎的車馬已經遠去了。
他驚恐疑惑地回到家裡,總覺得眼睛裡不舒服。
請人扒開眼睑一看,眼球上生出了一層薄膜。
過了一宿,越發嚴重,眼淚不止地簌簌流下來。
白色的翳膜漸漸大起來,又過了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