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卷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田草深,遣人縱火爇之。
信純卧處,恰當順風,犬見火來,乃以口拽純衣,純亦不動。
卧處比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濕身走來卧處,周回以身灑之,獲免主人大難。
犬運水困乏,緻斃于側。
俄爾信純醒來,見犬已死,遍身毛濕,甚訝其事。
睹火蹤迹,因爾恸哭。
聞于太守。
太守憫之曰:“犬之報恩,甚于人,人不知恩,豈如犬乎!”即命具棺椁衣衾葬之,今紀南有義犬葬,高十餘丈。
太興中,吳民華隆,養一快犬,号的尾,常将自随。
隆後至江邊伐荻,為大蛇盤繞,犬奮咋蛇,蛇死。
隆僵仆無知,犬彷徨涕泣,走還舟,複反草中。
徒伴怪之,随往,見隆悶絕。
将歸家。
犬為不食。
比隆複蘇,始食。
隆愈愛惜,同于親戚。
廬陵太守太原龐企,字子及,自言其遠祖,不知幾何世也,坐事系獄,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誣服之,及獄将上,有蝼咕蟲行其左右,乃謂之曰:“使爾有神,能活我死,不當善乎。
”因投飯與之。
蝼咕食飯盡,去,頃複來,形體稍大。
意每異之,乃複與食。
如此去來,至數十日間,其大如豚。
及竟報,當行刑,蝼咕夜掘壁根為大孔,乃破械,從之出。
去久,時遇赦,得活。
于是龐氏世世常以四節祠祀之于都衢處。
後世稍怠,不能複特為馔,乃投祭祀之餘以祀之,至今猶然。
臨川東興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歸,猿母自後逐至家。
此人縛猿子于庭中樹上以示之。
其母便抟頰向人欲乞哀,狀直謂口不能言耳。
此人既不能放,竟擊殺之。
猿母悲喚,自擲而死。
此人破腸視之,寸寸斷裂。
未半年,其家疫死,滅門。
馮乘虞蕩夜獵,見一大麈,射之。
麈便雲:“虞蕩!汝射殺我耶?”明晨,得一麈而入,實時蕩死。
吳郡海鹽縣北鄉亭裡,有士人陳甲,本下邳人,晉元帝時寓居華亭,獵于東野大薮,欻見大蛇,長六七丈,形如百斛船,玄黃五色,卧岡下。
陳即射殺之,不敢說。
三年,與鄉人共獵,至故見蛇處,語同行曰:“昔在此殺大蛇。
”其夜夢見一人,烏衣,黑帻,來至其家,問曰:“我昔昏醉,汝無狀殺我。
我昔醉,不識汝面,故三年不相知;今日來就死。
”其人即驚覺。
明日,腹痛而卒。
邛都縣下有一老姥,家貧,孤獨,每食,辄有小蛇,頭上戴角,在床間,姥憐而饴之。
食後稍長大,遂長丈餘。
令有駿馬,蛇遂吸殺之,令因大忿恨,責姥出蛇。
姥雲:“在床下。
”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無所見。
令又遷怒,殺姥。
蛇乃感人以靈言,瞋令“何殺我母?當為母報雠。
”此後每夜辄聞若雷若風,四十許日,百姓相見,鹹驚語:“汝頭那忽戴魚?”是夜,方四十裡,與城一時俱陷為湖,土人謂之為陷湖,唯姥宅無恙,訖今猶存。
漁人采捕,必依止宿,每有風浪,辄居宅側,恬靜無他。
風靜水清,猶見城郭樓橹畟然。
今水淺時,彼土人沒水,取得舊木,堅貞光黑如漆。
今好事人以為枕,相贈。
建業有婦人背生一瘤,大如數鬥囊,中有物,如繭栗,甚衆,行即有聲。
恒乞于市。
自言:“村婦也,常與姊姒輩分養蠶,己獨頻年損耗,因竊其姒一囊繭焚之,頃之,背患此瘡,漸成此瘤。
