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屍變

關燈
倒在地。

    這一立一卧的鮮明對照,突出了女屍的兇殘和客人的驚惶。

     小說結尾又用十成補足法.描寫天亮時人們發現女屍的左右四個指頭,&ldquo并如鈎,刖木沒甲&rdquo,&ldquo牢不可開&rdquo。

    當幾個人合力把女屍的手指從樹上拔出來時,樹上留有像鑿子鑿進去的八個孔。

    這段補叙,進一步刻畫出了女屍的兇殘和當時盛怒的神情,同時把補叙放在天亮時通過人們的所見加以交待,也使這一怪事更加合乎邏輯和情理。

    總之,本篇以情節的驚險、細節的真實而微妙見長于其他篇目。

    

注釋

  (1)陽信:縣名。

    在今山東省北部。

     (2)望門投止:見有人家,便去投宿。

    《後漢書·張儉傳》:&ldquo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

    &rdquo止,宿。

     (3)客宿邸(dǐ底)滿:住宿客人很多,旅舍已滿。

    邸,旅舍。

     (4)一席廈宇:廊檐下一席之地。

    廈,兩廂,走廊。

    宇,屋檐。

     (5)材木:棺木。

    材,棺。

     (6)搭帳衣:指靈堂中障隔靈床的帷幛。

    舊時喪禮,初喪停屍靈床,靈前置幾,設位燃燈,祭以酒漿,幾後設帷。

    見《萊陽縣志》。

    《禮記·喪大記》&ldquo徹帷&rdquo《疏》:&ldquo徹帷者,初死恐人惡之,故有帷也。

    至小斂衣屍畢,有飾,故除帷也。

    &rdquo (7)紙衾(qīn欽):指初喪時用以覆蓋屍體的黃裱紙或白紙。

    衾,被。

    《泰安縣志》(民國本):&ldquo既死,覆以紙被,報喪親友,或謂&lsquo接亡&rsquo,或謂&lsquo落柩&rsquo。

    &rdquo (8)複室:指套房中的裡間。

     (9)抹額:也叫&ldquo抹頭&rdquo,一種束額的頭巾。

    此指以巾束額。

     (10)計:此字底本模糊難辨,據鑄雪齋抄本補正。

     (11)振衣:抖動衣服指欲穿衣。

     (12)數數(shuòshuò朔朔):多次。

     (13)白足:光着腳。

     (14)拔關:拔開門闩。

    關,門插關,即門闩。

     (15)蘭若:梵語&ldquo阿蘭若&rdquo的音譯。

    《大乘義章》一五:&ldquo阿蘭若者,此翻名為空閑處也。

    &rdquo原為佛家比丘習靜修的處所,後一般指佛寺。

     (16)木魚:佛教法器名。

    刻木作魚形,中鑿空洞,扣之作聲。

    一為圓形,刻有魚鱗,僧人誦經時敲擊以調音節一為長形,吊庫堂前,開飯時擊之以招僧衆。

    《百丈清規·法器章》:&ldquo相傳雲,魚晝夜常醒,刻木象形,擊之,所以驚昏惰也。

    &rdquo (17)撾(zhuā抓):敲。

    山門:寺院的外門。

     (18)道人:這裡指和尚。

    晉宋間和尚、道士通稱道人。

    葉夢得《石林燕語》:&ldquo晉宋間佛教初行,未有僧稱,通曰道人。

    &rdquo (19)幛:本指屏風、帷幕,也作&ldquo障&rdquo,遮蔽。

     (20)彼左則右之:此據鑄雪齋抄本,原無此五字。

     (21)寖(jìn浸)倦:漸漸疲倦。

    寖,同&ldquo浸&rdquo,漸。

     (22)汗促氣逆:汗直冒,氣直喘。

    促,急。

    逆,不順。

     (23)晨鐘:這裡指寺廟裡清晨的鐘聲。

    鐘,佛教法器。

    《百丈清規·法器章》:&ldquo大鐘,叢林号令資始也。

    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

    &rdquo (24)邑宰:指知縣。

     (25)質驗:質證查驗即問取證詞,查驗屍身。

     (26)身:《爾雅·釋诂下》:&ldquo身,我也。

    &rdquo (27)&ldquo宰與&rdquo二句:知縣發給他證明文書,并贈送盤費,使其回家。

    赍(jī雞),以物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