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耳中人

關燈
譚晉玄,邑諸生也。

    笃信導引之術,寒暑不辍。

    行之數月,若有所得。

     一日方趺坐,聞耳中小語如蠅,曰:&ldquo可以見矣。

    &rdquo開目即不複聞合眸定息,又聞如故。

    謂是丹将成,竊喜。

    自是每坐辄聞。

    因俟其再言,當應以觇之。

    一日又言。

    乃微應曰:&ldquo可以見矣。

    &rdquo俄覺耳中習習然似有物出。

    微睨之,小人長三寸許,貌獰惡,如夜叉狀,旋轉地上。

    心竊異之,姑凝神以觀其變。

    忽有鄰人假物,扣門而呼。

    小人聞之,意甚張皇,繞屋而轉,如鼠失窟。

     譚覺神魂俱失,複不知小人何所之矣。

    遂得颠疾,号叫不休,醫藥半年,始漸愈。

     譯文  譚晉玄,是本縣的一名秀才。

    他很相信一種氣功之術,每日練習,冬夏不停。

    練了好幾個月,自己覺得好像有些收獲。

    有一天,他正盤腿而坐,聽到耳中有很小的說話聲,就像蒼蠅叫一般,說:&ldquo可以見嗎?&rdquo他一睜眼,就再也聽不見了。

    他又重新閉上眼、息住氣聽,又聽到方才的聲音。

    他想:這可能是功已練成,心裡暗暗高興。

     從此,他每日坐下就聽,心裡想,等耳中再說話時,應當答應一聲并睜眼看看是什麼東西。

    有一天,果然又聽到那&ldquo可以見嗎?&rdquo的小小說話聲,他就小聲答應:&ldquo可以見了。

    &rdquo很快覺得耳朵中有窸窸窣窣的聲音,像有東西爬出來。

    他慢慢地睜開眼偷看,果然看到一個小人,高三寸多,面貌猙獰,醜惡得像夜叉一樣,在地上轉着走。

    他心裡暗自驚異,心想不管怎麼樣,先看他有什麼變化再說。

    正看着,忽聽鄰居有人來借東西叫門呼喚。

    小人聽到後,樣子很恐慌,圍着屋内亂轉,好像老鼠找不到窩一樣。

    譚秀才也覺得神志不清,像掉了魂,不知道小人到哪裡去了。

    随後他便得了瘋癫病,哭叫不停。

    家人為他請醫吃藥,治了半年,才漸漸好了。

    

注釋

  (1)諸生:本指在學儒生,見《漢書·何武傳》。

    唐代國學及州、縣學規定學生員額,因稱生員。

    明清時代,凡經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生員,通稱諸生。

     (2)導引之術:我國古代強身除病的一種養生方法。

    導引,&ldquo導氣使和,引體使柔&rdquo的意思,指屈伸俯仰,呼吸吐納,使血脈流通。

    《莊子·刻意》:&ldquo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

    此道(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rdquo後為道教用以作修煉的迷信法術之一。

    道教有《太清導引養生經》。

     (3)趺(fū夫)坐:即&ldquo結跏趺坐&rdquo,略稱&ldquo跏趺&rdquo。

    佛教徒坐禅的一種姿勢,即将雙足背交叉于左右股上右手安左手掌中,二大拇指面相合,然後端身正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