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娟
關燈
小
中
大
--因當授書時,腕上籠紅玉條脫,歎為異制,今依然在臂也。
因俯耳謂女曰:“此即曩時所夢之絕幻仙子。
卿試迎與之語,一探其根柢。
”既行漸近,亦入室中。
女因起立緻禮,倍為殷懃,遽以瓜進曰:“天氣殊熱,卿以解暑。
” 各詢姓名,方知為金陵閥閱,方姓,字蕙仙,猶處閨中。
甚娴書史,詞令微妙。
相見恨晚,即邀女明日至其家。
女欲觇其異,迳詣焉。
言次,為述神仙谪降之事,冀以感動其意。
方女酬答,悉乖本旨。
女意容貌偶爾相似,未必即夢中傳書之人,遂起欲去。
方女因言曰:“姊喜談因果,豔說神仙,亦善扶箕否?妹雖不才,頗得秘授。
如欲蔔今歲郎君獲隽與否,當可預知。
知須覓一靜室耳。
晚間妹當奉訪于寓齋。
”頃之,女方果至。
視女東偏一鬥室極幽僻,早已攜有乩盤來,即命多購檀旃,髜于鴨爐。
女持齋素,焚符■。
須臾,乩盤不扶自動,書一絕雲:記否幽窗入夢時,潇潇夜雨苦尋思。
一封書自瑤台至,冷透铢衣君未知。
續書雲:餘絕幻仙子也。
前日偶以怨語,成就良緣,雖世網未撄,而情絲終系。
尚有吾妹,亦堕塵寰,即今方氏蕙仙也。
遍覽下方世界,絕少情人,以是及笄年華,未有所屬。
玉真有命,歸于一人。
他年真靈位業圖中,不至淪落。
郎君今歲必發解,明春射策南宮,定當聯捷。
請于方氏,諒無不諧。
時生亦在旁,睹之喜甚,目注方女,紅暈兩頰。
女正助方女扶盤,筆去如飛,不由人主。
見此數行,嫣然微笑,低語曰:“從此侬姊妹為一家矣。
”方女默無一言,遽命焚雲鶴送仙符,撤去香案,匆促登輿遽别。
方女去後,生謂女曰:“何如?我固疑是絕幻,而不知本是瑤池同命花也。
” 是秋榜出,生首列為解元。
遺方氏女甚厚,方女悉卻不受。
方女父以孝廉選授知縣,寇亂殉節,母尚在堂,舅氏在京官禦史。
生已有妻,方女勢不能為室也,幾疑乩語之無憑。
生金陵返渡江,忽遘大風,舟覆,生與女并溺,生獲拯,而女屍不知飄于何處,正如流水桃花,杳然無迹。
生痛哭擗踴,幾不欲生,懸賞格于江浒,募有能得女屍者,畀以千金。
停舟十日,無可尋訪。
歸家遍訃戚友,即欲披發入山,永辭人世。
密友良朋多方勸慰,悉不應。
一夕,朦胧中絕幻忽降于室,豐韻如前,益增媚,謂生曰:“君夫人并未死。
君若不赴京華,則此生無相見期矣。
”生方欲啟詢,靈風飒然,如寐初覺。
生以仙言必有驗,遂束裝入都。
會試列前茅,殿試以傳胪入翰林。
會試房官即方女舅氏也,甚賞生文,知生新喪偶,為方氏女執柯,且曰:“才貌工言,四德俱備,若以容論,洵足以領袖群芳。
”而不知生固早已見之也。
生雖不欲,而以乩語不敢固違,遂諾之。
初以女在京江,拟即南旋,乃女已于去冬從母省舅氏,遂留京師。
因于舅邸行親迎禮。
舊識重逢,仙緣再合,伉俪之笃,有可知也。
一日,生谒客于宣武門外,道經巨宅,見一車飛馳而至,若自遠方來者,猝睹車中女子非他,即麗娟也。
生趨車旁相見,執手而哭。
巨宅一老翁出,鶴發虬髯,貌殊清古,揖生曰:“君新太史耶?君夫人覓君久矣。
”延生入内。
細詢,女始為漁船所救,以其美,将奇貨居之,不肯送女歸,绐之至揚州,售于大腹賈,具舟來迎。
女知之,躍身投水,夜半,順流觸官舫。
時翁正入京,聞聲出視,月色正明,見有物浮沈,命舟子援之起,則一弱女子也。
灌救百端,始蘇。
即欲攜女北上,因女病,暫留别墅,至是始載之來,使夫婦重聚耳。
