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劍秋
關燈
小
中
大
吾師現住青霞山修道,時有書來,謂内丹已成,不日沖舉,特以丹砂一粒見賜,言服之可蔽形斂迹,入木石水火,并無所害。
妹将擇庚申日禮鬥餐之,随後深入空山,靜證前修,不複再履塵世矣。
”靜修笑曰:“此事談何容易?非數百年苦功,不能臻此境界。
汝尚有塵緣未了,須待六十年,方能坐隐。
”因指生曰:“此即汝之情魔也。
”芸仙秋波回盼,不覺紅潮暈頰,即欲翩然卻入。
蘭蕙二仙留之曰:“少坐亦何妨事。
”靜修附耳語生曰:“君與彼緣雖至而情未至也,試以子掌來,我書一符于掌心,可戲拍其肩,彼即為情所絆矣。
”生如其言,芸仙嫣然一笑,殊不足怒容。
蕙仙曰:“君将左挹浮邱袖,右拍洪崖肩乎?” 正言間,漱霞已設宴款生,兩賓四主,履舄交錯,杯中酒作绀碧色,味甘而冽。
漱霞曰:“此蜀山中猴彩百果釀成,閱十二年始飲。
每逢歲首,猴于山麓瀕水處,陳列數十甕,近山鄉人掉扁舟載果實米谷以往,視甕數若幹,亦積作若幹堆,然後攜甕以去,售販遠方,頗得重值。
猴伺人去遠,群往搬運。
歲恒如此,謂之‘猴市’,酒謂‘猴釀’,飲之延壽,世多寶之,非佳客不出也。
以煉師高行,敬以為獻。
”生贊歎不絕口,罄無算爵。
漱霞目生而笑曰:“今夕君恐不能歸矣。
此酒質酽而性遲,醉必作三日睡,不減于中山千日酒也。
”生頗弗信。
頃之,肌膚悉作桃花色,玉山漸倒。
靜修親掖之至芸仙房,芸仙曰:“師兄何惡作劇!”靜修曰:“前緣已定,不可違也。
子善待之,吾行矣。
” 芸仙箧中故藏有醒酒丸,取以納生口中,倉卒間誤取丹砂,入口須臾,酒氣盡消,面上光彩頓爾發越,生遽欠伸作倦态,曰:“美哉,睡乎!”忽睹芸仙秉燭立于旁,肅然起立曰:“餘醉,累卿不眠,何以為情?”芸仙微笑不語。
生自覺體中有異,骨節通靈,能兩手高舉蹑空而行,能穿牆壁了無窒礙。
芸仙心疑,翻視荩箧,丹砂已失,而醒酒丸故在。
因歎曰:“此殆數也!”乃謂生曰:“子今服靈藥,可冀長生。
餘頻年擇婿,正欲得磨鏡者流而事之,子既身有仙骨,正可為餘嘉耦,不意一粒丹砂,竟作君姻緣簿中之如意珠,事之難以預料也如此哉!” 芸仙既歸生,即偕靜修泛舟金阊,獅林、虎阜,排日清遊。
時拙政園半已荒廢,怡園規模雖日漸開拓,究不免山林而在城市,惟留園距城不遠,而為境頗廣,畫船燈舫,士女如雲。
芸仙已改作時世妝,靜修尚服黃冠。
岸旁觀者凡見芸仙,無不驚其豔冶,幾疑阆苑神仙挾許飛瓊而下降紅塵也。
靜修遍閱船家姝,以沈金蘭為翹楚,頗加賞識。
生曰:“何不招來侑觞?”适左紅玉從歇浦來,能唱粵讴,裘如意能演戲劇,京腔、昆曲,無不擅長,鹹羅緻之。
既夕,新月已上,微波不興,泊舟方基,群畢集,發聲初唱,音韻悠揚,少頃,急管繁弦,歌喉忽縱,響可遏雲,脆堪裂帛,一時東舫西船,悄然傾聽,無一嘩者。
蓋吳人聞粵妓歌讴自此始,故以為奇。
生至西泠,則舅氏已改官豫省,入都引見。
