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書癸
關燈
小
中
大
危亟。
李氏每見母飲,即飲,母食或嘔涎唾,并皆嘗之。
無幾亡,李氏自刺血母臂上以為記,其至性如此。
其年,又廬州巢縣百姓張進昭,母先患,刺左手落,經一十三年乃亡。
殡後,進昭自截左腕,廬于墓側。
十宅諸王多解音聲,倡優百戲皆有之,以備上幸其院,迎駕作樂,禁中呼為“樂音郎君”。
歸少師崇敬。
宅子弟極多,大都不喜肥者。
或有之,則庭立之,送歸藍田,供筍蕨,體減方還。
多時則妳監泣告,俾歸澣濯。
宣皇于内中置杖,内官有過,多杖之延英。
宰臣谏之,上曰:“此朕家臣,杖之何妨。
如卿等奴仆有過,不可不決。
” 大中酷好科名,帝于内中題鄉貢進士李道龍。
内官近多知書,自文、宣二帝。
李朱崖,武皇朝為相,勢傾朝野。
及得罪譴斥,人為作詩雲:“蒿棘深春衛國門,九年于此盜乾坤。
兩行密疏傾天下,一夜陰謀達至尊。
肉視具僚忘匕筯,氣吞同列削寒溫。
當時誰是承恩者,肯有馀波達鬼村。
”又一首雲:“氣勢淩雲威觸天,權傾諸夏力排山。
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龍髯無路攀。
畫閣不開梁燕去,朱門罷掃乳鴉還。
千岩萬壑應惆怅,流水斜陽出武關。
”此溫飛卿詩也。
歸登書《經山碑》,是崔元翰文,唯稱此“龜字”。
高祖朝,嚴甘羅武功人,行劫為吏所拘。
上謂曰:“汝何為作賊?”甘羅對曰:“饑寒交切,所以為盜。
”上曰:“吾為汝君,使汝窮乏,吾之罪也。
”赦之。
鄭仁表,泊之次子,仁規之弟。
恃才傲物,士人薄之。
自謂門地人物文章具美,常曰:“天瑞有五色雲,人瑞有鄭仁表。
” 僖皇即位,蕭仿、崔彥昭秉政,素惡劉邺,乃罷邺知政事,出為淮南節度使。
是日邺押班宣麻,通事引邺内殿謝,不及笏記。
邺自撰十馀句,語曰:“霖雨無功,深愧代天之用;煙霄失路,未知歸骨之期。
”帝為之恻然。
邺,三複之子,贊皇門人也。
甯王薨,冊讓皇帝,凡圹内置千味食。
監護使裴耀卿奏曰:“尚食所料水陸等味一千馀種,每色瓶盛,安于藏内,皆是非時瓜果,及馬牛驢犢獐鹿肉,并諸藥酒三十馀色,儀注禮儀,并無所憑。
”遂減省之。
張循憲為侍禦史。
長安中為河東采訪使,薦蒲州人張嘉貞材堪憲官,請以己官秩授之。
則天見,垂簾與之語。
嘉貞奏曰:“以臣草萊,得入谒九重,是千載一遇也。
咫尺之間,如隔雲霧,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
”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察禦史。
郭太後貴極終八朝:代之外孫,德之外生,順之親婦,憲之皇後,穆之母,敬、文、武三帝祖母。
建中中,戴竿三原婦人王大娘,首戴二十八人而走。
大曆年中,河南尹相裡造剝洛陽尉苗登有尾長二尺馀。
賈耽為滑州節度使。
酸棗縣有一下俚婦,事姑不敬。
姑年甚老無目,晨飧,婦以餅裹犬糞授姑,姑食覺異,留之。