由此生竟坐擁雙美雲。
因俯耳謂女曰:“此即曩時所夢之絕幻仙子。
卿試迎與之語,一探其根柢。
”既行漸近,亦入室中。
女因起立緻禮,倍為殷懃,遽以瓜進曰:“天氣殊熱,卿以解暑。
” 各詢姓名,方知為金陵閥閱,方姓,字蕙仙,猶處閨中。
甚娴書史,詞令微妙。
相見恨晚,即邀女明日至其家。
女欲觇其異,迳詣焉。
言次,為述神仙谪降之事,冀以感動其意。
方女酬答,悉乖本旨。
女意容貌偶爾相似,未必即夢中傳書之人,遂起欲去。
方女因言曰:“姊喜談因果,豔說神仙,亦善扶箕否?妹雖不才,頗得秘授。
如欲蔔今歲郎君獲隽與否,當可預知。
知須覓一靜室耳。
晚間妹當奉訪于寓齋。
”頃之,女方果至。
視女東偏一鬥室極幽僻,早已攜有乩盤來,即命多購檀旃,髜于鴨爐。
女持齋素,焚符■。
須臾,乩盤不扶自動,書一絕雲:記否幽窗入夢時,潇潇夜雨苦尋思。
一封書自瑤台至,冷透铢衣君未知。
續書雲:餘絕幻仙子也。
前日偶以怨語,成就良緣,雖世網未撄,而情絲終系。
尚有吾妹,亦堕塵寰,即今方氏蕙仙也。
遍覽下方世界,絕少情人,以是及笄年華,未有所屬。
玉真有命,歸于一人。
他年真靈位業圖中,不至淪落。
郎君今歲必發解,明春射策南宮,定當聯捷。
請于方氏,諒無不諧。
時生亦在旁,睹之喜甚,目注方女,紅暈兩頰。
女正助方女扶盤,筆去如飛,不由人主。
見此數行,嫣然微笑,低語曰:“從此侬姊妹為一家矣。
”方女默無一言,遽命焚雲鶴送仙符,撤去香案,匆促登輿遽别。
方女去後,生謂女曰:“何如?我固疑是絕幻,而不知本是瑤池同命花也。
” 是秋榜出,生首列為解元。
遺方氏女甚厚,方女悉卻不受。
方女父以孝廉選授知縣,寇亂殉節,母尚在堂,舅氏在京官禦史。
生已有妻,方女勢不能為室也,幾疑乩語之無憑。
生金陵返渡江,忽遘大風,舟覆,生與女并溺,生獲拯,而女屍不知飄于何處,正如流水桃花,杳然無迹。
生痛哭擗踴,幾不欲生,懸賞格于江浒,募有能得女屍者,畀以千金。
停舟十日,無可尋訪。
歸家遍訃戚友,即欲披發入山,永辭人世。
密友良朋多方勸慰,悉不應。
一夕,朦胧中絕幻忽降于室,豐韻如前,益增媚,謂生曰:“君夫人并未死。
君若不赴京華,則此生無相見期矣。
”生方欲啟詢,靈風飒然,如寐初覺。
生以仙言必有驗,遂束裝入都。
會試列前茅,殿試以傳胪入翰林。
會試房官即方女舅氏也,甚賞生文,知生新喪偶,為方氏女執柯,且曰:“才貌工言,四德俱備,若以容論,洵足以領袖群芳。
”而不知生固早已見之也。
生雖不欲,而以乩語不敢固違,遂諾之。
初以女在京江,拟即南旋,乃女已于去冬從母省舅氏,遂留京師。
因于舅邸行親迎禮。
舊識重逢,仙緣再合,伉俪之笃,有可知也。
一日,生谒客于宣武門外,道經巨宅,見一車飛馳而至,若自遠方來者,猝睹車中女子非他,即麗娟也。
生趨車旁相見,執手而哭。
巨宅一老翁出,鶴發虬髯,貌殊清古,揖生曰:“君新太史耶?君夫人覓君久矣。
”延生入内。
細詢,女始為漁船所救,以其美,将奇貨居之,不肯送女歸,绐之至揚州,售于大腹賈,具舟來迎。
女知之,躍身投水,夜半,順流觸官舫。
時翁正入京,聞聲出視,月色正明,見有物浮沈,命舟子援之起,則一弱女子也。
灌救百端,始蘇。
即欲攜女北上,因女病,暫留别墅,至是始載之來,使夫婦重聚耳。
由此生竟坐擁雙美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