以衣覆之,即氣閉悶;常露之,乃可,而重如負囊。
”
信純卧處,恰當順風,犬見火來,乃以口拽純衣,純亦不動。
卧處比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濕身走來卧處,周回以身灑之,獲免主人大難。
犬運水困乏,緻斃于側。
俄爾信純醒來,見犬已死,遍身毛濕,甚訝其事。
睹火蹤迹,因爾恸哭。
聞于太守。
太守憫之曰:“犬之報恩,甚于人,人不知恩,豈如犬乎!”即命具棺椁衣衾葬之,今紀南有義犬葬,高十餘丈。
太興中,吳民華隆,養一快犬,号的尾,常将自随。
隆後至江邊伐荻,為大蛇盤繞,犬奮咋蛇,蛇死。
隆僵仆無知,犬彷徨涕泣,走還舟,複反草中。
徒伴怪之,随往,見隆悶絕。
将歸家。
犬為不食。
比隆複蘇,始食。
隆愈愛惜,同于親戚。
廬陵太守太原龐企,字子及,自言其遠祖,不知幾何世也,坐事系獄,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誣服之,及獄将上,有蝼咕蟲行其左右,乃謂之曰:“使爾有神,能活我死,不當善乎。
”因投飯與之。
蝼咕食飯盡,去,頃複來,形體稍大。
意每異之,乃複與食。
如此去來,至數十日間,其大如豚。
及竟報,當行刑,蝼咕夜掘壁根為大孔,乃破械,從之出。
去久,時遇赦,得活。
于是龐氏世世常以四節祠祀之于都衢處。
後世稍怠,不能複特為馔,乃投祭祀之餘以祀之,至今猶然。
臨川東興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歸,猿母自後逐至家。
此人縛猿子于庭中樹上以示之。
其母便抟頰向人欲乞哀,狀直謂口不能言耳。
此人既不能放,竟擊殺之。
猿母悲喚,自擲而死。
此人破腸視之,寸寸斷裂。
未半年,其家疫死,滅門。
馮乘虞蕩夜獵,見一大麈,射之。
麈便雲:“虞蕩!汝射殺我耶?”明晨,得一麈而入,實時蕩死。
吳郡海鹽縣北鄉亭裡,有士人陳甲,本下邳人,晉元帝時寓居華亭,獵于東野大薮,欻見大蛇,長六七丈,形如百斛船,玄黃五色,卧岡下。
陳即射殺之,不敢說。
三年,與鄉人共獵,至故見蛇處,語同行曰:“昔在此殺大蛇。
”其夜夢見一人,烏衣,黑帻,來至其家,問曰:“我昔昏醉,汝無狀殺我。
我昔醉,不識汝面,故三年不相知;今日來就死。
”其人即驚覺。
明日,腹痛而卒。
邛都縣下有一老姥,家貧,孤獨,每食,辄有小蛇,頭上戴角,在床間,姥憐而饴之。
食後稍長大,遂長丈餘。
令有駿馬,蛇遂吸殺之,令因大忿恨,責姥出蛇。
姥雲:“在床下。
”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無所見。
令又遷怒,殺姥。
蛇乃感人以靈言,瞋令“何殺我母?當為母報雠。
”此後每夜辄聞若雷若風,四十許日,百姓相見,鹹驚語:“汝頭那忽戴魚?”是夜,方四十裡,與城一時俱陷為湖,土人謂之為陷湖,唯姥宅無恙,訖今猶存。
漁人采捕,必依止宿,每有風浪,辄居宅側,恬靜無他。
風靜水清,猶見城郭樓橹畟然。
今水淺時,彼土人沒水,取得舊木,堅貞光黑如漆。
今好事人以為枕,相贈。
建業有婦人背生一瘤,大如數鬥囊,中有物,如繭栗,甚衆,行即有聲。
恒乞于市。
自言:“村婦也,常與姊姒輩分養蠶,己獨頻年損耗,因竊其姒一囊繭焚之,頃之,背患此瘡,漸成此瘤。
以衣覆之,即氣閉悶;常露之,乃可,而重如負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