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月舫
關燈
小
中
大
。
少年謂:“有下界人至此遊囑,可許其一開凡眼。
”并言特還此舟,深感嘉惠。
嫦娥餘酲未醒,正如初放海棠,臨風欲睡。
司芸、绛雲俱前相見問好。
嫦娥問曰:“绛雲姊未知幾時下臨塵世,了此夙緣?”绛雲淚熒然,不答一語。
司芸代答曰:“其期想不遠耳。
心上人已在目前矣。
”嫦娥為之啟齒嫣然。
少年導生遍曆各處。
有一處田數十頃,彌望皆白苗。
生問是何物,少年曰:“其下皆白璧,兩兩成雙,此所謂藍田種玉也。
”因代取雙珏以贻生,曰:“他日即以此為聘禮。
”既出月宮,則河畔維舟,早已不見。
生曰:“無舟何以渡河?”少年笑拍生肩曰:“君何慮哉?有此賢内助,又何煩餘等世外人哉!”于是或乘鸾,或騎鶴,或駕龍虬,俱飛騰空中,緻聲“珍重”而去。
生回視,女拂石坐柳陰下,問生曰:“欲歸乎?欲留此間乎?”生曰:“餘思即欲歸家耳。
”女曰:“然則妾不能即從君行也。
記取三年之後,漢市上有外來女子索雙玉作聘者,即妾也。
君但持璧來,事即諧矣。
謹志勿忘!”女于水中撮取桂實數十枚,出手中帕包之,畀生曰:“清晨取井華水餐服,當有效。
”取巾一方,令生立其上,頃之,則足下雲生,淩空而起,耳畔但聞風雨聲雜沓。
生意不知現在何處,試竊凱之,眼甫啟,身已堕地,乃在山陰道上。
扪橐中幸有餘資,得還杭郡。
初生之登舟也,家人已為之危,阻之弗聽。
時見舟蕩漾乎河中,往來莫定,久之,冉冉上升,家人呼号拜禱,冀其速下,乃漸望漸遠,漸至杳然,鹹以為仙去。
有識者謂:“恐被妖人以邪術攝去耳。
”問蔔求神,殆無虛日。
至是生還,悲喜交集。
曆述所遭,始知所遇為真仙也。
荏苒三年,生将往踐其約,謀之于妻。
生妻固大家女,甚賢淑,曰:“固是仙姬,我何妨下之。
此間洞房陳設,我自摒檔,君但行勿慮。
仙約不可負也。
”生遂持璧往,住漢逆旅中。
遍托媒媪,謂:“可有外來女子自願求鬻者否?” 先是,有陸媪者,素居婁江,曾嫁一守戎。
守戎沒,家中落,頗不安于室,自以徐娘已老,姿态不足動人,乃栽植姊妹花數枝,為倚門買笑計。
一日,忽來一女子,年僅十五六,自稱失路無歸,願依活命。
陸媪引之入内,略加盥栉,容光煥發,細視之,豐韻娉婷,神情媚,皓齒明眸,神仙中人也。
不禁喜出望外,将倚之為錢樹子。
以婁江往來多戚串中人,不能公然設勾欄,适有相識者來,述其手帕姊妹在漢青樓,甚着名譽,遂往依之。
因延曲師教以唱歌度曲彈琵琶,女一見即能,俱臻佳妙。
及出酬應,豔名頓噪,呼往侑觞者殆無虛夕,因是身價頗高。
有巨腹賈願出重金為之梳栊,女鹹不願,謂陸媪曰:“我所以偶堕風塵者,原為覓嘉耦耳。
豈真願以一朵青蓮花自葬于淤泥中哉?”即于身畔出白璧一雙,曰:“有能以此為聘者即從之,不受一錢。
”數日間遍傳遠近。
女雖初入章台,而巨官貴閥,名士雅流,無不加以賞識,知此信音,争來下聘,顧玉之潔白方正、淨無纖瑕,無有出女之右者。
生有所聞,立即馳至,出玉與比,天然合璧,于是女意遂定,将偕生歸。
陸媪一時驟失掌珠,牽衣号哭,定欲相從俱往。
女命生贈以三千金,曰:“此所以報也,下半世吃着不盡矣。
” 既返武林,與生妻甚相得,贈遺數十事,悉珍異也。
女謂生曰:“妾已待君匝月,來何遲也?妾所以必入平康者,亦以投時好:近日人情,非此不能遠播。
即以妾觀,莫謂個中無奇女子。
”生以女為月宮畫舫中人,因名之曰“月舫”,字之曰“香荪”。
女謂:“長髯者乃廣成子,白袷少年即王初平也。
