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書丁

關燈
、安期、羨門等遊處。

    ”坐此為人所譏。

     王起,太和中,文皇頗重之,曾為詩寫于太子之笏。

     高骈在維揚,曾遣使緻書于浙西周寶曰:“伏承走馬,已及奔牛。

    今附虀一瓶、葛粉十斤,以充道路所要。

    ”蓋諷其為虀粉矣。

     李山甫,鹹通中不第,後流落河朔,為樂彥祯從事。

    多怨朝廷之執政,嘗有詩雲:“勸君不用誇頭角,夢裡輸赢總未真。

    ” 張佑字承吉,有三男一女,桂子、椿兒、椅兒。

    桂子、椿兒皆物故,唯女與椅在。

    椅兒名虎望,亦有詩。

    後求濟于嘉興監裴弘慶,署之冬瓜堰官,望不甘。

    慶曰:“佑子之守冬瓜,所謂過分。

    ” 陳夷行、鄭覃在相,請經術孤單者進用。

    李珏與楊嗣複論地胄,詞彩者居先。

    每延英議政,率先矛盾,無成政,但寄之頰舌而已。

     康子元,越人,念《易》數千遍,行坐不釋卷。

    開元中,張說薦為麗正學士。

     元行沖在太常,有人于古墓得銅器,似琵琶而身正圓,人無識者。

    沖曰:“此阮鹹琵琶也。

    ”乃令匠人以木為之,至今乃有。

     大中十二年七月十四日,三更三點追朝,唯宰臣夏侯孜獨到衙,以大夫李景讓為西川節度使。

    時中元假,通事舍人無在館者。

    麻按既出,孜受麻畢,乃召當直中書舍人馮圖宣之,捧麻皆兩省胥吏。

    自此始令通事舍人休浣,亦在館俟命。

     故事,京兆尹在私第,但奇日入府,偶日入遞院。

    崔郢大中中為京兆尹,囚徒逸獄,始命造廨宅,京尹不得離府。

    後郢敗,韋澳自内署面授京尹,賜度支錢二萬索,令造府宅。

     鹹通六年,放宮人沈氏養親。

    沈氏入宮五十八年,有父居□水,年一百一十,母年九十五,因為築室而居。

    頒金帛碓碨,敕本縣放科役,終沈氏之世。

     杜羔妻劉氏,善為詩。

    羔累舉不第,将至家,妻先寄詩與之曰:“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來時近夜來。

    ”羔見詩,即時回去。

    尋登第,妻又寄詩雲:“長安此去無多地,郁郁蔥蔥隹氣浮。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處樓?” 令狐□在相,擢裴坦自楚州刺史為職方郎中知制诰。

    裴休以坦非才,拒之,不勝。

    及坦上事,谒謝于休,休曰:“此乃首台謬選,非休力也。

    ”立命肩輿便出。

    兩閣老吏雲:“自有中書,未有此事。

    ”至坦主貢,擢休之子宏上第。

    時人雲:“欲蓋而彰。

    ”此之謂也。

     崔慎由鎮西川,有異人張叟者,與迹熟,因謂之曰:“今四十無子,良可懼也。

    ”叟曰:“為公求之。

    惟終南翠微寺有僧,絕粒五十五年矣。

    君宜遺之服玩,若愛而受之,則其嗣也。

    ”崔如其言,遺以服玩,果受之。

    僧尋卒,遂生一男。

    叟複相之曰:“貴則過公,恐不得其終。

    ”因字曰衲僧,又雲缁郎。

    即允也。

     陽城出道州,太學生二百七十人詣阙乞留,疏不得上。

     天祐元年八月,前曲沃令高沃納史館書籍三百六十卷,授監察,賜绯。

     張裼尚書收晉州,外貯營妓,生子曰仁龜,乃與張處士為假子,居江淮間。

    後裼死,仁龜方還長安,雲江淮郎君。

    至家,皆愕然,蘇夫人收之,齒諸兄之列。

    仁龜後以進士成名,曆侍禦史,因奉使江浙而死。

     關圖有一妹,有文學,善書劄。

    圖嘗語同僚曰:“某家有一進士,所恨不栉耳。

    ”後适常氏,修之母也。

    修,鹹通六年登科。

     張說女嫁盧氏,為其舅求官,說不語,但指搘床龜而示之。

    女歸告其夫曰:“舅得詹事矣。

    ” 李紳在維揚日,有舉子訴揚子江舟子不渡,恐失試期。

    紳判雲:“昔在風塵,曾遭此輩。

    今之多幸,得以相逢,各抛付揚子江。

    ”其苛急也如此,後因科蛤,為屬邑令所抗雲:“奉命取蛤,且非其時,嚴冬冱寒,滴水成凍。

    若生于淺水,則猶可涉胫而求;既處于深潭,非沒身而不敢。

    貴賤則異,性命不殊。

    ”紳大慚而止,終以吳湘獄仰藥而死。

     劉三複能記三生事,雲:“曾為馬,馬常患渴,望驿而嘶,傷其蹄則連心痛。

    ”後三複乘馬,過硗确之地,必為緩辔,有□石必去之。

     嚴憚字子重,善為詩,與杜牧友善。

    皮、陸常愛其篇什。

    有詩雲:“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

    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七上不第,卒于吳中。

     于志甯為仆射,與修史,恨不得學士。

    來濟為學士,恨不得修史。

     大中中,于琮選尚永福公主,忽中寝。

    洎審旨,上曰:“朕此女子因與之會食,對朕辄折匕箸,情性如此,恐不可為士大夫妻。

    ”尋改尚廣德公主。

     鹹通六年,滄州鹽院吏趙□犯罪,至死。

    既就刑,有女請随父死,雲:“七歲母亡,蒙父私鹽官利衣食之。

    今父罪彰露,合随其法。

    ”鹽院官崔據義之,遂具以事聞。

    诏哀之,兼減父之死。

    又泣曰:“昔為父所生,今為官所賜,誓落發奉佛,以報君王。

    ”因于懷中出刃,立截其耳以示信。

    既而侍父減死罪之刑,疾愈,遂歸浮圖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