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香妍
關燈
小
中
大
香妍馮姓,吳門人。
本住金阊以避亂,徙居陸墓有年矣。
父亦黉序中人,中年習貿遷術,喪其資,仍在家設帳授徒焉。
母氏早喪,家中惟一老媪主持中饋事。
香妍貌美質慧,父早晚授之讀,書史經目一過,即能背誦,勝于塾中兒十倍。
以是奇愛之,掌上明珠不啻也。
前行賈漢時,曾買一婢,曰漱華,至是年已十四,性頗靈警,使為閨中作伴,以解寂寞。
同塾有楊氏兒者,亦世家子,年與女相若,美秀而文,正堪稱一對璧人。
女或彩花庭前,與生值,兩相注視,甚為愛悅,雖不通一語,然兩心印許,已達微波。
翌日,女摘秋海棠一枝,使婢持贈生,謂“可供于膽瓶,為案頭清玩”。
并以紙裹一擲生書案。
生啟視之,乃兩絕句,雲:新月生涼夜氣清,羅衣不耐坐深更。
一鈎未有團栾意,照着侬來分外明。
孤影疏燈怕上樓,淚珠常向枕函流。
秋來心事誰能曉,訴與天孫不解愁。
簪花字格,秀媚異常,生自歎弗及;紙尾并不署名。
生知為女作,什襲珍藏,思和韻作答,以未諧競病中止。
嗣後屢欲觌面申情,以有人在側,未能通意,俯首叩膺,形于詠歎。
适有戚串為生議姻事,生微聞之,意頗不欲,而赧于啟齒。
繼聞已有成議,計無所出,淩晨獨至塾中,見女正在木樨樹下,折得一枝,低徊玩視。
瞥睹生,訝其來何太早,以手招生。
生趨前,女舉手中花畀之,曰:“此為兄異日蟾宮折桂兆。
”生曰:“兄意不在桂花,所冀者,欲與嫦娥偕老耳。
安得乞藥于西王母,同奔月窟哉?”女頰微紅,方欲有言,生遽語女曰:“前惠兩詩,已悉妹意,深篆兄心。
兄日夕所盼者,正在團栾兩字耳。
奈緣幾乖離,事多錯迕,父母已為兄議婚他族,兄雖不願,而弗能以此心白諸堂上,無已,隻有出外避之而已。
兄心中惟妹一人,‘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生生世世,弗敢離也!”言訖,即解玉佩一枚為贈,并為女系之胸前襟上。
忽聽亭前有嗽聲,女急逸去。
生亦自歸。
薄暮,生父母遣人至塾覓生,謂“不歸已竟日矣”。
女父謂:“今日從未來塾中。
”于是合家疑訝,偵騎四出,蹤迹杳然。
女知生之行也為己,往往暗中飲泣,達旦不寐,自誓于所繡大士前,願與生今世為夫婦,矢死靡他,晨夕焚香頂禮。
婢殊黠慧,微窺其意,知必因生。
托詞詢女,女以直告,并曲意結納。
婢女有表兄潘元偉,美豐儀,是年以第一人入泮,以至京江,順道來谒。
女父留之信宿。
窺女豔絕人寰,心大動,歸告父母,特遣媒妁,宛轉緻詞。
女父以門戶适相當,并仰其富,遂許之,納币诹吉,親迎有日矣。
女知之大驚,商之婢,無萬全策,計不如遠■。
蔔于大士前,吉。
乃竊父衣冠,易男子裝,與婢偕遁。
行抵浒關,■徨無所适,主婢踯躅河旁。
适長年待雇者,以數日不發,急于延攬,問女:“往金陵乎?願貶價。
”女漫應之。
箱箧被褥,先已購諸市肆,命取行李,登舟即行。
既至,宿逆旅中。
每遇風日晴美,辄往遊寺觀,遇佛即禱。
先是,生之出也,伥伥無所之,聞維揚風月甲大江南北,名園廣囿,花木繁绮,買徑往,僦舊家别墅,以憩行裝。
或告以園久荒蕪,恐有妖魅。
生不之信。
一夜,篝燈方讀,忽聞門外有弓鞋細碎聲,行漸近,門呀然自開,一女子娉婷至前,容貌絕世,光豔罕俦。
生悸甚,疑為鬼,急呼侍童,則已入睡鄉。
生戰栗之色可掬。
女嫣然一笑,搖手止之,謂生曰:“郎尚憶意中人乎?”生問為誰女。
