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奇人合傳
關燈
小
中
大
四奇人者,生非同時,居非同地,趨道攸分,操術各異,而獨至舍生取義,緻死成仁,大節無愧于天壤,至理自在乎人心,則一也。
當夫鹹豐庚辛之間,發逆竄擾江浙,所至淪陷,幾無一片幹淨土。
其時枕戈蹈刃,絕捐軀,與賊相抗者,忠義之士,貞烈之女,所在多有,至今言之,猶凜凜有生氣。
不謂賤至于仆婢倡優,而亦能之,一死弗顧,百折不回,皎然自着其奇節,醴泉無源,芝草無根,讵不信哉! 所謂四奇人者,一曰義民,駱十八是也。
駱家葑,一附城村落也,在紹興稽山門外。
義民駱姓,忘其名。
行十八,即以行稱。
辛酉,紹興失守,遍地皆紅巾。
十八慷慨告衆,義不俱生。
十八生平尚意氣,重然諾,以此取重于鄉裡,振臂一呼,一時不期而集者數百人,皆曰:“同仞敵忾,殺賊即所以保家,敢不惟命!”于是裂布為旗,斬木為竿,■鋤■于矛戟,耒耜勝于幹戈。
村之四圍列栅設阱,為守禦計。
謂衆曰:“如令賊得入一步,即死!” 鄰村聞之,望風響應。
俟之十餘日,而賊不至。
命偵者往探虛實,翌晨即返曰:“賊不足平也。
賊志在搜掠金帛,淫掠婦女,日夜瓜分其所得,計少論多,淩弱暴寡,酗酒狂歌,時嘩于營。
被脅銜怨者,憤之切齒。
我若以兵臨之,其城可唾手得也。
至時但當盛張聲勢,彼必竄走。
”十八掀髯大笑,曰:“此正我侪報國之秋也。
我願執戈為前驅,君等往否?”皆曰:“諾!願從。
”鹹持梃争先,附和者幾萬人。
抵城,城啟,賊突出。
兵刃既接,衆氣方盛,賊佯不勝,誘衆半入,城門忽閉,城外伏賊盡起,截擊環攻,衆多夷傷,稍後者敗而奔逸。
明日,賊悉衆出城圖報複也,所至村落,縱火焚掠。
十八持巨刀當賊沖,大呼殺賊。
賊攢刺之,踣于地,絷之入城,流血被面,罵聲不絕于口。
一賊從後斲之,首已隕,屍猶僵立不仆。
賊憚而以禮葬之。
十八有弟,早卒,頗相友愛。
生三子,今猶存。
一曰貞婢,字秋蘭,閩人。
家貧,幼即鬻于會稽何秀才家為侍兒,秀才早卒,家止主母一人,與婢相依為命,跬步弗離。
秋蘭年十六七,頗饒姿态。
适發逆亂,有自城遷避居鄉者,何婦利其賃值,假以旁舍,其人見秋蘭豔,涎之,百計誘惑,犯以非禮。
秋蘭泣訴于主母者屢矣。
一日薄暮,秋蘭自外購物歸,中道為所要留,以巨金,不為動,繼而漸至用強。
秋蘭大聲呼救,地僻人稀,寂無聞者。
适秀才族弟路經室外,聞呼,識秋蘭聲,排闼直入,拯之以出,使稍緩須臾,殆矣。
翌日,告諸族嫂,揮賃屋者使去。
何婦固出自寒門,自夫逝世後,家日益落,漸至甕飧不給,或日已逾午,炊煙恒斷。
有江右巨賈聞秋蘭美而賢,願奉以重金,納為室。
婦商之秋蘭。
秋蘭初不語,淚涔涔下,曰:“主之待婢無異母之于女,婢之視主母亦猶女也。
數年以來,形影相随,甘苦與共。
婢已矢事主母,終其身不願他适矣,何忍失身于龌龊賈人哉?且鬻婢之資,恐有罄時,又将奈何?不如留婢以十指助薪水需。
”婦曰:“能如是乎?汝真為我所生矣!”相抱而泣。
嗣後遂以母女稱,秋自縫之外,兼工刺繡,售之鋪中,得善價。
夙興夜寐,寒暑無間,竟以勞殒其生。
越一年,何婦亦卒。
夫撤環以事母,至老弗嫁,以效北宮嬰兒子,此人之所難也,女且不能,況于婢乎?如秋蘭者,世有幾人哉!洵可傳已。
一曰情優,陳桂軒者,燕人。
