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瑛
關燈
小
中
大
來?”生具告焉。
女凄然曰:“曩日所占應矣!君既不信,胡為受之?想我兩人緣分盡于此矣!”生剖析百端,女并不言,立焚其符,奮身向外走,轉瞬已杳。
生為之恍然若失。
翌晨,忽喧傳會館中門戶不啟而羽士身首異處,粉牆上留血字一行雲:“殺人者徐仲瑛妻何洛仙也”;枕函遺匕首一具,上刻“精”二字,旁有小字一行雲:“魯國奇女子洛仙珍玩”。
生為之銘曰:“出入匣中,飛行天外。
避之者生,犯之者死。
”巡邏者即欲絷生去。
生以重賂賄差,攜資急遁。
計不如奔蜀,少時之所遊曆也。
自芝罘溯宜昌,悉附輪舶,未浃二旬,已抵成都,主于舊所識謝家。
謝為黔陽人,需次蜀垣,聽鼓應官,景況亦殊窘。
時生挾資頗豐,賴其沾潤,裘服華煥。
謝本工六法,花贲禽鳥,栩栩欲活,生為之延譽于富商,前後所獲無算,謝頗德之。
詢知生尚未娶室,思以第二女配之,蓄此意尚未言也。
蓋謝有二女,一長一次。
長女貌尤嬌麗,十六歲遽逝;次女年亦及笄,能詩詞,工書畫,若無長女在前,亦一時之秀也。
生時入内,曾以通家禮見,甚賞其美倩。
一夕,挑燈獨坐,繁響俱寂,忽有款關求入者,啟之,乃一十五六歲麗人也。
驚問何來。
女嗫嚅不對,固诘之,則曰:“餘東鄰陳氏女幼婉,素與謝家阿為閨閣交。
餘父亦楚北人,在此作丞尉。
以與郎君同籍,故然至此,冀與郎君偕歸耳。
”生見其秋波微睇,媚态橫生,不禁為之魂銷神奪,遽爾擁入帏中,極盡缱绻。
由是往來無間夕。
生詢家中尚有何人,何以能蹈隙時來。
女泫然出涕,曰:“父母俱喪,依于舅氏。
妗氏待之薄,故日思歸家。
君處此間雖快意,豈若故鄉之安善?語雲:‘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君若有意,妾伴君同發,途中當不寂寞。
此身既屬于君,萬死相随,願君勿棄妾也。
”生告以洛仙在山東手刃羽士,必至株連,恐故鄉非樂土也。
”女曰:“洛仙非何姓,豐若有餘,柔若無骨,冰肌玉貌,秀絕人寰者乎?左臂有一小赤痣,晴則現,陰則隐,蔔之無不準,真奇人也。
今聞在峨眉山修道,盍往訪之?與之同行,必無事也。
”生曰:“設彼不肯,奈何?”女曰:“緣至推不去,緣盡挽不來。
君與洛仙尚有三十年世上緣,既見君面,必不提往事也。
” 生托言遊峨眉山,約女相待于城西大樹下。
比生臨,而女已先至。
結束為遠行妝,益形媚。
既抵山麓,女曰:“妾有族姑在白雲峰下作女道士,可宿其觀中,彼必知洛仙蹤迹也。
”女姑清風道貌,飄然作世外想。
女遽問洛仙消息。
曰:“适來揮麈清談,想尚未去。
”命妪促之來。
則容光如舊,已改道妝。
見生,淚熒然,不作一語。
生深自引咎。
洛仙曰:“與君無預,數當如是也。
君去後,深恐累君,乃以竹杖幻君形,詣官申訴,已為君消釋矣。
”洛仙見女,顧生曰:“此君之所歡欤?既得新人,遂忘卻舊人耶?”生曰:“如其忘也,何為跋涉千裡,前來尋君耶?幼婉情意拳拳,尤系戀于君也。
”洛仙曰:“吾亦知之。
前言特戲之耳。
”是宵喁喁談别後事,徹旦不寐。
洛仙曰:“今見君,又深一重障礙矣。
特妾與幼婉皆不能為君生子,以延嗣續。
謝家欲以阿配君,真嘉耦也。
妾偕幼婉同返漢,整頓門楣,摒檔姻事;君則馳至蜀中行親迎禮,計程一月,當可坐擁三豔矣。
君亦何修而得此哉!” 生從之。
卻扇之夕,阿與幼婉貌相彷佛,神情舉止,亦複有一二端似者。
生甚疑焉。
詢知固有一姊,甫笄而夭。
出觀小像,酷肖幼婉。
阿既歸生家,突見幼婉,警懼異常,啼而走。
後生為之白其前後颠末,女始曉然。
幼婉曰:“餘得煉形之術,乃得再履人世。
幸為秘之,否則恐駭物聽。
”後生貴為大司寇。
洛仙居生家三十年,并無他異。
一日,特設盛筵,囑生遍邀省垣中督撫司道,宴于其家,環坐作團栾會。
下午,雷雨忽作,霹靂屢震,不得下,天既晴霁,群見司寇坐下有白狐出走,倏忽已渺。
入視夫人,不知何時已去。