曰:“
本住金阊以避亂,徙居陸墓有年矣。
父亦黉序中人,中年習貿遷術,喪其資,仍在家設帳授徒焉。
母氏早喪,家中惟一老媪主持中饋事。
香妍貌美質慧,父早晚授之讀,書史經目一過,即能背誦,勝于塾中兒十倍。
以是奇愛之,掌上明珠不啻也。
前行賈漢時,曾買一婢,曰漱華,至是年已十四,性頗靈警,使為閨中作伴,以解寂寞。
同塾有楊氏兒者,亦世家子,年與女相若,美秀而文,正堪稱一對璧人。
女或彩花庭前,與生值,兩相注視,甚為愛悅,雖不通一語,然兩心印許,已達微波。
翌日,女摘秋海棠一枝,使婢持贈生,謂“可供于膽瓶,為案頭清玩”。
并以紙裹一擲生書案。
生啟視之,乃兩絕句,雲:新月生涼夜氣清,羅衣不耐坐深更。
一鈎未有團栾意,照着侬來分外明。
孤影疏燈怕上樓,淚珠常向枕函流。
秋來心事誰能曉,訴與天孫不解愁。
簪花字格,秀媚異常,生自歎弗及;紙尾并不署名。
生知為女作,什襲珍藏,思和韻作答,以未諧競病中止。
嗣後屢欲觌面申情,以有人在側,未能通意,俯首叩膺,形于詠歎。
适有戚串為生議姻事,生微聞之,意頗不欲,而赧于啟齒。
繼聞已有成議,計無所出,淩晨獨至塾中,見女正在木樨樹下,折得一枝,低徊玩視。
瞥睹生,訝其來何太早,以手招生。
生趨前,女舉手中花畀之,曰:“此為兄異日蟾宮折桂兆。
”生曰:“兄意不在桂花,所冀者,欲與嫦娥偕老耳。
安得乞藥于西王母,同奔月窟哉?”女頰微紅,方欲有言,生遽語女曰:“前惠兩詩,已悉妹意,深篆兄心。
兄日夕所盼者,正在團栾兩字耳。
奈緣幾乖離,事多錯迕,父母已為兄議婚他族,兄雖不願,而弗能以此心白諸堂上,無已,隻有出外避之而已。
兄心中惟妹一人,‘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生生世世,弗敢離也!”言訖,即解玉佩一枚為贈,并為女系之胸前襟上。
忽聽亭前有嗽聲,女急逸去。
生亦自歸。
薄暮,生父母遣人至塾覓生,謂“不歸已竟日矣”。
女父謂:“今日從未來塾中。
”于是合家疑訝,偵騎四出,蹤迹杳然。
女知生之行也為己,往往暗中飲泣,達旦不寐,自誓于所繡大士前,願與生今世為夫婦,矢死靡他,晨夕焚香頂禮。
婢殊黠慧,微窺其意,知必因生。
托詞詢女,女以直告,并曲意結納。
婢女有表兄潘元偉,美豐儀,是年以第一人入泮,以至京江,順道來谒。
女父留之信宿。
窺女豔絕人寰,心大動,歸告父母,特遣媒妁,宛轉緻詞。
女父以門戶适相當,并仰其富,遂許之,納币诹吉,親迎有日矣。
女知之大驚,商之婢,無萬全策,計不如遠■。
蔔于大士前,吉。
乃竊父衣冠,易男子裝,與婢偕遁。
行抵浒關,■徨無所适,主婢踯躅河旁。
适長年待雇者,以數日不發,急于延攬,問女:“往金陵乎?願貶價。
”女漫應之。
箱箧被褥,先已購諸市肆,命取行李,登舟即行。
既至,宿逆旅中。
每遇風日晴美,辄往遊寺觀,遇佛即禱。
先是,生之出也,伥伥無所之,聞維揚風月甲大江南北,名園廣囿,花木繁绮,買徑往,僦舊家别墅,以憩行裝。
或告以園久荒蕪,恐有妖魅。
生不之信。
一夜,篝燈方讀,忽聞門外有弓鞋細碎聲,行漸近,門呀然自開,一女子娉婷至前,容貌絕世,光豔罕俦。
生悸甚,疑為鬼,急呼侍童,則已入睡鄉。
生戰栗之色可掬。
女嫣然一笑,搖手止之,謂生曰:“郎尚憶意中人乎?”生問為誰女。
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