”
少年謂:“有下界人至此遊囑,可許其一開凡眼。
”并言特還此舟,深感嘉惠。
嫦娥餘酲未醒,正如初放海棠,臨風欲睡。
司芸、绛雲俱前相見問好。
嫦娥問曰:“绛雲姊未知幾時下臨塵世,了此夙緣?”绛雲淚熒然,不答一語。
司芸代答曰:“其期想不遠耳。
心上人已在目前矣。
”嫦娥為之啟齒嫣然。
少年導生遍曆各處。
有一處田數十頃,彌望皆白苗。
生問是何物,少年曰:“其下皆白璧,兩兩成雙,此所謂藍田種玉也。
”因代取雙珏以贻生,曰:“他日即以此為聘禮。
”既出月宮,則河畔維舟,早已不見。
生曰:“無舟何以渡河?”少年笑拍生肩曰:“君何慮哉?有此賢内助,又何煩餘等世外人哉!”于是或乘鸾,或騎鶴,或駕龍虬,俱飛騰空中,緻聲“珍重”而去。
生回視,女拂石坐柳陰下,問生曰:“欲歸乎?欲留此間乎?”生曰:“餘思即欲歸家耳。
”女曰:“然則妾不能即從君行也。
記取三年之後,漢市上有外來女子索雙玉作聘者,即妾也。
君但持璧來,事即諧矣。
謹志勿忘!”女于水中撮取桂實數十枚,出手中帕包之,畀生曰:“清晨取井華水餐服,當有效。
”取巾一方,令生立其上,頃之,則足下雲生,淩空而起,耳畔但聞風雨聲雜沓。
生意不知現在何處,試竊凱之,眼甫啟,身已堕地,乃在山陰道上。
扪橐中幸有餘資,得還杭郡。
初生之登舟也,家人已為之危,阻之弗聽。
時見舟蕩漾乎河中,往來莫定,久之,冉冉上升,家人呼号拜禱,冀其速下,乃漸望漸遠,漸至杳然,鹹以為仙去。
有識者謂:“恐被妖人以邪術攝去耳。
”問蔔求神,殆無虛日。
至是生還,悲喜交集。
曆述所遭,始知所遇為真仙也。
荏苒三年,生将往踐其約,謀之于妻。
生妻固大家女,甚賢淑,曰:“固是仙姬,我何妨下之。
此間洞房陳設,我自摒檔,君但行勿慮。
仙約不可負也。
”生遂持璧往,住漢逆旅中。
遍托媒媪,謂:“可有外來女子自願求鬻者否?” 先是,有陸媪者,素居婁江,曾嫁一守戎。
守戎沒,家中落,頗不安于室,自以徐娘已老,姿态不足動人,乃栽植姊妹花數枝,為倚門買笑計。
一日,忽來一女子,年僅十五六,自稱失路無歸,願依活命。
陸媪引之入内,略加盥栉,容光煥發,細視之,豐韻娉婷,神情媚,皓齒明眸,神仙中人也。
不禁喜出望外,将倚之為錢樹子。
以婁江往來多戚串中人,不能公然設勾欄,适有相識者來,述其手帕姊妹在漢青樓,甚着名譽,遂往依之。
因延曲師教以唱歌度曲彈琵琶,女一見即能,俱臻佳妙。
及出酬應,豔名頓噪,呼往侑觞者殆無虛夕,因是身價頗高。
有巨腹賈願出重金為之梳栊,女鹹不願,謂陸媪曰:“我所以偶堕風塵者,原為覓嘉耦耳。
豈真願以一朵青蓮花自葬于淤泥中哉?”即于身畔出白璧一雙,曰:“有能以此為聘者即從之,不受一錢。
”數日間遍傳遠近。
女雖初入章台,而巨官貴閥,名士雅流,無不加以賞識,知此信音,争來下聘,顧玉之潔白方正、淨無纖瑕,無有出女之右者。
生有所聞,立即馳至,出玉與比,天然合璧,于是女意遂定,将偕生歸。
陸媪一時驟失掌珠,牽衣号哭,定欲相從俱往。
女命生贈以三千金,曰:“此所以報也,下半世吃着不盡矣。
” 既返武林,與生妻甚相得,贈遺數十事,悉珍異也。
女謂生曰:“妾已待君匝月,來何遲也?妾所以必入平康者,亦以投時好:近日人情,非此不能遠播。
即以妾觀,莫謂個中無奇女子。
”生以女為月宮畫舫中人,因名之曰“月舫”,字之曰“香荪”。
女謂:“長髯者乃廣成子,白袷少年即王初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