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送牛

關燈
小林背着牛,就在牛的身旁,站住了。

     “這時候城外人多極了,你牽到河裡去喝,要是人家問你是哪個送你的牛,你怎麼答應呢?” “三啞叔送的。

    ” 他斬截的說。

    媽媽姐姐都笑。

     石榴樹做了一個大翅膀,牛兒掩護下去了,花花葉葉終于也隐隐于模糊之中,——一定又都到小林的夢裡去出現罷,正如一顆顆的星出現在天上。

     “松樹腳下”第二天小林自己牽了牛兒往史家莊去,下得壩來,知道要循那一條路走——“有人喊我哩”掉頭向聲音之所自來了。

     是的,是史家奶奶。

     他想不到這樣出乎意外的到了,并沒有聽清史家奶奶的話,遠遠的隻管說—— “我媽媽叫我牽來的,它一早起來就叫,哞哞哞的,又不吃草,媽媽說,‘今天你就自己牽去罷,牽到奶奶家去,交給三啞叔。

    ’”史家奶奶不消說高興的了不得,小林來了,何況是病後。

     而小林,仿佛史家莊他來得太多,當他一面走路的時候一面就想,牽牛,這個理由充不充足?所以他的步子開得很慢,幾乎是畫之字,時時又盼一盼牛。

    牛兒大約也懂得這個意思,要下壩,兩個平排的,臨着綠野,站了一會。

     自然,這因為史家莊現在在他的心上是怎樣一個地方。

     奶奶走到他的面前來了—— “是的,牲口也怕生,來得好,——病都好了嗎?我看長得很好。

    ” 牽牛的繩子從小林的手上接過來,又說: “來,跟我來,松樹腳下,琴子妹妹也在那裡。

    ” 琴子妹妹——小林望得見了。

     “松樹腳下”,就在那頭的壩腳下,這麼叫,很明白,因了一棵松樹。

     我們可以想象這棵松樹的古老,史家奶奶今年近七十歲,很年青的時候,便是這樣不待思索的聽大家說,“松樹腳下,”又說給别人聽,而且松樹同此刻也不見得有怎樣的不同,——它從不能特别的惹起史家奶奶的留意。

    還有,去看那碑銘,——這裡我得聲明,松樹腳下是史家莊的墳地,有一塊碑,叫琴子來稱呼要稱高祖的,碑銘是死者自撰,已經提到松樹,借了李白的兩句: 蟪咕啼青松 安見此樹老 如果從遠處望,松樹也并不看見,它曲而不高,同許多樹合成一個綠林,于稻田之中很容易識别。

    我們以下壩進莊的大路為标準,未盡的壩直繞到屋後,在路左,墳地正面是路,走在路上,墳,頗多的,才不為樹所遮掩。

     不是琴子,小林見了松樹要爬上去,——不是小林,琴子也要稀奇牛兒今天又回來了。

     總之羞澀——還是歡喜呢?完全占據了這兩個小人物。

     “琴兒,你看,小林哥哥把牛牽到這裡來了。

    ” “我不曉得那替我豢的人他家在哪裡。

    ” “是的,一會兒我叫三啞叔牽去,——坐下歇一歇。

    ” 小林就坐下墳前草地。

    琴子本來是坐着的。

     “琴兒,問小林哥好。

    ” “小林哥好。

    ” 小林笑着謝了一下。

     史家奶奶讓牛在一旁,捱近兩個孩子坐。

     小林終于看松樹。

     “那是松樹嗎?松樹怎麼這麼盤了又盤?” 琴子好笑,盤了又盤就不是松樹!但她不答。

    奶奶道: “你沒有見過這麼的松樹嗎?” “我在我父親的畫帖上見過,我以為那隻是畫的。

    ” “畫的多是有的。

    ” 奶奶說着不覺心傷了。

    慢慢又說: “今天是琴子媽的忌日,才燒了香,林兒,你也上前去作一作揖。

    ” 小林伸起腰來,預備前去,突然眉毛一揚,問: “哪一個墳是呢?” 真的,哪一個墳是呢?老年人到底有點模糊。

     “這個。

    ” 琴子指點與他。

     說聲作揖,小林簡直喜歡得很,跪下去,一揖,想起了什麼似的又一掉頭—— “奶奶,是不是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的那個罪字。

    ” 他的樣子實在好笑,琴子忍不住真笑了。

    奶奶摸不着頭腦。

     他是問忌日的忌,——“忌日”對于他是一個新名詞。

     “啊,不是,是百無禁忌的忌。

    ” 小林又想,“忌日,什麼叫做忌日?是不是就是生日?” 他卻不再問了,連忙爬起來,喝一聲牛兒,牛兒踏近一個墳的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