于是始知洛仙之來,蓋為避雷劫也。
女凄然曰:“曩日所占應矣!君既不信,胡為受之?想我兩人緣分盡于此矣!”生剖析百端,女并不言,立焚其符,奮身向外走,轉瞬已杳。
生為之恍然若失。
翌晨,忽喧傳會館中門戶不啟而羽士身首異處,粉牆上留血字一行雲:“殺人者徐仲瑛妻何洛仙也”;枕函遺匕首一具,上刻“精”二字,旁有小字一行雲:“魯國奇女子洛仙珍玩”。
生為之銘曰:“出入匣中,飛行天外。
避之者生,犯之者死。
”巡邏者即欲絷生去。
生以重賂賄差,攜資急遁。
計不如奔蜀,少時之所遊曆也。
自芝罘溯宜昌,悉附輪舶,未浃二旬,已抵成都,主于舊所識謝家。
謝為黔陽人,需次蜀垣,聽鼓應官,景況亦殊窘。
時生挾資頗豐,賴其沾潤,裘服華煥。
謝本工六法,花贲禽鳥,栩栩欲活,生為之延譽于富商,前後所獲無算,謝頗德之。
詢知生尚未娶室,思以第二女配之,蓄此意尚未言也。
蓋謝有二女,一長一次。
長女貌尤嬌麗,十六歲遽逝;次女年亦及笄,能詩詞,工書畫,若無長女在前,亦一時之秀也。
生時入内,曾以通家禮見,甚賞其美倩。
一夕,挑燈獨坐,繁響俱寂,忽有款關求入者,啟之,乃一十五六歲麗人也。
驚問何來。
女嗫嚅不對,固诘之,則曰:“餘東鄰陳氏女幼婉,素與謝家阿為閨閣交。
餘父亦楚北人,在此作丞尉。
以與郎君同籍,故然至此,冀與郎君偕歸耳。
”生見其秋波微睇,媚态橫生,不禁為之魂銷神奪,遽爾擁入帏中,極盡缱绻。
由是往來無間夕。
生詢家中尚有何人,何以能蹈隙時來。
女泫然出涕,曰:“父母俱喪,依于舅氏。
妗氏待之薄,故日思歸家。
君處此間雖快意,豈若故鄉之安善?語雲:‘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君若有意,妾伴君同發,途中當不寂寞。
此身既屬于君,萬死相随,願君勿棄妾也。
”生告以洛仙在山東手刃羽士,必至株連,恐故鄉非樂土也。
”女曰:“洛仙非何姓,豐若有餘,柔若無骨,冰肌玉貌,秀絕人寰者乎?左臂有一小赤痣,晴則現,陰則隐,蔔之無不準,真奇人也。
今聞在峨眉山修道,盍往訪之?與之同行,必無事也。
”生曰:“設彼不肯,奈何?”女曰:“緣至推不去,緣盡挽不來。
君與洛仙尚有三十年世上緣,既見君面,必不提往事也。
” 生托言遊峨眉山,約女相待于城西大樹下。
比生臨,而女已先至。
結束為遠行妝,益形媚。
既抵山麓,女曰:“妾有族姑在白雲峰下作女道士,可宿其觀中,彼必知洛仙蹤迹也。
”女姑清風道貌,飄然作世外想。
女遽問洛仙消息。
曰:“适來揮麈清談,想尚未去。
”命妪促之來。
則容光如舊,已改道妝。
見生,淚熒然,不作一語。
生深自引咎。
洛仙曰:“與君無預,數當如是也。
君去後,深恐累君,乃以竹杖幻君形,詣官申訴,已為君消釋矣。
”洛仙見女,顧生曰:“此君之所歡欤?既得新人,遂忘卻舊人耶?”生曰:“如其忘也,何為跋涉千裡,前來尋君耶?幼婉情意拳拳,尤系戀于君也。
”洛仙曰:“吾亦知之。
前言特戲之耳。
”是宵喁喁談别後事,徹旦不寐。
洛仙曰:“今見君,又深一重障礙矣。
特妾與幼婉皆不能為君生子,以延嗣續。
謝家欲以阿配君,真嘉耦也。
妾偕幼婉同返漢,整頓門楣,摒檔姻事;君則馳至蜀中行親迎禮,計程一月,當可坐擁三豔矣。
君亦何修而得此哉!” 生從之。
卻扇之夕,阿與幼婉貌相彷佛,神情舉止,亦複有一二端似者。
生甚疑焉。
詢知固有一姊,甫笄而夭。
出觀小像,酷肖幼婉。
阿既歸生家,突見幼婉,警懼異常,啼而走。
後生為之白其前後颠末,女始曉然。
幼婉曰:“餘得煉形之術,乃得再履人世。
幸為秘之,否則恐駭物聽。
”後生貴為大司寇。
洛仙居生家三十年,并無他異。
一日,特設盛筵,囑生遍邀省垣中督撫司道,宴于其家,環坐作團栾會。
下午,雷雨忽作,霹靂屢震,不得下,天既晴霁,群見司寇坐下有白狐出走,倏忽已渺。
入視夫人,不知何時已去。
于是始知洛仙之來,蓋為避雷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