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告居人言:“此廟中無神,但是龜鼍之輩,徒費酒食祀之。
急具锸來,共往伐之。
”諸人亦頗疑之,于是并會伐掘,皆殺之。
遂壞廟,絕祀。
自後安靜。
孔子厄于陳,弦歌于館,中夜,有一人長九尺餘,着皁衣,高冠,大咤,聲動左右。
子貢進問“何人耶?”便提子貢而挾之。
子路引出與戰于庭,有頃,未勝,孔子察之,見其甲車間時時開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車,引而奮登?”子路引之,沒手仆于地。
乃是大鳀魚也。
長九尺餘。
孔子曰:“此物也,何為來哉?吾聞物老。
則群精依之。
因衰而至此。
其來也,豈以吾遇厄,絕糧,從者病乎!夫六畜之物,及龜蛇魚鼈草木之屬,久者神皆憑依,能為妖怪,故謂之‘五酉。
’‘五酉’者,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物老則為怪,殺之則已,夫何患焉。
或者天之未喪斯文,以是系予之命乎!不然,何為至于斯也。
”弦歌不辍。
子路烹之,其味滋。
病者興,明日,遂行。
豫章有一家,婢在竈下,忽有人長數寸,來竈間壁,婢誤以履踐之,殺一人;須臾,遂有數百人,着衰麻服,持棺迎喪,兇儀皆備,出東門,入園中覆船下。
就視之,皆是鼠婦。
婢作湯灌殺,遂絕。
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飲之,千日醉;時有州人,姓劉,名玄石,好飲酒,往求之。
希曰:“我酒發來未定,不敢飲君。
”石曰:“縱未熟,且與一杯,得否?”希聞此語,不免飲之。
複索,曰:“美哉!可更與之。
”希曰:“且歸。
别日當來。
隻此一杯,可眠千日也。
”石别,似有怍色。
至家,醉死。
家人不之疑,哭而葬之。
經三年,希曰:“玄石必應酒醒,宜往問之。
”既往石家,語曰:“石在家否?”家人皆怪之曰:“玄石亡來,服以阕矣。
”希驚曰:“酒之美矣,而緻醉眠千日,今合醒矣。
”乃命其家人鑿冢,破棺,看之。
冢上汗氣徹天。
遂命發冢,方見開目,張口,引聲而言曰:“快者醉我也!”因問希曰:“爾作何物也?令我一杯大醉,今日方醒,日高幾許?”墓上人皆笑之。
被石酒氣沖入鼻中,亦各醉卧三月。
陳仲舉微時,常宿黃申家,申婦方産,有扣申門者,家人鹹不知,久久方聞屋裡有人言:“賓堂下有人,不可進。
”扣門者相告曰:“今當從後門往。
”其人便往。
有頃,還,留者問之:“是何等?名為何?當與幾歲?”往者曰:“男也。
名為奴。
當與十五歲。
”“後應以何死?”答曰:“應以兵死。
”仲舉告其家曰:“吾能相此兒當以兵死。
”父母驚之,寸刃不使得執也。
至年十五,有置鑿于梁上者,其末出,奴以為木也,自下鈎之,鑿從梁落,陷腦而死,後仲舉為豫章太守,故遣吏往饷之申家,幷問奴所在;其家以此具告。
仲舉聞之,歎曰:“此謂命也。
”
急具锸來,共往伐之。
”諸人亦頗疑之,于是并會伐掘,皆殺之。
遂壞廟,絕祀。
自後安靜。
孔子厄于陳,弦歌于館,中夜,有一人長九尺餘,着皁衣,高冠,大咤,聲動左右。
子貢進問“何人耶?”便提子貢而挾之。
子路引出與戰于庭,有頃,未勝,孔子察之,見其甲車間時時開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車,引而奮登?”子路引之,沒手仆于地。
乃是大鳀魚也。
長九尺餘。
孔子曰:“此物也,何為來哉?吾聞物老。
則群精依之。
因衰而至此。
其來也,豈以吾遇厄,絕糧,從者病乎!夫六畜之物,及龜蛇魚鼈草木之屬,久者神皆憑依,能為妖怪,故謂之‘五酉。
’‘五酉’者,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物老則為怪,殺之則已,夫何患焉。
或者天之未喪斯文,以是系予之命乎!不然,何為至于斯也。
”弦歌不辍。
子路烹之,其味滋。
病者興,明日,遂行。
豫章有一家,婢在竈下,忽有人長數寸,來竈間壁,婢誤以履踐之,殺一人;須臾,遂有數百人,着衰麻服,持棺迎喪,兇儀皆備,出東門,入園中覆船下。
就視之,皆是鼠婦。
婢作湯灌殺,遂絕。
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飲之,千日醉;時有州人,姓劉,名玄石,好飲酒,往求之。
希曰:“我酒發來未定,不敢飲君。
”石曰:“縱未熟,且與一杯,得否?”希聞此語,不免飲之。
複索,曰:“美哉!可更與之。
”希曰:“且歸。
别日當來。
隻此一杯,可眠千日也。
”石别,似有怍色。
至家,醉死。
家人不之疑,哭而葬之。
經三年,希曰:“玄石必應酒醒,宜往問之。
”既往石家,語曰:“石在家否?”家人皆怪之曰:“玄石亡來,服以阕矣。
”希驚曰:“酒之美矣,而緻醉眠千日,今合醒矣。
”乃命其家人鑿冢,破棺,看之。
冢上汗氣徹天。
遂命發冢,方見開目,張口,引聲而言曰:“快者醉我也!”因問希曰:“爾作何物也?令我一杯大醉,今日方醒,日高幾許?”墓上人皆笑之。
被石酒氣沖入鼻中,亦各醉卧三月。
陳仲舉微時,常宿黃申家,申婦方産,有扣申門者,家人鹹不知,久久方聞屋裡有人言:“賓堂下有人,不可進。
”扣門者相告曰:“今當從後門往。
”其人便往。
有頃,還,留者問之:“是何等?名為何?當與幾歲?”往者曰:“男也。
名為奴。
當與十五歲。
”“後應以何死?”答曰:“應以兵死。
”仲舉告其家曰:“吾能相此兒當以兵死。
”父母驚之,寸刃不使得執也。
至年十五,有置鑿于梁上者,其末出,奴以為木也,自下鈎之,鑿從梁落,陷腦而死,後仲舉為豫章太守,故遣吏往饷之申家,幷問奴所在;其家以此具告。
仲舉聞之,歎曰:“此謂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