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瑤仙
關燈
小
中
大
尹璧,字瑤仙,小字紅玉,順德小家女也。
父為縣中胥吏,早沒,女從母依于舅氏。
舅業縫工,出入豪富家邑。
有張姓者,擁資巨萬。
生一女,字滿珠。
秉姿美麗,情性聰明,年十一二,即已讀書識字,背誦唐詩,琅琅上口。
父母奇愛之。
女母常往來其家,見女啧啧譽其豔,且曰:“态度娉婷,何酷似吾家紅玉也。
”其家弗信,辄笑曰:“老蚌竟能生明珠耶?盍攜若女來,俾伴吾家阿姑,學書刺繡,不強如在家閑坐耶?”女母曰:“烏鴉安能趕入鳳皇群裡?小兒女生性崛強,恐不能善事阿姑也。
”其家曰:“無妨。
當以閨中女伴觀,不作婢子相待也。
”女母從之,飾女偕往。
雖裙布钗荊,而自然娟楚有緻,貌與張女竟在嫱旦尹邢間,惟紅玉秀削而滿珠豐腴,稍有不同耳。
紅玉略識“之”“無”,至此與張女共讀,慧亦相匹,兩女相愛,形影弗離,衣則互更,鞋則換着。
久之,從事詩詞,漸涉吟詠,每值花晨月夕,往往觸景尋思,拈題覓句,彼唱此赓,頗饒雅趣。
紅玉喜讀相人書,每攬鏡自照,便凄然不樂。
張女固問之,則曰:“自憐薄命人不得永侍繡帏耳。
”張女曰:“其謂他日勞燕分飛,各自東西,在天之涯地之角耶?不如爾我私自設誓,共歸一人,何愁适異地歎遠離哉?”紅玉曰:“妹意非謂此也。
承姊雅愛,感切銘肌,當有以報阿姊。
” 鄰有雒生者,字翔伯,郡中高材生也。
特家綦貧,年将冠,猶未締姻。
一日,張母五秩筵開,生登堂祝嘏。
紅玉偶于門屏間窺見之,竊告女曰:“此生三十歲後,安排狀元宰相,貴不可言也。
擇婿得此,于願已足。
姊勿輕自錯過。
”女聞言,紅潮暈頰。
笑曰:“真癡娃哉!婚姻之事,自主父母,豈深閨兒女子所能啟齒?妹休矣!屬垣有耳,勿贻笑于人。
”紅玉乃不言。
然自此朝夕若有所營,早起夜眠,獨處一室中,專事針黹,雖女弗令見也。
女詢所制,則曰:“繡一佛布施蕭寺耳。
”實則紅玉将女平日詩詞,繡成書卷,隐托母遍售之鄰右,故昂其價。
适為雒生所見,愛之,把玩不忍釋手。
瞥睹女名,驚問曰:“此非東鄰張氏女乎?”母曰:“然。
”生曰:“詩句清新秀逸,此女谪仙也。
得婦如此,何憾!”因詢價值。
母曰:“郎君誠見愛,即以持贈;若他人,雖十萬貫不易也。
” 生再拜而受,寶之如拱璧,秘諸箧笥,弗出示人。
紅玉知生心已動,又使母往詣生,謂之曰:“郎君誠愛張女才,何不迳遣冰人求之?”生以貧富懸殊為慮。
母銳身自任,曰:“但使媒妁來,當從中為撮合山。
” 執柯者往,女父母果嫌生貧,拒焉。
偶話之于女母前,且笑曰:“人若不自量,我女果歸渠家,從何處覓吃着?”女母曰:“聞之術士,雒生不出十年,當大貴。
”女亦從旁贊之曰:“曾于拜壽日見來,此生骨相非凡,玉堂黃閣中人物也。
”張母笑曰:“女柳莊果神其術,能自驗所言耶?”女因遍舉張氏戚串某當折閱,某當得财,某當病,某當死,某當獲意外喜,謂此皆近事可征,一歲中定見端倪。
旋皆應女言,曆曆不爽。
張母以此奇之。
因托賞菊,令張老折簡招友宴集,雒亦與焉。
張母從屏隙觀之,亦為心折。
婚儀遂定。
逾年,生秋闱發解,求婚者接踵,而不知生已早訂姻盟也。
