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花
關燈
小
中
大
然後一人裹一白頭巾&mdash&mdash穿&ldquo孝衣&rdquo那就現得你更闊綽,點起燈籠排成隊伍走,走到你所屬的那一&ldquo村&rdquo的村廟,燒了香,回頭喝酒而散。
這所謂&ldquo村&rdquo,當然不是村莊之村,而是村廟之簡稱,沿用了來,即在街上,也是一樣叫法。
村廟是不是專為這而設,我不得而知,但每數村或數條街公共有一個,那是的确的。
倘若死者是小孩,随時自然可來吊問,卻用不着晚上提燈籠來,因為小孩仿佛是飛了去,不&ldquo投村&rdquo。
那麼,送路燈的用意無非是替死者留一道光明,以便投村。
村廟其實就是土地廟。
何以要投土地廟?史家奶奶這樣解釋小林聽:土地神等于地保,死者離開這邊而到那邊去,首先要向他登記一下。
&ldquo死了還要自己寫自己的名字,那是多麼可憐的事!&rdquo小林說。
但三啞前天也告訴了琴子,同史家奶奶說的又不同。
琴子道: &ldquo三啞叔說是,死人,漆黑的,叫他往那裡走起?所以他到村廟裡歇一歇,叫土地菩薩引他去。
&rdquo &ldquo我怕他是舍不得死,到村廟裡躲一躲!哈哈。
&mdash&mdash那土地菩薩,一大堆白胡子,廟又不像别的廟,同你們的牛欄那麼大,裡面住的有叫化子,我一個人總不敢進去。
&rdquo 史家奶奶預備喝小林,說他不該那麼說,而琴子連忙一句: &ldquo你到村廟裡去過嗎?&rdquo 說的時候面孔湊近小林,很奇怪似的。
奶奶的聲音很大&mdash&mdash &ldquo不要胡說。
&rdquo &ldquo真的,奶奶,我家隔壁就是一個村廟,我時常邀許多人進去玩,打鐘,我喜歡打鐘玩。
&rdquo 琴子更奇怪,街上也有村廟! &ldquo我那個村廟裡那個叫化子,住了好幾年。
&rdquo &ldquo他不害怕嗎?&rdquo &ldquo害怕又有什麼辦法?自己沒有房子住,隻好同鬼住!&rdquo 說得琴子害怕起來了。
&ldquo嗳喲,人死了真可憐,投村!倘若有兩個熟人一天死了倒好,一路進去,&mdash&mdash兩人見面該不哭罷?&rdquo 他說着自己問自己。
忽然擡頭問奶奶&mdash&mdash &ldquo奶奶,叫化子死了怎麼投村呢?他家裡不也有一個村廟嗎?他又住在這個廟裡。
&rdquo 這叫史家奶奶不好答複了。
他們已經走出了大門,望見壩上的燈,小林喝彩: &ldquo啊呀!&rdquo 史家莊出來看的不隻他們三人,都在那裡說話。
在小林,不但說話人的面孔看不見,聲音也生疏得很,偏了一偏頭,又向壩上望。
這真可以說是隔岸觀火,坂裡雖然有塘,而同稻田分不出來,共成了一片黑,倘若是一個大湖,也不過如此罷?螢火滿坂是,正如水底的天上的星。
時而一條條的仿佛是金蛇遠遠出現,是燈籠的光映在水田。
可是沒有聲響,除了蛙叫。
那邊大隊的人,不是打仗的兵要銜枚,自然也同這邊一樣免不了說話,但不聽見,同在一邊的,說幾句,在夜裡也不能算是什麼。
其實是心裡知道一人提一燈籠,看得見的,既不是人,也不是燈,是比螢火大的光,沿着一條線動,&mdash&mdash說是一條線,不對,點點的光而高下不齊。
不消說,提燈者有大人,有小孩,有高的,也有矮的。
這樣的送路燈,小林是初見,使得他不則聲。
他還有點怕,當那燈光走得近,偶然現一現提燈者的腳在那裡動,同時也看得見白衣的一角。
他簡直想起了鬼,鬼沒有頭!他在自己街上看送路燈,是多麼熱鬧的事,大半的人他都認識,提着燈籠望他笑,他呼他們的名字,有他的孩子朋友雜在裡面算是一員,跑出隊,揚燈籠他看,談笑一陣再走。
然而他此時隻是不自覺的心中添了這麼一個分别,依然是望着一點點的光慢慢移動,沿一定的方向,&mdash&mdash一定,自然不是就他來說,他要燈動到那裡,才是走到了那裡。
&ldquo完了!沒有了!&rdquo 最後他望着黑暗,怅然的說。
&ldquo到樹林那邊去了。
&rdquo琴子說。
