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素秋-吳江
關燈
小
中
大
薊素秋,素居吳江之梨花裡。
父固名秀才,家亦素封。
女生八月而母亡,祖母撫育之。
少即慧警,善承色笑,父奇愛之,不啻掌上珍。
教之識字,敏捷異常,年十二三,已娴吟詠。
女父偶以閏七夕命題,女立口占一絕雲:填橋靈鵲駕長虹,兩度團栾一歲中。
前月涼風今月雨,想應灑淚話重逢。
女父笑曰:“詩雖未佳,尚有思緻。
”自此日課作詩,居然成集,曰《浮黛》,曰《忏碧》,曰《夢蘅》,曰《紉蘭》,皆女自命名,刺繡餘工更習填詞,見者無不稱妙,曰:“詩詞清麗,可為《返生香》之繼聲,而步葉小鸾後塵矣。
”富家巨族有問名者,辄苛其選,以是年近破瓜,尚待字也。
無何,女父以猝病死,身後無子,嗣續猶虛。
宗族中有觊觎其資産者,為立遠房侄輩以承其祧,于是田屋悉歸嗣子,女所有惟内闼箱箧而已。
女亦不以介意,出父生時服玩,悉陳于庭,告族人曰:“衣服畀兄,物玩暫儲我所,留作他日布施高僧,藉資功德。
”族人鹹曰:“善。
” 一日,女祖母以有事返其家,家固在阖闾城畔,朝發而夕至。
去未三日,忽一老媪扁舟而來,謂将迎女赴蘇,言女祖母驟患中風,口不能語,特邀往一永訣耳。
女此時心鬲俱碎,惟知痛哭,不及詳詢,匆促束裝,即随之行。
行兩日,猶未至。
女急問媪。
媪僞托舟子言,以阻風對。
顧舟行甚駛,所經之處,岸上人聲漸作浙音。
女知為所绐,特不知何人設此坑阱。
女固黠,不露聲色,靜以待之。
既抵杭郡,喚肩輿舁女登岸。
女詢輿人此為何處。
曰:“杭州松木場也。
”女哭詈媪曰:“我以省祖母疾至蘇州,故遣汝來迎,今何為而至此?”在舟椎胸大号,淚珠下堕,襟袖盡濕。
東船西舫,半為進香天竺者,聞聲畢集。
有李家妪者,亦蘇鄉人,與女家略有葭莩親,詢女颠末,曰:“媪之行誘騙無疑;特此謀非一人所能獨為。
”将呼衆縛媪而解于官。
媪自訴謀非己出,乃嗣子賄彼為之,意将女鬻諸勾欄中也。
衆謂嗣子當必同來。
媪曰:“渠實不在此間,但托族人代謀之耳。
”衆曰:“媪亦非善類,勿令其逸。
”顧媪早已乘間脫身去。
李妪謂女曰:“餘住同裡,與汝居僅隔一衣帶水。
茲不過酬願至此,十日即返。
不如偕我同詣戚串家,暫作盤桓,然後送汝歸。
汝意何如?”女至此進退均難自主,幸得李妪,如逾骨肉,遂應曰:“諾。
” 妪戚屋瀕湖□,一葦可杭,雖竹籬茅舍,而蕭寂清幽,如隔軟紅十丈。
女心甚喜之。
妪晨出晚歸,往詣各廟焚香,留女獨在。
女時或徘徊圃内,時或徙倚門前。
偶一日在籬畔彩花,俯見玉簪一叢,顔色鮮異,不覺心有所觸,手拈粉朵,且嗅且吟。
驟舉首,瞥睹一人,昂然立于籬外,籬高僅及其肩,虬髯闊颡,形貌雄奇,目注女不轉瞬,并歎曰:“可兒,可兒!‘天涯何處無芳草’,誠然哉!”女若不聞也者,亟趨而入,即阖其扉。
時女已寄信至家,女祖母約飛來迎矣。
是夕,忽有秉炬排闼入者,索女甚急。
女于燈下已辨盜容,蓋即日間籬角偷觑人也。
女知專為己來,觳觫萬狀,一時無可避匿,猬伏牀下,竟為盜所搜得,負女于背,其去若飛,群盜從之。
近鄰聞警出追,盜蹤已遠。
妪戚家搶攘終夜,翌晨遍視室中,俱無所失,乃以湖盜劫女控官。
群以盜之此來真咄咄怪事,方共歎詫,而女之祖母已自金阊來,得耗,痛哭萬端,然亦無可如何,惟日涉縣庭,求官捕緝。
久之,捕役亦懈,消息終杳。
越數月,女忽偕一少年官人回裡,車馬喧阗,行李赫,縛而載之後車者,一媪三舟子。
入門見嗣子,即号哭曰:“汝陷我不淺哉!”嗣子見之奪氣,潛自亡去。
女祖母見女歸來,悲喜交集。
女為述前後情事,鹹稱天佑。
先是,女被盜劫,行未數裡,即置之一葉小舟,蕩乎中流。
女欲躍身入水,則兩手如絷。
