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仙
關燈
小
中
大
霞仙姓陳,名雯,平湖良家女也。
幼失怙恃,育于舅家。
舅固小康,且為邑中名士,所往來者多文人學士,覓句聯吟,留連詩酒,視為常事。
女至六七齡,亦入塾讀書。
授以字義,時有妙解。
誦唐詩,琅琅上口。
舅固無所出,愛若掌珠。
女少即慧美,善伺人意旨。
客來,以少小無所避。
客有所作,時解與之聽,頗有領會。
私告其妗氏曰:“文則吾不敢知;若五七言句,亦易與耳。
舅如開詩社,願亦預一席,任教元白才人,亦當壓倒。
”妗笑曰:“汝甫知四聲,略哦七字,便出此大言,不怕人笑倒耶?”轉述之于舅。
舅頗奇其言,曰:“既欲入社,當有佳詩,豈容汝作曳白士子耶?”女即于妝台畔取一小冊示舅,曰:“此即甥女朝夕所閑吟者也。
未知可登詞壇,讓執一幟否?”舅視其題簽曰《忏碧吟》,中有詠寒月雲:“登樓人遠霜千裡,倚檻天高笛一聲。
”寒鐘雲:“霜警客船千裡夢,風清旅邸五更心。
”寒燈雲:“窗外光寒殘雪積,夜闌人去落花涼。
”寒鬓雲:“簾底風尖欹堕馬,鏡中霜冷壓修蛾。
”散句如“積陰似作水雲響,落葉疑聞風雨聲。
”均有思緻。
舅曰:“甥年僅十許齡,而落筆便爾如此,真我家不栉進士也。
嗣後社中當屈一座矣。
”女于針黹組繡,初不經意,而所制精細,勝人百倍,鹹謂女慧自天生,不假人力。
詩文之外,又旁涉風鑒子平等書,精思妙悟,迥出尋常,與人略言休咎,百無一爽。
以是人多奇之,遠近求婚者踵至,妗婉詢之女,女不可。
舅以女年尚稚,托辭卻之。
一日,女作詞二阕,繕寫正竟,忽為風吹至南鄰,乃顧氏别墅也,頗有池石亭台之勝。
顧生冰,于春秋佳日,讀書其中。
生素耳女能詩,曾囑賣花媪竊其詩稿,得之大喜,以為蘇蕙、左芬亦不過如是耳,娶妻若此,亦複何憾。
時新喪偶,隐有下玉鏡台意。
繼聞連卻諸家聘,未敢輕舉,特賄賣花媪常揄揚其家世品望于舅妗之前而已。
舅妗以其為續弦,不甚注意。
是日,生正在環碧亭邊巡欄閑步,忽睹一绛箋從天飛下。
拾視之,其上并不署名,然簪花字格,娟妙異常,知出深閨手筆。
其一調寄《點绛唇》,雲:非病非癡,閉門鎮日無情緒。
晝長如許,簾外潇潇雨。
拚不相思,又聽相思語。
愁無據,夜來好夢,化作漫天絮。
其二調寄《憶蘿月》,雲:相逢無語,去也添愁緒。
卻怪夢魂攔不住,夜夜枕邊來去。
秋期曾約新涼,銀河咫尺相望。
又是一番風雨,不知幾度思量。
生吟哦久之,如獲珙璧,疑為隔鄰陳女所作,而語氣又稍不類。
正躊躇間,見一雛鬟穿徑踏莎而至,四顧瞻望,若有所覓。
瞥睹生,頗形瑟縮。
後見生手中所持,遽前向生索取,曰:“何處不尋到,不意乃入君手耶?”生問之曰:“汝從何處來?此箋是誰所遺?明告我,當可畀汝。
”婢曰:“我主姚姓,即君之北鄰。
我家姑子姓陳,名霞仙。
箋上之字,乃其所寫,頃被風吹入君家,故遣餘來覓耳。
幸即還我,毋緻我家姑子聒絮。
”生指亭外圓石磴,曰:“汝但坐此。
餘入即出,當遂還汝。
”生入亭,良久,将紅箋折角付婢。
雛鬟匆匆遽返,以箋呈女。
女接觀之,則一箋忽為兩紙,一即己詞,詞是而字非,蓋生為之代書而留其真迹矣。
一則生所作也,亦系詞二阕,一調寄《喝火令》,雲:濃綠遮簾軟,飛紅撲座香。
背人兀自費思量。
記得淡黃裙子幅幅繡鴛鴦。
玉笛憐歌短,銀河怨路長。
小姑居處是江鄉,記得門前,一樹碧垂楊;記得碧垂楊外,一帶短花牆。
其二調寄《台城路》,雲:黃昏寂靜文窗閉,春風暗吹花氣。
獸炭茶溫,鴨爐香燼,怎奈夜長滋味。