其母産于金阊,故能操吳語。
幼蓄于某大官邸,教以歌曲,如夙習,抑揚
當夫鹹豐庚辛之間,發逆竄擾江浙,所至淪陷,幾無一片幹淨土。
其時枕戈蹈刃,絕捐軀,與賊相抗者,忠義之士,貞烈之女,所在多有,至今言之,猶凜凜有生氣。
不謂賤至于仆婢倡優,而亦能之,一死弗顧,百折不回,皎然自着其奇節,醴泉無源,芝草無根,讵不信哉! 所謂四奇人者,一曰義民,駱十八是也。
駱家葑,一附城村落也,在紹興稽山門外。
義民駱姓,忘其名。
行十八,即以行稱。
辛酉,紹興失守,遍地皆紅巾。
十八慷慨告衆,義不俱生。
十八生平尚意氣,重然諾,以此取重于鄉裡,振臂一呼,一時不期而集者數百人,皆曰:“同仞敵忾,殺賊即所以保家,敢不惟命!”于是裂布為旗,斬木為竿,■鋤■于矛戟,耒耜勝于幹戈。
村之四圍列栅設阱,為守禦計。
謂衆曰:“如令賊得入一步,即死!” 鄰村聞之,望風響應。
俟之十餘日,而賊不至。
命偵者往探虛實,翌晨即返曰:“賊不足平也。
賊志在搜掠金帛,淫掠婦女,日夜瓜分其所得,計少論多,淩弱暴寡,酗酒狂歌,時嘩于營。
被脅銜怨者,憤之切齒。
我若以兵臨之,其城可唾手得也。
至時但當盛張聲勢,彼必竄走。
”十八掀髯大笑,曰:“此正我侪報國之秋也。
我願執戈為前驅,君等往否?”皆曰:“諾!願從。
”鹹持梃争先,附和者幾萬人。
抵城,城啟,賊突出。
兵刃既接,衆氣方盛,賊佯不勝,誘衆半入,城門忽閉,城外伏賊盡起,截擊環攻,衆多夷傷,稍後者敗而奔逸。
明日,賊悉衆出城圖報複也,所至村落,縱火焚掠。
十八持巨刀當賊沖,大呼殺賊。
賊攢刺之,踣于地,絷之入城,流血被面,罵聲不絕于口。
一賊從後斲之,首已隕,屍猶僵立不仆。
賊憚而以禮葬之。
十八有弟,早卒,頗相友愛。
生三子,今猶存。
一曰貞婢,字秋蘭,閩人。
家貧,幼即鬻于會稽何秀才家為侍兒,秀才早卒,家止主母一人,與婢相依為命,跬步弗離。
秋蘭年十六七,頗饒姿态。
适發逆亂,有自城遷避居鄉者,何婦利其賃值,假以旁舍,其人見秋蘭豔,涎之,百計誘惑,犯以非禮。
秋蘭泣訴于主母者屢矣。
一日薄暮,秋蘭自外購物歸,中道為所要留,以巨金,不為動,繼而漸至用強。
秋蘭大聲呼救,地僻人稀,寂無聞者。
适秀才族弟路經室外,聞呼,識秋蘭聲,排闼直入,拯之以出,使稍緩須臾,殆矣。
翌日,告諸族嫂,揮賃屋者使去。
何婦固出自寒門,自夫逝世後,家日益落,漸至甕飧不給,或日已逾午,炊煙恒斷。
有江右巨賈聞秋蘭美而賢,願奉以重金,納為室。
婦商之秋蘭。
秋蘭初不語,淚涔涔下,曰:“主之待婢無異母之于女,婢之視主母亦猶女也。
數年以來,形影相随,甘苦與共。
婢已矢事主母,終其身不願他适矣,何忍失身于龌龊賈人哉?且鬻婢之資,恐有罄時,又将奈何?不如留婢以十指助薪水需。
”婦曰:“能如是乎?汝真為我所生矣!”相抱而泣。
嗣後遂以母女稱,秋自縫之外,兼工刺繡,售之鋪中,得善價。
夙興夜寐,寒暑無間,竟以勞殒其生。
越一年,何婦亦卒。
夫撤環以事母,至老弗嫁,以效北宮嬰兒子,此人之所難也,女且不能,況于婢乎?如秋蘭者,世有幾人哉!洵可傳已。
一曰情優,陳桂軒者,燕人。
其母産于金阊,故能操吳語。
幼蓄于某大官邸,教以歌曲,如夙習,抑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