仰視天空,月光如畫。
左右有兩盜夾持之
父固名秀才,家亦素封。
女生八月而母亡,祖母撫育之。
少即慧警,善承色笑,父奇愛之,不啻掌上珍。
教之識字,敏捷異常,年十二三,已娴吟詠。
女父偶以閏七夕命題,女立口占一絕雲:填橋靈鵲駕長虹,兩度團栾一歲中。
前月涼風今月雨,想應灑淚話重逢。
女父笑曰:“詩雖未佳,尚有思緻。
”自此日課作詩,居然成集,曰《浮黛》,曰《忏碧》,曰《夢蘅》,曰《紉蘭》,皆女自命名,刺繡餘工更習填詞,見者無不稱妙,曰:“詩詞清麗,可為《返生香》之繼聲,而步葉小鸾後塵矣。
”富家巨族有問名者,辄苛其選,以是年近破瓜,尚待字也。
無何,女父以猝病死,身後無子,嗣續猶虛。
宗族中有觊觎其資産者,為立遠房侄輩以承其祧,于是田屋悉歸嗣子,女所有惟内闼箱箧而已。
女亦不以介意,出父生時服玩,悉陳于庭,告族人曰:“衣服畀兄,物玩暫儲我所,留作他日布施高僧,藉資功德。
”族人鹹曰:“善。
” 一日,女祖母以有事返其家,家固在阖闾城畔,朝發而夕至。
去未三日,忽一老媪扁舟而來,謂将迎女赴蘇,言女祖母驟患中風,口不能語,特邀往一永訣耳。
女此時心鬲俱碎,惟知痛哭,不及詳詢,匆促束裝,即随之行。
行兩日,猶未至。
女急問媪。
媪僞托舟子言,以阻風對。
顧舟行甚駛,所經之處,岸上人聲漸作浙音。
女知為所绐,特不知何人設此坑阱。
女固黠,不露聲色,靜以待之。
既抵杭郡,喚肩輿舁女登岸。
女詢輿人此為何處。
曰:“杭州松木場也。
”女哭詈媪曰:“我以省祖母疾至蘇州,故遣汝來迎,今何為而至此?”在舟椎胸大号,淚珠下堕,襟袖盡濕。
東船西舫,半為進香天竺者,聞聲畢集。
有李家妪者,亦蘇鄉人,與女家略有葭莩親,詢女颠末,曰:“媪之行誘騙無疑;特此謀非一人所能獨為。
”将呼衆縛媪而解于官。
媪自訴謀非己出,乃嗣子賄彼為之,意将女鬻諸勾欄中也。
衆謂嗣子當必同來。
媪曰:“渠實不在此間,但托族人代謀之耳。
”衆曰:“媪亦非善類,勿令其逸。
”顧媪早已乘間脫身去。
李妪謂女曰:“餘住同裡,與汝居僅隔一衣帶水。
茲不過酬願至此,十日即返。
不如偕我同詣戚串家,暫作盤桓,然後送汝歸。
汝意何如?”女至此進退均難自主,幸得李妪,如逾骨肉,遂應曰:“諾。
” 妪戚屋瀕湖□,一葦可杭,雖竹籬茅舍,而蕭寂清幽,如隔軟紅十丈。
女心甚喜之。
妪晨出晚歸,往詣各廟焚香,留女獨在。
女時或徘徊圃内,時或徙倚門前。
偶一日在籬畔彩花,俯見玉簪一叢,顔色鮮異,不覺心有所觸,手拈粉朵,且嗅且吟。
驟舉首,瞥睹一人,昂然立于籬外,籬高僅及其肩,虬髯闊颡,形貌雄奇,目注女不轉瞬,并歎曰:“可兒,可兒!‘天涯何處無芳草’,誠然哉!”女若不聞也者,亟趨而入,即阖其扉。
時女已寄信至家,女祖母約飛來迎矣。
是夕,忽有秉炬排闼入者,索女甚急。
女于燈下已辨盜容,蓋即日間籬角偷觑人也。
女知專為己來,觳觫萬狀,一時無可避匿,猬伏牀下,竟為盜所搜得,負女于背,其去若飛,群盜從之。
近鄰聞警出追,盜蹤已遠。
妪戚家搶攘終夜,翌晨遍視室中,俱無所失,乃以湖盜劫女控官。
群以盜之此來真咄咄怪事,方共歎詫,而女之祖母已自金阊來,得耗,痛哭萬端,然亦無可如何,惟日涉縣庭,求官捕緝。
久之,捕役亦懈,消息終杳。
越數月,女忽偕一少年官人回裡,車馬喧阗,行李赫,縛而載之後車者,一媪三舟子。
入門見嗣子,即号哭曰:“汝陷我不淺哉!”嗣子見之奪氣,潛自亡去。
女祖母見女歸來,悲喜交集。
女為述前後情事,鹹稱天佑。
先是,女被盜劫,行未數裡,即置之一葉小舟,蕩乎中流。
女欲躍身入水,則兩手如絷。
仰視天空,月光如畫。
左右有兩盜夾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