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谷
關燈
小
中
大
李碩士,河南固始人。
少習岐黃術,喜談服食采補之法。
常入深山中采藥,往往數旬不歸。
近邑有一山,疊層巒,高淩霄漢,山頂有一潭,其水清澈見底,荇藻交橫,遊鱗可數。
生謂其中必有靈境。
一日,忽逢地震,山之中峰,劃然分裂為二,有如刀斧削成。
中陷一壑,其深不可測。
好事者為築石梁,由此達彼,境益幽邃。
生意此中當必有異,思一探其奇。
約伴裹糧深入,衆皆以繩缒而下。
既及地,路殊平坦,逶迤行數裡許,莫能窮其所往。
其上隻露天光一線,愈入愈暗。
衆漸膽怯,同行十餘人,多有托故而回者,其留者鹹謂非秉炬不可。
束葦燃脂,蟬聯并進,僅及百數十武,其路更狹。
風從穴隙出,火為之滅。
于是留者亦棄炬而奔。
生愈神王,踴躍向前,謂衆曰:“子休矣!我将獨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否則如适寶山,空手而回耳。
”再行,路覺漸寬。
逢低處,始則伛偻,繼則匍匐,漸生畏難意。
遙見前面彷佛有光,極力趨赴,豁然開朗,别一天地,不禁喜極欲狂。
初進絕無居人,但見古木參天,奇花遍野,林間翠羽啁啾,多不知名。
顧腹中饑甚,無所得食。
忽風送桃香,似覺不遠。
舉目四望,則隔溪固桃林也,垂實累累,映日鮮紅。
欲渡,苦無略;持杆測之,水僅及股際,乃涉而過。
摘食五六枚,腹已果然。
渴掬溪水飲之,甘冽異常。
生知此必仙人所居,冀有所遇。
少憩,仍前行。
沿途多梨棗之屬,溪邊細草蒙茸,芳馨可愛,拔而視之,下皆黃精也。
山中常明朗,絕無晝夜;和暖恒如春夏之交,絕無寒暑。
約浃兩旬,其行愈遠,歸路已迷。
一日,行至盡處,一峰當其前,峰回路轉,圓門若月。
生信足所至,身忽在門外,頃刻之間,頓覺風景迥異,氣候亦殊。
回顧洞門已失,惟聞猿啼深峽,■鳴叢林,凜乎其不可久留。
急覓直徑,疾趨下山。
山麓有茅茨數十椽,栉比而居,炊煙縷縷出戶外。
一家雙扉呀然,有垂髫婢子攜桶出汲。
生前問路,婢瞠目不解其語,狀甚驚惶,棄桶奔入。
須臾,一老者出,古貌蒼髯,诘生從何處來,生告以故。
叟曰:“此間為長安郭外,距尊外已數千裡矣。
” 生出時正當春仲,至此已秋深木落矣。
聞言,正深嗟訝,囊無一錢,進退■徨。
叟曰:“君既是異鄉人,至此諒無所歸,何不入内少坐?既經奇境,請縷話颠末,以資異聞。
”生從之。
叟折簡招村中人來,共聆奇事。
殺雞炊黍,排日為歡。
生懷中裹有黃精數十枚,分饷座客,嚼苦咽甘,與世間藥籠中物小異。
生小住半月,辭叟将行。
村中人鹹有饋遺。
叟送生至村口而别。
生行兩月,始得抵家。
先是,生入不複出,衆守之達旦。
久之,鹹謂生必死于穴中矣,事聞于官,立石其旁,戒人毋得再入。
至是生歸,群來訪問,喧傳由此山谷可達陝西,遂以仙谷名之。
生自此益學仙修道,日讀《黃庭》、《内經》諸書。
在家厭嚣,遂移居近山道觀中。
觀固有精舍數楹,為宦室夏間避暑者。
生出資僦居,與煉師超然探玄論秘,昕夕縱談。
一夕,月明如晝,照幾榻如水,庭中竹柏影交加。
生披襟露坐,耿不成寐,履詣超然丈室,将作竟夕談。
至則徑推扉入,則見道士方擁一女子舉杯對飲,猝睹生來,不得遽隐。
生笑曰:“煉師絕欲清心,以證大覺,乃亦樂此乎?”超然曰:“是謂‘玄牝之門’,不由此入,終成外道。
”因于箧底取一冊示生,乃璇閨秘戲圖也。
生初不解。