其子出還,姑問其子:“此何?向者婦與吾食。
”其子仰天大哭。
有頃雷震發,若有人截婦人首,以犬首續之。
耽令牽行于境内,以戒不孝者。
時人謂之“犬頭婦”。
李佑為淮西将,元和十二年送款歸國。
裴令公破元濟入城,漢軍有剝婦人衣至裸體者。
佑婦姜氏,懷妊五月,為亂卒所劫,以刀劃其腹,姜氏氣絕踣地。
佑歸見之,腹開尺馀,因脫衣襦裹歸。
一夕複蘇,傅以神藥,滿十月生一男。
朝廷以佑歸國功,授一子官,字曰行循。
年三十馀,為南海節度,罷歸,卒于道。
河東裴章者,其父胄嘗鎮荊州。
門僧昙照道行甚高,能知休咎。
章幼時為照所重,言其官班位望,過于其父。
章弱冠,父為娶妻李氏女。
及四十馀,章從職太原,棄妻于洛中,過門不入,别有所牽。
李氏自感其薄,常褐衣髽髻,讀佛書蔬食。
又十年,嚴绶尚書自荊州移鎮太原,昙照随之。
章因見照叙舊,久之謂曰:“貧道五十年前言郎君必貴,今則皆不何也?”章自以薄妻之事啟之,照曰:“夫人生魂訴于上帝,以非命處君。
”後旬日,為其下以刃劃腹于浴器中,五髒堕,傷風遂死。
王缙為相,為妾造寶應寺,宏麗無比,為識者所嗤。
鄭覃曆官三十馀任,未嘗出都門,便登相位,以至于終。
貞元初,丹陽令王瓊,三年調集,遭黜落。
瓊甚惋憤,乃赍百金,詣茅山道士葉虛中,求奏章以問吉兇。
虛中年九十馀,強為奏之。
其章随香煙上天,缥缈不見,食頃複堕地,有朱書批其末雲:“受金百兩,折祿三年。
枉殺二人,死後處分。
”後一歲,無疾而卒。
太宗文皇帝虬須上可挂一弓。
唐李佐,山東名族。
年少時,因安史亂,失其父。
後擢第有令名,為京兆少
李氏每見母飲,即飲,母食或嘔涎唾,并皆嘗之。
無幾亡,李氏自刺血母臂上以為記,其至性如此。
其年,又廬州巢縣百姓張進昭,母先患,刺左手落,經一十三年乃亡。
殡後,進昭自截左腕,廬于墓側。
十宅諸王多解音聲,倡優百戲皆有之,以備上幸其院,迎駕作樂,禁中呼為“樂音郎君”。
歸少師崇敬。
宅子弟極多,大都不喜肥者。
或有之,則庭立之,送歸藍田,供筍蕨,體減方還。
多時則妳監泣告,俾歸澣濯。
宣皇于内中置杖,内官有過,多杖之延英。
宰臣谏之,上曰:“此朕家臣,杖之何妨。
如卿等奴仆有過,不可不決。
” 大中酷好科名,帝于内中題鄉貢進士李道龍。
内官近多知書,自文、宣二帝。
李朱崖,武皇朝為相,勢傾朝野。
及得罪譴斥,人為作詩雲:“蒿棘深春衛國門,九年于此盜乾坤。
兩行密疏傾天下,一夜陰謀達至尊。
肉視具僚忘匕筯,氣吞同列削寒溫。
當時誰是承恩者,肯有馀波達鬼村。
”又一首雲:“氣勢淩雲威觸天,權傾諸夏力排山。
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龍髯無路攀。
畫閣不開梁燕去,朱門罷掃乳鴉還。
千岩萬壑應惆怅,流水斜陽出武關。
”此溫飛卿詩也。
歸登書《經山碑》,是崔元翰文,唯稱此“龜字”。
高祖朝,嚴甘羅武功人,行劫為吏所拘。
上謂曰:“汝何為作賊?”甘羅對曰:“饑寒交切,所以為盜。
”上曰:“吾為汝君,使汝窮乏,吾之罪也。
”赦之。
鄭仁表,泊之次子,仁規之弟。
恃才傲物,士人薄之。
