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娘
關燈
小
中
大
。
思禮不可不答,特出己資,密囑廚娘為備盛筵,今夕将以宴女客,且戒勿洩于人。
适綠媚之雛鬟曰蔬香者,以事至廚下,聞刀砧之聲,喧徹于外,雞豕魚蝦,堆案盈幾,問:“今日豈主人生辰耶?抑别有喜慶事也?”有竈下婢與蔬香相稔者,附耳告之曰:“今夕素娘宴客。
豈綠娘未見請耶?不然安有所不知也?”蔬香回,面有喜色曰:“我娘今日食指動否?夕間素娘大開東閣,我娘當必預列。
”綠媚曰:“此時已晚,尚未遣使來邀,中必有故。
我當往探之。
”逮夕,從複道持燈往,甫近,已聞笑言喧雜、匕箸觥籌交錯之聲;從窗隙窺之,明燈朗耀,客座二女子,美麗異常,玉色雙輝,珠光四照。
思戚串中并無是人,當必有異。
敲扉竟入,笑曰:“不速之客一人來。
”素修急起相迓曰:“難得阿姊自來。
”二女亦殷懃行相見禮,曰:“素知綠娘美,今日見之果然,不覺自慚形穢。
”素修遽拍藥娘肩曰:“我見猶憐,何況老奴?”玉娘曰:“我每見素姊,辄自歎弗如,為不樂者竟日。
”于是四美合尊,促洗盞更酌,或折花枝以當酒籌,或擊鼓傳花,或彼此拇戰,钏動花飛。
藥娘量最豪,飲無算爵。
更闌始散,綠媚問二女住何處。
曰:“距此不遠,山後即是蓬廬耳。
”二女既去,綠媚備詢颠末,歎曰:“其來也突兀,其去也杳忽,其言所居也支離,此渺爾培,不過土戴石而成者耳,安有廬舍在其間?如有之,何我出入不一見哉?以我揣之,必是靈物幻化,非鬼即狐。
”素修怫然曰:“狐鬼而能幻人形,事或有之;至狐鬼而能詩,妹未之聞也。
”即出二女詩冊與之觀。
綠媚見藥娘詩卷有生筆迹,驚問曰:“豈郎君亦與相見乎?”素修曰:“郎君但見其詩,未睹其人,妹亦不敢直告也。
”是夕,綠媚即與素修同宿。
生詣綠媚所,入房寂然。
蔬香告以赴素修宴,有女客在故也。
生遂獨眠達旦,循閣道而回,遙見二女子,一衣紅、一衣白,穿林中而出,由石徑登山,入林深處,忽不見。
生因默識之。
逾數日,綠媚素修俱集書樓下,生偶述二女服色形狀,曰:“與阿素作詩友者,是此二女欤?”素曰:“彷佛似之。
”生曰:“測其蹤迹,殆非人欤?”素修聞言,殊不悅,約生俟其來,入與之言,疑可立決。
夜間,二女偕臨,詞辯鋒起。
須臾生入,二女欲避去。
素固挽留之曰:“何妨以通家禮見。
昔謝道蘊施青紗步障與小郎解圍,此姊家故事,甯不能效之耶?”二女遂出見生,玄言奧旨,持論縱橫,生不能屈,歎曰:“女相如,洵辯才無礙哉!”藥娘曰:“聞君家多藏書,何不令餘入而縱觀,以擴眼界?”生訂以明午。
翌日,二女果至。
生導登書樓,玉軸牙簽,一一指示。
二女歎為大觀。
藥娘曰:“世徒知寶宋闆書,視若拱璧,空使觸手若新,曷嘗細心自校?此真耳食目論之士也,雖多,奚足貴哉!”二女由是又與生為談友,雖日間亦留不去。
談論則并坐,飲食則同席,絕不避嫌。
每值花辰月夕,辄置酒宴賞,生居中而四女環侍焉,飛■傳觥,情殊相昵,然皆以禮自持,豪不可狎以私,生愈敬而愛之,曰:“此二姝交,正如對名花,止可餐其秀色耳。
” 一日,二女至,容色慘沮。
藥娘謂素曰:“妹與姊緣盡矣!他日姊如相念,就妹沒處掘土三尺餘,有琥珀一方,即妹精誠之所結。
置之佛前,香花供奉,三十年後,可得往生淨土。
姊幸勿忘。
”玉娘在旁,嗚咽弗能成聲,曰:“姊死,妹豈忍獨生?”素方曲為慰藉,忽窗外黑雲如墨,風雨大作,二女倏不見。
頃之,雹下中庭,紫芍藥蹂躏殆盡。
