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卷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晉魏郡亢陽,農夫禱于龍洞,得雨,将祭謝之。
孫登見曰:“此病龍,雨,安能蘇禾稼乎?如弗信,請嗅之。
”水果腥穢。
龍時背生大疽,聞登言,變為一翁,求治,曰:“疾痊,當有報。
”不數日,果大雨。
見大石中裂開一井,其水湛然,龍蓋穿此井以報也。
蘇易者,廬陵婦人,善看産,夜忽為虎所取,行六七裡,至大圹,厝易置地,蹲而守,見有牝虎當産,不得解,匍匐欲死,辄仰視。
易怪之,乃為探出之,有三子。
生畢,牝虎負易還,再三送野肉于門内。
哙參,養母至孝,曾有玄雀,為弋人所射,窮而歸參,參收養,療治其瘡,愈而放之。
後雀夜到門外,參執燭視之,見雀雌雄雙至,各銜明珠以報參焉。
漢時,弘農楊寶,年九歲時。
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鸱枭所搏,墜于樹下,為蝼蟻所困。
寶見,愍之,取歸置巾箱中,食以黃花,百餘日,毛羽成,朝去,暮還。
一夕,三更,寶讀書未卧,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萊,不慎,為鸱枭所搏。
君仁愛,見拯,實感盛德。
”乃以白環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
” 隋縣溠水側,有斷蛇邱。
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處斷蛇邱。
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
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
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
”邱南有隋季良大夫池。
孔愉,字敬康,會稽山陰人,元帝時以讨華轶功,封侯,愉少時嘗經行餘不亭,見籠龜于路者,愉買之,放于飲不溪中。
龜中流左顧者數過。
及後,以功封餘不亭侯,鑄印,而龜鈕左顧,三鑄,如初,印工以聞,愉乃悟其為龜之報,遂取佩焉。
累遷尚書左仆射,贈車騎将軍。
古巢,一日江水暴漲,尋複故道,港有巨魚,重萬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
一老姥獨不食。
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
不幸罹此禍,汝獨不食,吾厚報汝。
若東門石龜目赤,城當陷。
”姥日往視。
有稚子訝之,姥以實告。
稚子欺之,以朱傅龜目;姥見,急出城。
有青衣童子曰:“吾龍之子。
”乃引姥登山,而城陷為湖。
吳富陽縣董昭之,嘗乘船過錢塘江,中央,見有一蟻,着一短蘆,走一頭,回複向一頭,甚惶遽。
昭之曰:“此畏死也。
”欲取着船。
船中人罵:“此是毒螫物,不可長,我當蹋殺之,”昭意甚憐此蟻,因以繩系蘆,着船,船至岸,蟻得出。
其夜夢一人,烏衣,從百許人來,謝雲:“仆是蟻中之王。
不慎,堕江,慚君濟活。
若有急難,當見告語。
”曆十餘年,時所在劫盜,昭之被橫錄為劫主,系獄餘杭。
昭之忽思蟻王夢,緩急當告,今何處告之。
結念之際,同被禁者問之。
昭之具以實告。
其人曰:“但取兩三蟻。
着掌中,語之。
”昭之如其言。
夜,果夢烏衣人雲:“可急投餘杭山中,天下既亂,赦令不久也”于是便覺。
蟻齧械已盡。
因得出獄,過江,投餘杭山。
旋遇赦,得免。
孫權時李信純,襄陽紀南人也,家養一狗,字曰黑龍,愛之尤甚,行坐相随,飲馔之間,皆分與食。
忽一日,于城外飲酒,大醉。
歸家不及,卧于草中。
遇太守鄭瑕出獵,見
孫登見曰:“此病龍,雨,安能蘇禾稼乎?如弗信,請嗅之。
”水果腥穢。
龍時背生大疽,聞登言,變為一翁,求治,曰:“疾痊,當有報。
”不數日,果大雨。
見大石中裂開一井,其水湛然,龍蓋穿此井以報也。
蘇易者,廬陵婦人,善看産,夜忽為虎所取,行六七裡,至大圹,厝易置地,蹲而守,見有牝虎當産,不得解,匍匐欲死,辄仰視。
易怪之,乃為探出之,有三子。
生畢,牝虎負易還,再三送野肉于門内。
哙參,養母至孝,曾有玄雀,為弋人所射,窮而歸參,參收養,療治其瘡,愈而放之。
後雀夜到門外,參執燭視之,見雀雌雄雙至,各銜明珠以報參焉。
漢時,弘農楊寶,年九歲時。
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鸱枭所搏,墜于樹下,為蝼蟻所困。
寶見,愍之,取歸置巾箱中,食以黃花,百餘日,毛羽成,朝去,暮還。
一夕,三更,寶讀書未卧,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萊,不慎,為鸱枭所搏。
君仁愛,見拯,實感盛德。
”乃以白環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
” 隋縣溠水側,有斷蛇邱。
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處斷蛇邱。
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
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
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
”邱南有隋季良大夫池。
孔愉,字敬康,會稽山陰人,元帝時以讨華轶功,封侯,愉少時嘗經行餘不亭,見籠龜于路者,愉買之,放于飲不溪中。
龜中流左顧者數過。
及後,以功封餘不亭侯,鑄印,而龜鈕左顧,三鑄,如初,印工以聞,愉乃悟其為龜之報,遂取佩焉。
累遷尚書左仆射,贈車騎将軍。
古巢,一日江水暴漲,尋複故道,港有巨魚,重萬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
一老姥獨不食。
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
不幸罹此禍,汝獨不食,吾厚報汝。
若東門石龜目赤,城當陷。
”姥日往視。
有稚子訝之,姥以實告。
稚子欺之,以朱傅龜目;姥見,急出城。
有青衣童子曰:“吾龍之子。
”乃引姥登山,而城陷為湖。
吳富陽縣董昭之,嘗乘船過錢塘江,中央,見有一蟻,着一短蘆,走一頭,回複向一頭,甚惶遽。
昭之曰:“此畏死也。
”欲取着船。
船中人罵:“此是毒螫物,不可長,我當蹋殺之,”昭意甚憐此蟻,因以繩系蘆,着船,船至岸,蟻得出。
其夜夢一人,烏衣,從百許人來,謝雲:“仆是蟻中之王。
不慎,堕江,慚君濟活。
若有急難,當見告語。
”曆十餘年,時所在劫盜,昭之被橫錄為劫主,系獄餘杭。
昭之忽思蟻王夢,緩急當告,今何處告之。
結念之際,同被禁者問之。
昭之具以實告。
其人曰:“但取兩三蟻。
着掌中,語之。
”昭之如其言。
夜,果夢烏衣人雲:“可急投餘杭山中,天下既亂,赦令不久也”于是便覺。
蟻齧械已盡。
因得出獄,過江,投餘杭山。
旋遇赦,得免。
孫權時李信純,襄陽紀南人也,家養一狗,字曰黑龍,愛之尤甚,行坐相随,飲馔之間,皆分與食。
忽一日,于城外飲酒,大醉。
歸家不及,卧于草中。
遇太守鄭瑕出獵,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