南宮報罷,北旋歸娶,伉俪相得,歡逾魚水。
父為縣中胥吏,早沒,女從母依于舅氏。
舅業縫工,出入豪富家邑。
有張姓者,擁資巨萬。
生一女,字滿珠。
秉姿美麗,情性聰明,年十一二,即已讀書識字,背誦唐詩,琅琅上口。
父母奇愛之。
女母常往來其家,見女啧啧譽其豔,且曰:“态度娉婷,何酷似吾家紅玉也。
”其家弗信,辄笑曰:“老蚌竟能生明珠耶?盍攜若女來,俾伴吾家阿姑,學書刺繡,不強如在家閑坐耶?”女母曰:“烏鴉安能趕入鳳皇群裡?小兒女生性崛強,恐不能善事阿姑也。
”其家曰:“無妨。
當以閨中女伴觀,不作婢子相待也。
”女母從之,飾女偕往。
雖裙布钗荊,而自然娟楚有緻,貌與張女竟在嫱旦尹邢間,惟紅玉秀削而滿珠豐腴,稍有不同耳。
紅玉略識“之”“無”,至此與張女共讀,慧亦相匹,兩女相愛,形影弗離,衣則互更,鞋則換着。
久之,從事詩詞,漸涉吟詠,每值花晨月夕,往往觸景尋思,拈題覓句,彼唱此赓,頗饒雅趣。
紅玉喜讀相人書,每攬鏡自照,便凄然不樂。
張女固問之,則曰:“自憐薄命人不得永侍繡帏耳。
”張女曰:“其謂他日勞燕分飛,各自東西,在天之涯地之角耶?不如爾我私自設誓,共歸一人,何愁适異地歎遠離哉?”紅玉曰:“妹意非謂此也。
承姊雅愛,感切銘肌,當有以報阿姊。
” 鄰有雒生者,字翔伯,郡中高材生也。
特家綦貧,年将冠,猶未締姻。
一日,張母五秩筵開,生登堂祝嘏。
紅玉偶于門屏間窺見之,竊告女曰:“此生三十歲後,安排狀元宰相,貴不可言也。
擇婿得此,于願已足。
姊勿輕自錯過。
”女聞言,紅潮暈頰。
笑曰:“真癡娃哉!婚姻之事,自主父母,豈深閨兒女子所能啟齒?妹休矣!屬垣有耳,勿贻笑于人。
”紅玉乃不言。
然自此朝夕若有所營,早起夜眠,獨處一室中,專事針黹,雖女弗令見也。
女詢所制,則曰:“繡一佛布施蕭寺耳。
”實則紅玉将女平日詩詞,繡成書卷,隐托母遍售之鄰右,故昂其價。
适為雒生所見,愛之,把玩不忍釋手。
瞥睹女名,驚問曰:“此非東鄰張氏女乎?”母曰:“然。
”生曰:“詩句清新秀逸,此女谪仙也。
得婦如此,何憾!”因詢價值。
母曰:“郎君誠見愛,即以持贈;若他人,雖十萬貫不易也。
” 生再拜而受,寶之如拱璧,秘諸箧笥,弗出示人。
紅玉知生心已動,又使母往詣生,謂之曰:“郎君誠愛張女才,何不迳遣冰人求之?”生以貧富懸殊為慮。
母銳身自任,曰:“但使媒妁來,當從中為撮合山。
” 執柯者往,女父母果嫌生貧,拒焉。
偶話之于女母前,且笑曰:“人若不自量,我女果歸渠家,從何處覓吃着?”女母曰:“聞之術士,雒生不出十年,當大貴。
”女亦從旁贊之曰:“曾于拜壽日見來,此生骨相非凡,玉堂黃閣中人物也。
”張母笑曰:“女柳莊果神其術,能自驗所言耶?”女因遍舉張氏戚串某當折閱,某當得财,某當病,某當死,某當獲意外喜,謂此皆近事可征,一歲中定見端倪。
旋皆應女言,曆曆不爽。
張母以此奇之。
因托賞菊,令張老折簡招友宴集,雒亦與焉。
張母從屏隙觀之,亦為心折。
婚儀遂定。
逾年,生秋闱發解,求婚者接踵,而不知生已早訂姻盟也。
南宮報罷,北旋歸娶,伉俪相得,歡逾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