逾月,樓西玉蘭一株,亦憔悴死。
思禮不可不答,特出己資,密囑廚娘為備盛筵,今夕将以宴女客,且戒勿洩于人。
适綠媚之雛鬟曰蔬香者,以事至廚下,聞刀砧之聲,喧徹于外,雞豕魚蝦,堆案盈幾,問:“今日豈主人生辰耶?抑别有喜慶事也?”有竈下婢與蔬香相稔者,附耳告之曰:“今夕素娘宴客。
豈綠娘未見請耶?不然安有所不知也?”蔬香回,面有喜色曰:“我娘今日食指動否?夕間素娘大開東閣,我娘當必預列。
”綠媚曰:“此時已晚,尚未遣使來邀,中必有故。
我當往探之。
”逮夕,從複道持燈往,甫近,已聞笑言喧雜、匕箸觥籌交錯之聲;從窗隙窺之,明燈朗耀,客座二女子,美麗異常,玉色雙輝,珠光四照。
思戚串中并無是人,當必有異。
敲扉竟入,笑曰:“不速之客一人來。
”素修急起相迓曰:“難得阿姊自來。
”二女亦殷懃行相見禮,曰:“素知綠娘美,今日見之果然,不覺自慚形穢。
”素修遽拍藥娘肩曰:“我見猶憐,何況老奴?”玉娘曰:“我每見素姊,辄自歎弗如,為不樂者竟日。
”于是四美合尊,促洗盞更酌,或折花枝以當酒籌,或擊鼓傳花,或彼此拇戰,钏動花飛。
藥娘量最豪,飲無算爵。
更闌始散,綠媚問二女住何處。
曰:“距此不遠,山後即是蓬廬耳。
”二女既去,綠媚備詢颠末,歎曰:“其來也突兀,其去也杳忽,其言所居也支離,此渺爾培,不過土戴石而成者耳,安有廬舍在其間?如有之,何我出入不一見哉?以我揣之,必是靈物幻化,非鬼即狐。
”素修怫然曰:“狐鬼而能幻人形,事或有之;至狐鬼而能詩,妹未之聞也。
”即出二女詩冊與之觀。
綠媚見藥娘詩卷有生筆迹,驚問曰:“豈郎君亦與相見乎?”素修曰:“郎君但見其詩,未睹其人,妹亦不敢直告也。
”是夕,綠媚即與素修同宿。
生詣綠媚所,入房寂然。
蔬香告以赴素修宴,有女客在故也。
生遂獨眠達旦,循閣道而回,遙見二女子,一衣紅、一衣白,穿林中而出,由石徑登山,入林深處,忽不見。
生因默識之。
逾數日,綠媚素修俱集書樓下,生偶述二女服色形狀,曰:“與阿素作詩友者,是此二女欤?”素曰:“彷佛似之。
”生曰:“測其蹤迹,殆非人欤?”素修聞言,殊不悅,約生俟其來,入與之言,疑可立決。
夜間,二女偕臨,詞辯鋒起。
須臾生入,二女欲避去。
素固挽留之曰:“何妨以通家禮見。
昔謝道蘊施青紗步障與小郎解圍,此姊家故事,甯不能效之耶?”二女遂出見生,玄言奧旨,持論縱橫,生不能屈,歎曰:“女相如,洵辯才無礙哉!”藥娘曰:“聞君家多藏書,何不令餘入而縱觀,以擴眼界?”生訂以明午。
翌日,二女果至。
生導登書樓,玉軸牙簽,一一指示。
二女歎為大觀。
藥娘曰:“世徒知寶宋闆書,視若拱璧,空使觸手若新,曷嘗細心自校?此真耳食目論之士也,雖多,奚足貴哉!”二女由是又與生為談友,雖日間亦留不去。
談論則并坐,飲食則同席,絕不避嫌。
每值花辰月夕,辄置酒宴賞,生居中而四女環侍焉,飛■傳觥,情殊相昵,然皆以禮自持,豪不可狎以私,生愈敬而愛之,曰:“此二姝交,正如對名花,止可餐其秀色耳。
” 一日,二女至,容色慘沮。
藥娘謂素曰:“妹與姊緣盡矣!他日姊如相念,就妹沒處掘土三尺餘,有琥珀一方,即妹精誠之所結。
置之佛前,香花供奉,三十年後,可得往生淨土。
姊幸勿忘。
”玉娘在旁,嗚咽弗能成聲,曰:“姊死,妹豈忍獨生?”素方曲為慰藉,忽窗外黑雲如墨,風雨大作,二女倏不見。
頃之,雹下中庭,紫芍藥蹂躏殆盡。
逾月,樓西玉蘭一株,亦憔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