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窗雜錄
關燈
小
中
大
數人歎曰:「使吾得其中一人來,則吾可見開元矣。
」由是惋惜之意見于顔色,遂命進美酎盡爵,促步辇歸寝殿。
《開成永諸錄》中敍上語李右相曰:「吾思天下事難理,則進飲醲酎以自醉解。
」 狄仁傑之為相也,有盧氏堂姨居于午橋南别墅。
姨止有一子而未嘗來都城親戚家。
梁公每遇伏臘晦朔,修禮甚謹。
嘗經甚雪多休暇,因候盧姨安否,适見表弟挾弓矢攜雉兔來歸,膳味進于北堂。
顧揖梁公,意甚輕簡。
公因啟姨曰:「某今為相,表弟有何樂從,願悉力以從其旨。
」姨曰:「相自貴爾,有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
」公大慚而退。
姚崇為相,忽一日對于便殿,舉左足不甚輕利。
上曰:「卿有足疾耶?」崇曰:「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
」因前奏張說罪狀數百言。
上怒曰:「卿歸中書,宜宣與禦史中丞共按其事。
」而說未之知。
會朱衣吏報午後三刻,說乘馬先歸。
崇急呼禦史中丞李林甫以前诏付之。
林甫語崇曰:「說多智謀,是必困之,宜以劇地。
」崇搆曰:「丞相得罪,未宜太逼。
」林甫曰:「公必不忍耶!說當無害。
」林甫正将诏付于禦史,中路以馬墜告假,說之未遭崇搆也。
前旬月,有敎授書生私通于侍婢最寵者,會擒得奸狀以聞于說,說怒甚,将窮獄于京兆尹。
書生勵聲曰:「覩色不能禁,亦人之常情也。
公貴為相,豈無緩急有用人乎?靳于一婢女耶?」說奇其言而釋之,以侍兒與歸。
書生一遁迹去,旬月餘無所聞知。
忽一日直訪于說,憂色滿面,且言:「某感公之恩,思有謝者久之。
今方聞公為姚相國所搆,外獄将具,公不知之,危将至矣。
某願得公平生所寶者,用計于九公主,必能立釋之。
」說因自曆指狀所寶之物,書生告雲未足解公之難。
又凝思久之,忽曰:「近有雞林郡夜明簾為寄信者。
」書生曰:「吾事濟矣。
」因請手劄數行,懇以情言,遂急趍出,逮夜始及九公主邸第,書生具以說旨言之,兼用簾為贽,且請公主曰:「上獨不念在東宮時,思必始終恩加張丞相乎?而今反用快不利張丞相之心耶?」明旦公主入谒,具為奏之。
上感動,急命高力士就禦史台宣前所按事并宜罷之。
書生亦不再見張丞相矣。
太尉衛國公為并州從事,到職未旬月,忽有王山人者詣門請谒,公命與坐,乃曰:「某善按冥也。
」公初未之奇,因請正寝備幾案紙筆香水而已。
因令垂簾靜伺之,生與公偕坐于西庑下。
頃之,王生曰:「可驗矣。
」紙上書八字甚大,且有楷注曰:「位極人臣,壽六十四。
」王生遽請歸,竟不知所去。
及會昌朝,三策一品,薨于海南,果符王生所按之年。
衛公長慶中在浙右,會有漁人于秦淮垂機網下深處,忽覺力舉異于常時。
及斂就水次,卒不獲一鱗。
忽得古銅鏡可尺餘,光浮于波際。
漁人驚取照之,曆曆盡見五藏六府,營脈動竦駭神魄,因腕戰而墜。
漁人偶話于舍旁,遂乃聞之于公,盡周歲萬計窮索水底,終不複得。
物之異聞 雷公鏁 辟塵犀簪 煖金魚袋 青龍皮 鄱陽王墓中自動墨研 口中軟杖子 龍腦香昆侖子 元先生贈韋丹尚書鲛鮹 镂白玉香囊并玉鏁子長三尺餘 異竹篾長二百餘尺 黃楊枕文有仙人乘龍形 張公洞翠碧石枕疑中藏上藥 海蝦蟆牙漢時大司馬郎小雎牙象子腹中成二佛象各一軸 桃源洞中仙人棊子 不生澀鐵腰帶 韋殼尚書夢中所得軟羅缬巾 西蜀織成蘭亭 罽賓國黃金衣 筆管上镂盧思道《燕行歌》 拂林國雕紫文馬腦如小合底寫國王白頤上又小貌亦類之 白玉劍長二尺餘 已上二十一物皆得其所自,或經目識,客有疑問,悉用條注。
