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笠雲

關燈
已成,當求内功。

    ”乃授以吐納呼吸剛柔變化之妙。

    生習之。

    又三年,遲速隐現,悉随其意。

    一旦忽失劍之所在。

    異之,叩女質其故,并陳思父情殷,歸鄉念切,急欲言旋,以奉甘旨,藉以上慰高堂之屬望,否則學成亦複何用,情詞綦摯,言與淚俱。

    女子曰:“此固人子當盡之職也,安敢阻君歸程,以絕孝思。

    明日禀之老父,當送君行。

    劍已在君臂中,即以贈君。

    惟他日如遇方外,無論缁流黃冠,勿輕用也。

    ” 翌晨,張祖筵于後園木末亭。

    其地水木明瑟,風景宜人。

    酒半,女子出捧觞為生壽。

    生飲立盡。

    洗盞更酌,即席屈膝半跪,以奉女子,女亦不辭。

    女欲言中止者再,送生至園扉外遽入。

    老者偕生乘蹇驢出山,至前日射兔處,揮手告别,曰:“君可從此逝矣。

    自此一去,無相見期。

    如或念我,可于今歲中秋至長安西門外十裡松林下,自有所遇。

    ”言訖加鞭,絕塵馳去。

     生歸,父将去任,正在束裝。

    驟睹生,不禁喜極悲生,涕堕胸膺,曰:“當年不見汝還,遣騎四出覓汝,何處不遍?意謂汝已飽豺虎矣,不料猶在人間耶?”生略述所遭,衆共歎異。

    有曰:“此殆劍仙欤?子習是術,雖不得仙,亦近于俠。

    ”生父恐駭物聽,囑生秘之。

     生以老者約非無因,于中秋前數日蹀躞西郊,冀得一見老者顔色。

    中秋日适值狂風驟雨,松林中不能駐足,乃乘輿往來其間。

    日将暮,消息杳然,倦将返矣,忽見虬髯健仆,駕一車至,繡下垂,仆人停車四顧,若有所俟。

    見生,猝問曰:“此間有徐笠雲,君識之乎?”生曰:“仆即是也。

    何事相覓?”曰:“有一書奉投,專送小娘子至。

    ”仆即向車前禀白,女子搴簾授書。

    略睨之,皓齒明眸,天人也。

    生讀其書,知為山中老者所寄,中言:“本欲以弱息奉箕帚,永侍君子,惟因劍術已成,将登仙籍,不願再履塵世,今特送蒓香來,以了前緣。

    蒓香,老夫之侄女也。

    識字知書,深明大體,必能内主中饋,外相夫子,克興其家室。

    世無用君者,君術勿輕試。

    三湘七澤之間多異人,或可居也。

    學道有成,四十年後可一會于峨眉山上。

    幸勖前修,君其勉旃!”末署“贅翁呂端奉書”。

    于是生始識老者姓名。

    迎女至寓,仆即辭去。

    告之堂上,然後合卺焉。

     生旋登拔萃科,以選用知縣,出宰湖北。

    時有幼婦與僧通,謀殺其親夫者,僧已逸去,無從緝獲,提婦研鞫,婦堅不承。

    婦容貌妖冶,言詞宛轉。

    堂上下聽者群言其冤,撲之如擊敗革,初無慘容。

    生疑之,姑命幽之囹圄。

    逮夜方治文書,倦甚,隐幾假寐。

    忽覺窗隙飕作聲,燈畔旋風起,盤繞不定。

    生異焉,投以案上硯,一人植立于側,秃首而寬袖,僧也,目灼灼如鬼狀。

    生詫問:“來此将何為?”曰:“特來刺君。

    不知何以不能隐形,難以下手,此殆天數也。

    請即置我于法,我即婦之所歡,手刃其夫者也。

    婦實不預謀。

    士君子斷獄,毋枉亦毋縱,君其識之。

    ”生呼衆至,縛之,卒按律上詳。

    棄市之日,婦與僧神色揚揚自若,首雖隕地,身猶僵立不仆,腔中絕無滴血;群見有小人二自腔出,彷佛僧與婦狀,冉冉上升。

    生亦目睹。

    忿然曰:“豈有修成劍術而為此壞法亂紀之事乎!”擲劍向空,二小人随劍俱堕,身首異處,倏忽入地而沒,旋即屍仆血流。

    生歸,向女緬述其故。

    女歎曰:“君作事亦太孟浪,胡再不謀?此乃師伯伽勒之及門。

    師伯以異類證正果,所授弟子,往往煉魔入道,以鳴奇幻。

    今君殺之,彼必報複,竊恐君非其敵也。

    吾将求之姊氏,解君之危。

    ”言訖,聳身入雲,不知所往。

    生後亦無他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