自謂門地人物文章具美,常曰:“天瑞有五色雲,人瑞有鄭仁表。
” 僖皇即位,蕭仿、崔彥昭秉政,素惡劉邺,乃罷邺知政事,出為淮南節度使。
是日邺押班宣麻,通事引邺内殿謝,不及笏記。
邺自撰十馀句,語曰:“霖雨無功,深愧代天之用;煙霄失路,未知歸骨之期。
”帝為之恻然。
邺,三複之子,贊皇門人也。
甯王薨,冊讓皇帝,凡圹内置千味食。
監護使裴耀卿奏曰:“尚食所料水陸等味一千馀種,每色瓶盛,安于藏内,皆是非時瓜果,及馬牛驢犢獐鹿肉,并諸藥酒三十馀色,儀注禮儀,并無所憑。
”遂減省之。
張循憲為侍禦史。
長安中為河東采訪使,薦蒲州人張嘉貞材堪憲官,請以己官秩授之。
則天見,垂簾與之語。
嘉貞奏曰:“以臣草萊,得入谒九重,是千載一遇也。
咫尺之間,如隔雲霧,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
”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察禦史。
郭太後貴極終八朝:代之外孫,德之外生,順之親婦,憲之皇後,穆之母,敬、文、武三帝祖母。
建中中,戴竿三原婦人王大娘,首戴二十八人而走。
大曆年中,河南尹相裡造剝洛陽尉苗登有尾長二尺馀。
賈耽為滑州節度使。
酸棗縣有一下俚婦,事姑不敬。
姑年甚老無目,晨飧,婦以餅裹犬糞授姑,姑食覺異,留之。
其子出還,姑問其子:“此何?向者婦與吾食。
”其子仰天大哭。
有頃雷震發,若有人截婦人首,以犬首續之。
耽令牽行于境内,以戒不孝者。
時人謂之“犬頭婦”。
李佑為淮西将,元和十二年送款歸國。
裴令公破元濟入城,漢軍有剝婦人衣至裸體者。
佑婦姜氏,懷妊五月,為亂卒所劫,以刀劃其腹,姜氏氣絕踣地。
佑歸見之,腹開尺馀,因脫衣襦裹歸。
一夕複蘇,傅以神藥,滿十月生一男。
朝廷以佑歸國功,授一子官,字曰行循。
年三十馀,為南海節度,罷歸,卒于道。
河東裴章者,其父胄嘗鎮荊州。
門僧昙照道行甚高,能知休咎。
章幼時為照所重,言其官班位望,過于其父。
章弱冠,父為娶妻李氏女。
及四十馀,章從職太原,棄妻于洛中,過門不入,别有所牽。
李氏自感其薄,常褐衣髽髻,讀佛書蔬食。
又十年,嚴绶尚書自荊州移鎮太原,昙照随之。
章因見照叙舊,久之謂曰:“貧道五十年前言郎君必貴,今則皆不何也?”章自以薄妻之事啟之,照曰:“夫人生魂訴于上帝,以非命處君。
”後旬日,為其下以刃劃腹于浴器中,五髒堕,傷風遂死。
王缙為相,為妾造寶應寺,宏麗無比,為識者所嗤。
鄭覃曆官三十馀任,未嘗出都門,便登相位,以至于終。
貞元初,丹陽令王瓊,三年調集,遭黜落。
瓊甚惋憤,乃赍百金,詣茅山道士葉虛中,求奏章以問吉兇。
虛中年九十馀,強為奏之。
其章随香煙上天,缥缈不見,食頃複堕地,有朱書批其末雲:“受金百兩,折祿三年。
枉殺二人,死後處分。
”後一歲,無疾而卒。
太宗文皇帝虬須上可挂一弓。
唐李佐,山東名族。
年少時,因安史亂,失其父。
後擢第有令名,為京兆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