」由是惋惜之意見于顔色,遂命進美酎盡爵,促步辇歸寝殿。
《開成永諸錄》中敍上語李右相曰:「吾思天下事難理,則進飲醲酎以自醉解。
」 狄仁傑之為相也,有盧氏堂姨居于午橋南别墅。
姨止有一子而未嘗來都城親戚家。
梁公每遇伏臘晦朔,修禮甚謹。
嘗經甚雪多休暇,因候盧姨安否,适見表弟挾弓矢攜雉兔來歸,膳味進于北堂。
顧揖梁公,意甚輕簡。
公因啟姨曰:「某今為相,表弟有何樂從,願悉力以從其旨。
」姨曰:「相自貴爾,有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
」公大慚而退。
姚崇為相,忽一日對于便殿,舉左足不甚輕利。
上曰:「卿有足疾耶?」崇曰:「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
」因前奏張說罪狀數百言。
上怒曰:「卿歸中書,宜宣與禦史中丞共按其事。
」而說未之知。
會朱衣吏報午後三刻,說乘馬先歸。
崇急呼禦史中丞李林甫以前诏付之。
林甫語崇曰:「說多智謀,是必困之,宜以劇地。
」崇搆曰:「丞相得罪,未宜太逼。
」林甫曰:「公必不忍耶!說當無害。
」林甫正将诏付于禦史,中路以馬墜告假,說之未遭崇搆也。
前旬月,有敎授書生私通于侍婢最寵者,會擒得奸狀以聞于說,說怒甚,将窮獄于京兆尹。
書生勵聲曰:「覩色不能禁,亦人之常情也。
公貴為相,豈無緩急有用人乎?靳于一婢女耶?」說奇其言而釋之,以侍兒與歸。
書生一遁迹去,旬月餘無所聞知。
忽一日直訪于說,憂色滿面,且言:「某感公之恩,思有謝者久之。
今方聞公為姚相國所搆,外獄将具,公不知之,危将至矣。
某願得公平生所寶者,用計于九公主,必能立釋之。
」說因自曆指狀所寶之物,書生告雲未足解公之難。
又凝思久之,忽曰:「近有雞林郡夜明簾為寄信者。
」書生曰:「吾事濟矣。
」因請手劄數行,懇以情言,遂急趍出,逮夜始及九公主邸第,書生具以說旨言之,兼用簾為贽,且請公主曰:「上獨不念在東宮時,思必始終恩加張丞相乎?而今反用快不利張丞相之心耶?」明旦公主入谒,具為奏之。
上感動,急命高力士就禦史台宣前所按事并宜罷之。
書生亦不再見張丞相矣。
太尉衛國公為并州從事,到職未旬月,忽有王山人者詣門請谒,公命與坐,乃曰:「某善按冥也。
」公初未之奇,因請正寝備幾案紙筆香水而已。
因令垂簾靜伺之,生與公偕坐于西庑下。
頃之,王生曰:「可驗矣。
」紙上書八字甚大,且有楷注曰:「位極人臣,壽六十四。
」王生遽請歸,竟不知所去。
及會昌朝,三策一品,薨于海南,果符王生所按之年。
衛公長慶中在浙右,會有漁人于秦淮垂機網下深處,忽覺力舉異于常時。
及斂就水次,卒不獲一鱗。
忽得古銅鏡可尺餘,光浮于波際。
漁人驚取照之,曆曆盡見五藏六府,營脈動竦駭神魄,因腕戰而墜。
漁人偶話于舍旁,遂乃聞之于公,盡周歲萬計窮索水底,終不複得。
物之異聞 雷公鏁 辟塵犀簪 煖金魚袋 青龍皮 鄱陽王墓中自動墨研 口中軟杖子 龍腦香昆侖子 元先生贈韋丹尚書鲛鮹 镂白玉香囊并玉鏁子長三尺餘 異竹篾長二百餘尺 黃楊枕文有仙人乘龍形 張公洞翠碧石枕疑中藏上藥 海蝦蟆牙漢時大司馬郎小雎牙象子腹中成二佛象各一軸 桃源洞中仙人棊子 不生澀鐵腰帶 韋殼尚書夢中所得軟羅缬巾 西蜀織成蘭亭 罽賓國黃金衣 筆管上镂盧思道《燕行歌》 拂林國雕紫文馬腦如小合底寫國王白頤上又小貌亦類之 白玉劍長二尺餘 已上二十一物皆得其所自,或經目識,客有疑問,悉用條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