許許多多的火聚成了一個光,照出了樹林,照出了綠坡,坡上小小一個白廟,&mdash&mdash不照它,它也在這塊,琴子想告訴小林的正是如此。
這所謂&ldquo村&rdquo,當然不是村莊之村,而是村廟之簡稱,沿用了來,即在街上,也是一樣叫法。
村廟是不是專為這而設,我不得而知,但每數村或數條街公共有一個,那是的确的。
倘若死者是小孩,随時自然可來吊問,卻用不着晚上提燈籠來,因為小孩仿佛是飛了去,不&ldquo投村&rdquo。
那麼,送路燈的用意無非是替死者留一道光明,以便投村。
村廟其實就是土地廟。
何以要投土地廟?史家奶奶這樣解釋小林聽:土地神等于地保,死者離開這邊而到那邊去,首先要向他登記一下。
&ldquo死了還要自己寫自己的名字,那是多麼可憐的事!&rdquo小林說。
但三啞前天也告訴了琴子,同史家奶奶說的又不同。
琴子道: &ldquo三啞叔說是,死人,漆黑的,叫他往那裡走起?所以他到村廟裡歇一歇,叫土地菩薩引他去。
&rdquo &ldquo我怕他是舍不得死,到村廟裡躲一躲!哈哈。
&mdash&mdash那土地菩薩,一大堆白胡子,廟又不像别的廟,同你們的牛欄那麼大,裡面住的有叫化子,我一個人總不敢進去。
&rdquo 史家奶奶預備喝小林,說他不該那麼說,而琴子連忙一句: &ldquo你到村廟裡去過嗎?&rdquo 說的時候面孔湊近小林,很奇怪似的。
奶奶的聲音很大&mdash&mdash &ldquo不要胡說。
&rdquo &ldquo真的,奶奶,我家隔壁就是一個村廟,我時常邀許多人進去玩,打鐘,我喜歡打鐘玩。
&rdquo 琴子更奇怪,街上也有村廟! &ldquo我那個村廟裡那個叫化子,住了好幾年。
&rdquo &ldquo他不害怕嗎?&rdquo &ldquo害怕又有什麼辦法?自己沒有房子住,隻好同鬼住!&rdquo 說得琴子害怕起來了。
&ldquo嗳喲,人死了真可憐,投村!倘若有兩個熟人一天死了倒好,一路進去,&mdash&mdash兩人見面該不哭罷?&rdquo 他說着自己問自己。
忽然擡頭問奶奶&mdash&mdash &ldquo奶奶,叫化子死了怎麼投村呢?他家裡不也有一個村廟嗎?他又住在這個廟裡。
&rdquo 這叫史家奶奶不好答複了。
他們已經走出了大門,望見壩上的燈,小林喝彩: &ldquo啊呀!&rdquo 史家莊出來看的不隻他們三人,都在那裡說話。
在小林,不但說話人的面孔看不見,聲音也生疏得很,偏了一偏頭,又向壩上望。
這真可以說是隔岸觀火,坂裡雖然有塘,而同稻田分不出來,共成了一片黑,倘若是一個大湖,也不過如此罷?螢火滿坂是,正如水底的天上的星。
時而一條條的仿佛是金蛇遠遠出現,是燈籠的光映在水田。
可是沒有聲響,除了蛙叫。
那邊大隊的人,不是打仗的兵要銜枚,自然也同這邊一樣免不了說話,但不聽見,同在一邊的,說幾句,在夜裡也不能算是什麼。
其實是心裡知道一人提一燈籠,看得見的,既不是人,也不是燈,是比螢火大的光,沿着一條線動,&mdash&mdash說是一條線,不對,點點的光而高下不齊。
不消說,提燈者有大人,有小孩,有高的,也有矮的。
這樣的送路燈,小林是初見,使得他不則聲。
他還有點怕,當那燈光走得近,偶然現一現提燈者的腳在那裡動,同時也看得見白衣的一角。
他簡直想起了鬼,鬼沒有頭!他在自己街上看送路燈,是多麼熱鬧的事,大半的人他都認識,提着燈籠望他笑,他呼他們的名字,有他的孩子朋友雜在裡面算是一員,跑出隊,揚燈籠他看,談笑一陣再走。
然而他此時隻是不自覺的心中添了這麼一個分别,依然是望着一點點的光慢慢移動,沿一定的方向,&mdash&mdash一定,自然不是就他來說,他要燈動到那裡,才是走到了那裡。
&ldquo完了!沒有了!&rdquo 最後他望着黑暗,怅然的說。
&ldquo到樹林那邊去了。
&rdquo琴子說。
許許多多的火聚成了一個光,照出了樹林,照出了綠坡,坡上小小一個白廟,&mdash&mdash不照它,它也在這塊,琴子想告訴小林的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