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秋

關燈
田碧秋,名佩荪,揚州人,而遷于吳。

    父芷生,固江都名孝廉。

    家故素封,而工心計,饒蓄積,以是有“田萬戶”之稱。

    顧年逾大衍,僅生一女,尚虛嗣續。

    愛女若掌珍,一切悉随其意。

    女喜讀書,特為樓五楹,以藏經籍,奇編異帙,搜羅殆遍。

    女年及笄,姿容婉麗,舉止令娴。

    欲早擇婿,而甚難其選。

     吳門有任秀才瑞圖者,以學問文章冠群彥,一邑中推為巨擘。

    家貧,猶未有室。

    生貌固翩翩娟秀。

    一日,女方與鄰婦小立門前,生适趨而過。

    婦指謂女曰:“此秀才中之翹楚也。

    聞其文才必作狀元郎,不知誰家多福女娃,得以消受耳。

    ”女注目視之,意似許可。

     既夕歸房,輾轉不能成寐。

    微聞窗外有彈指聲,詢為伊誰。

    曰:“我即日間所見之任生也。

    感卿顧盼有情,是以犯瓜李之嫌,冒昧來此。

    檐際風露甚冷,請即啟門。

    ”女卻立躊躇,不敢遽答。

    頃之,門尚未啟而生已入内,向女長揖。

    女亦裣衽還禮,謂生曰:“堂上耳目甚近,請卻退。

    果蒙垂愛,請遣媒妁來,當無不諧。

    苟以非禮相幹,為桑間濮上之行,妾弗能從也。

    ”生曰:“此來隻談風月,敢涉邪念哉?”因與女東西對坐,娓娓談詩,自漢魏六朝以至唐宋元明,靡弗讨原溯流,窮其旨趣。

    女亟贊其妙。

    久之,漸入遊語,近于亵狎,女微笑不言。

    生移座以就之,戲攬女袂曰:“羅袖薄如此,何以耐宵寒耶?”女仍低首拈帶不語。

    生笑指之曰:“自恨鲰生福薄,不及此鴛鴦繡帶,得以常近纖腰一搦。

    ”繼而抱置榻上,女亦不拒,因此遂成割臂之盟。

     女謂生曰:“此身已屬君矣。

    以後将何以置妾?”生曰:“‘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生生世世,永弗相離。

    ”自此恒與女往來,幾天間夕。

    女視生體态笑言,日稍變異;久之,竟與初見時迥别。

    生問女曰:“我今孰若曩美?”女曰:“曩時信美矣,似于端莊中雜流利;今則風流蘊藉,幾令人想張緒當年。

    ”生向女再拜曰:“卿真我之知己也!奈夙緣将盡,不得久留何?”女請其說。

    則曰:“至時将自知。

    ” 任生是日偶經女門外,驟睹女容,殊驚其豔,谛視徘徊,然後疾趨而過。

    既回齋舍,挑燈夜讀,轉憶容華,頗涉遐想。

    少倦,隐幾假寐,夢中忽覺有推之醒者,且笑之曰:“攻書客何竟作瞌睡漢哉?”耳畔莺聲呖呖,口脂之馥,直透鼻觀。

    啟眸四顧,則一絕妙十六七歲許女郎立于身旁,細加端詳,即日間所見麗人也。

    因曰:“卿非田家碧秋耶?何能至此?頃睹芳容,不禁心醉。

    今乃不召自來,得親香澤,真是幾生修到!”遽擁之入帏,代解結束,雪肌乍露,玉體橫陳,此樂奚啻天上,不在人間。

    女竟夕無一言,天明,悄然自去。

     生自與女相遇,枕衾衣服,芬芳襲人。

    女亦每夜必至,舉杯對月,剪燭翻書,風雨之夕,辄撥琵琶歌長短調,藉以消遣。

    女飲量甚豪,罄百觥亦不醉,生弗逮也。

    女偶問生能詩否,生曰:“夙心所好,豈有不能,特愧未工耳。

    ”越夕,女出詩一卷授生,題其簽曰《忏紅吟》。

    生略一翻撷,大抵皆閨閣遣愁之作。

    七絕四首雲;凄然擁髻靜焚香,偎着熏籠漏正長。

     狼藉絨針抛滿榻,夜深繡得兩鴛鴦。

     鹦鹉簾前屢喚寒,羅衫清淚幾曾幹? 落紅滿地無人掃,隻恐多情不忍看。

     珠栊不卷雨如絲,眉諱新愁隻鏡知。

     深院一燈紅似豆,兜衾最是未眠時。

     繡幕深沈思悄然,寒燈挑燼不成眠。

     彎環低盡湘簾月,隻有鐘聲到枕邊。

     生為朗吟數過,亟贊之曰:“此女學士可與溫李兩家分道揚镳矣!” 一夕,生以赴友人宴,晚歸,則室中紅燭高燒,案上杯盤尚未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