超然爰為言坎離變化,水火既濟,虛滿損益自然
少習岐黃術,喜談服食采補之法。
常入深山中采藥,往往數旬不歸。
近邑有一山,疊層巒,高淩霄漢,山頂有一潭,其水清澈見底,荇藻交橫,遊鱗可數。
生謂其中必有靈境。
一日,忽逢地震,山之中峰,劃然分裂為二,有如刀斧削成。
中陷一壑,其深不可測。
好事者為築石梁,由此達彼,境益幽邃。
生意此中當必有異,思一探其奇。
約伴裹糧深入,衆皆以繩缒而下。
既及地,路殊平坦,逶迤行數裡許,莫能窮其所往。
其上隻露天光一線,愈入愈暗。
衆漸膽怯,同行十餘人,多有托故而回者,其留者鹹謂非秉炬不可。
束葦燃脂,蟬聯并進,僅及百數十武,其路更狹。
風從穴隙出,火為之滅。
于是留者亦棄炬而奔。
生愈神王,踴躍向前,謂衆曰:“子休矣!我将獨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否則如适寶山,空手而回耳。
”再行,路覺漸寬。
逢低處,始則伛偻,繼則匍匐,漸生畏難意。
遙見前面彷佛有光,極力趨赴,豁然開朗,别一天地,不禁喜極欲狂。
初進絕無居人,但見古木參天,奇花遍野,林間翠羽啁啾,多不知名。
顧腹中饑甚,無所得食。
忽風送桃香,似覺不遠。
舉目四望,則隔溪固桃林也,垂實累累,映日鮮紅。
欲渡,苦無略;持杆測之,水僅及股際,乃涉而過。
摘食五六枚,腹已果然。
渴掬溪水飲之,甘冽異常。
生知此必仙人所居,冀有所遇。
少憩,仍前行。
沿途多梨棗之屬,溪邊細草蒙茸,芳馨可愛,拔而視之,下皆黃精也。
山中常明朗,絕無晝夜;和暖恒如春夏之交,絕無寒暑。
約浃兩旬,其行愈遠,歸路已迷。
一日,行至盡處,一峰當其前,峰回路轉,圓門若月。
生信足所至,身忽在門外,頃刻之間,頓覺風景迥異,氣候亦殊。
回顧洞門已失,惟聞猿啼深峽,■鳴叢林,凜乎其不可久留。
急覓直徑,疾趨下山。
山麓有茅茨數十椽,栉比而居,炊煙縷縷出戶外。
一家雙扉呀然,有垂髫婢子攜桶出汲。
生前問路,婢瞠目不解其語,狀甚驚惶,棄桶奔入。
須臾,一老者出,古貌蒼髯,诘生從何處來,生告以故。
叟曰:“此間為長安郭外,距尊外已數千裡矣。
” 生出時正當春仲,至此已秋深木落矣。
聞言,正深嗟訝,囊無一錢,進退■徨。
叟曰:“君既是異鄉人,至此諒無所歸,何不入内少坐?既經奇境,請縷話颠末,以資異聞。
”生從之。
叟折簡招村中人來,共聆奇事。
殺雞炊黍,排日為歡。
生懷中裹有黃精數十枚,分饷座客,嚼苦咽甘,與世間藥籠中物小異。
生小住半月,辭叟将行。
村中人鹹有饋遺。
叟送生至村口而别。
生行兩月,始得抵家。
先是,生入不複出,衆守之達旦。
久之,鹹謂生必死于穴中矣,事聞于官,立石其旁,戒人毋得再入。
至是生歸,群來訪問,喧傳由此山谷可達陝西,遂以仙谷名之。
生自此益學仙修道,日讀《黃庭》、《内經》諸書。
在家厭嚣,遂移居近山道觀中。
觀固有精舍數楹,為宦室夏間避暑者。
生出資僦居,與煉師超然探玄論秘,昕夕縱談。
一夕,月明如晝,照幾榻如水,庭中竹柏影交加。
生披襟露坐,耿不成寐,履詣超然丈室,将作竟夕談。
至則徑推扉入,則見道士方擁一女子舉杯對飲,猝睹生來,不得遽隐。
生笑曰:“煉師絕欲清心,以證大覺,乃亦樂此乎?”超然曰:“是謂‘玄牝之門’,不由此入,終成外道。
”因于箧底取一冊示生,乃璇閨秘戲圖也。
生初不解。
超然爰為言坎離變化,水火既濟,虛滿損益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