新愁又起。
歎缺月重圓,幾時有此。
幼失怙恃,育于舅家。
舅固小康,且為邑中名士,所往來者多文人學士,覓句聯吟,留連詩酒,視為常事。
女至六七齡,亦入塾讀書。
授以字義,時有妙解。
誦唐詩,琅琅上口。
舅固無所出,愛若掌珠。
女少即慧美,善伺人意旨。
客來,以少小無所避。
客有所作,時解與之聽,頗有領會。
私告其妗氏曰:“文則吾不敢知;若五七言句,亦易與耳。
舅如開詩社,願亦預一席,任教元白才人,亦當壓倒。
”妗笑曰:“汝甫知四聲,略哦七字,便出此大言,不怕人笑倒耶?”轉述之于舅。
舅頗奇其言,曰:“既欲入社,當有佳詩,豈容汝作曳白士子耶?”女即于妝台畔取一小冊示舅,曰:“此即甥女朝夕所閑吟者也。
未知可登詞壇,讓執一幟否?”舅視其題簽曰《忏碧吟》,中有詠寒月雲:“登樓人遠霜千裡,倚檻天高笛一聲。
”寒鐘雲:“霜警客船千裡夢,風清旅邸五更心。
”寒燈雲:“窗外光寒殘雪積,夜闌人去落花涼。
”寒鬓雲:“簾底風尖欹堕馬,鏡中霜冷壓修蛾。
”散句如“積陰似作水雲響,落葉疑聞風雨聲。
”均有思緻。
舅曰:“甥年僅十許齡,而落筆便爾如此,真我家不栉進士也。
嗣後社中當屈一座矣。
”女于針黹組繡,初不經意,而所制精細,勝人百倍,鹹謂女慧自天生,不假人力。
詩文之外,又旁涉風鑒子平等書,精思妙悟,迥出尋常,與人略言休咎,百無一爽。
以是人多奇之,遠近求婚者踵至,妗婉詢之女,女不可。
舅以女年尚稚,托辭卻之。
一日,女作詞二阕,繕寫正竟,忽為風吹至南鄰,乃顧氏别墅也,頗有池石亭台之勝。
顧生冰,于春秋佳日,讀書其中。
生素耳女能詩,曾囑賣花媪竊其詩稿,得之大喜,以為蘇蕙、左芬亦不過如是耳,娶妻若此,亦複何憾。
時新喪偶,隐有下玉鏡台意。
繼聞連卻諸家聘,未敢輕舉,特賄賣花媪常揄揚其家世品望于舅妗之前而已。
舅妗以其為續弦,不甚注意。
是日,生正在環碧亭邊巡欄閑步,忽睹一绛箋從天飛下。
拾視之,其上并不署名,然簪花字格,娟妙異常,知出深閨手筆。
其一調寄《點绛唇》,雲:非病非癡,閉門鎮日無情緒。
晝長如許,簾外潇潇雨。
拚不相思,又聽相思語。
愁無據,夜來好夢,化作漫天絮。
其二調寄《憶蘿月》,雲:相逢無語,去也添愁緒。
卻怪夢魂攔不住,夜夜枕邊來去。
秋期曾約新涼,銀河咫尺相望。
又是一番風雨,不知幾度思量。
生吟哦久之,如獲珙璧,疑為隔鄰陳女所作,而語氣又稍不類。
正躊躇間,見一雛鬟穿徑踏莎而至,四顧瞻望,若有所覓。
瞥睹生,頗形瑟縮。
後見生手中所持,遽前向生索取,曰:“何處不尋到,不意乃入君手耶?”生問之曰:“汝從何處來?此箋是誰所遺?明告我,當可畀汝。
”婢曰:“我主姚姓,即君之北鄰。
我家姑子姓陳,名霞仙。
箋上之字,乃其所寫,頃被風吹入君家,故遣餘來覓耳。
幸即還我,毋緻我家姑子聒絮。
”生指亭外圓石磴,曰:“汝但坐此。
餘入即出,當遂還汝。
”生入亭,良久,将紅箋折角付婢。
雛鬟匆匆遽返,以箋呈女。
女接觀之,則一箋忽為兩紙,一即己詞,詞是而字非,蓋生為之代書而留其真迹矣。
一則生所作也,亦系詞二阕,一調寄《喝火令》,雲:濃綠遮簾軟,飛紅撲座香。
背人兀自費思量。
記得淡黃裙子幅幅繡鴛鴦。
玉笛憐歌短,銀河怨路長。
小姑居處是江鄉,記得門前,一樹碧垂楊;記得碧垂楊外,一帶短花牆。
其二調寄《台城路》,雲:黃昏寂靜文窗閉,春風暗吹花氣。
獸炭茶溫,鴨爐香燼,怎奈夜長滋味。
新愁又起。
歎缺月重圓,幾時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