薄遊四日,靜修别去,謂生曰:“可以離世網矣,恐障礙愈深,難脫屣于名利場也。
”後芸仙與生偕隐于天台,不知所終。
妹将擇庚申日禮鬥餐之,随後深入空山,靜證前修,不複再履塵世矣。
”靜修笑曰:“此事談何容易?非數百年苦功,不能臻此境界。
汝尚有塵緣未了,須待六十年,方能坐隐。
”因指生曰:“此即汝之情魔也。
”芸仙秋波回盼,不覺紅潮暈頰,即欲翩然卻入。
蘭蕙二仙留之曰:“少坐亦何妨事。
”靜修附耳語生曰:“君與彼緣雖至而情未至也,試以子掌來,我書一符于掌心,可戲拍其肩,彼即為情所絆矣。
”生如其言,芸仙嫣然一笑,殊不足怒容。
蕙仙曰:“君将左挹浮邱袖,右拍洪崖肩乎?” 正言間,漱霞已設宴款生,兩賓四主,履舄交錯,杯中酒作绀碧色,味甘而冽。
漱霞曰:“此蜀山中猴彩百果釀成,閱十二年始飲。
每逢歲首,猴于山麓瀕水處,陳列數十甕,近山鄉人掉扁舟載果實米谷以往,視甕數若幹,亦積作若幹堆,然後攜甕以去,售販遠方,頗得重值。
猴伺人去遠,群往搬運。
歲恒如此,謂之‘猴市’,酒謂‘猴釀’,飲之延壽,世多寶之,非佳客不出也。
以煉師高行,敬以為獻。
”生贊歎不絕口,罄無算爵。
漱霞目生而笑曰:“今夕君恐不能歸矣。
此酒質酽而性遲,醉必作三日睡,不減于中山千日酒也。
”生頗弗信。
頃之,肌膚悉作桃花色,玉山漸倒。
靜修親掖之至芸仙房,芸仙曰:“師兄何惡作劇!”靜修曰:“前緣已定,不可違也。
子善待之,吾行矣。
” 芸仙箧中故藏有醒酒丸,取以納生口中,倉卒間誤取丹砂,入口須臾,酒氣盡消,面上光彩頓爾發越,生遽欠伸作倦态,曰:“美哉,睡乎!”忽睹芸仙秉燭立于旁,肅然起立曰:“餘醉,累卿不眠,何以為情?”芸仙微笑不語。
生自覺體中有異,骨節通靈,能兩手高舉蹑空而行,能穿牆壁了無窒礙。
芸仙心疑,翻視荩箧,丹砂已失,而醒酒丸故在。
因歎曰:“此殆數也!”乃謂生曰:“子今服靈藥,可冀長生。
餘頻年擇婿,正欲得磨鏡者流而事之,子既身有仙骨,正可為餘嘉耦,不意一粒丹砂,竟作君姻緣簿中之如意珠,事之難以預料也如此哉!” 芸仙既歸生,即偕靜修泛舟金阊,獅林、虎阜,排日清遊。
時拙政園半已荒廢,怡園規模雖日漸開拓,究不免山林而在城市,惟留園距城不遠,而為境頗廣,畫船燈舫,士女如雲。
芸仙已改作時世妝,靜修尚服黃冠。
岸旁觀者凡見芸仙,無不驚其豔冶,幾疑阆苑神仙挾許飛瓊而下降紅塵也。
靜修遍閱船家姝,以沈金蘭為翹楚,頗加賞識。
生曰:“何不招來侑觞?”适左紅玉從歇浦來,能唱粵讴,裘如意能演戲劇,京腔、昆曲,無不擅長,鹹羅緻之。
既夕,新月已上,微波不興,泊舟方基,群畢集,發聲初唱,音韻悠揚,少頃,急管繁弦,歌喉忽縱,響可遏雲,脆堪裂帛,一時東舫西船,悄然傾聽,無一嘩者。
蓋吳人聞粵妓歌讴自此始,故以為奇。
生至西泠,則舅氏已改官豫省,入都引見。
薄遊四日,靜修别去,謂生曰:“可以離世網矣,恐障礙愈深,難脫屣于名利場也。
”後芸仙與生偕隐于天台,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