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
戶閉便聞人行,如著木屐聲,看則無所見。
如此甚數。
二十八年三月,舉家悉得時病,既而漸差。
劉元字幼祖,少與武帝善,而輕何無忌,遂不相得。
乃去遊吳郡虎邱山,必欲留焉。
夜臨風長嘯,對月鼓琴,于劍池上忽聞環音,一女子衣紫羅之衣,垂钿帶,謂元曰:“吳王愛女,願來相訪。
”元曰:“吳王愛女,豈非韓重妻紫玉耶?”遂與元偕行,謂元曰:“聞君與劉裕相得,裕是王者,然與何無忌不美。
此人恐為君患。
若北還仕魏朝官,亦不減牧伯。
”言旋忽不見,乃在一大陵松樹下約去虎邱三裡許,元乃北去仕魏,累官青州刺史。
元嘉二十年,王懷之丁母憂。
墓畢,忽見樹上有妪,頭戴大,身披白羅裙,足不踐柯亭然虛立。
還家叙,述其女遂得暴疾,面乃變作向樹杪鬼狀,乃與麝香服之,尋複如常。
世雲麝香辟惡,此其驗也。
元嘉中魏郡張承吉息元慶年十二,見一鬼長三尺,一足而鳥爪,背有鱗甲,來招元慶。
恍惚如狂,遊走非所。
父母撻之,俄聞空中雲:“是我所教,幸勿與罰。
”張有二卷羊中敬書,忽失所在,鬼于梁上擲還一卷,少裂壞,乃為補治。
王家嫁女就張借,(疑有缺)鬼求紙筆代答。
張素工巧,嘗造一彈弓,鬼借之,明日送還而皆折壞。
元嘉中,颍川宋寂晝忽有一足鬼長三尺,遂為寂驅使,欲與鄰人ヅυ而無五木,鬼乃取刀斫庭中楊枝于戶間,作之即燒灼,黑白雖分明但樸耳。
元嘉十二年,長山郭悖病亡。
後兒孫見悖著帻布裙,在靈床上呼孫,與語雲:“今得七日假,假滿将去。
二小鬼捉幞在門,可就取也。
”孫求幞即得。
人雲:“汝叔從都還,得犁钅辟,可試取看。
”便以呈之,仍以兩鐵鉗加蒼蒼作聲,語孫曰:“我無複歸緣。
”從此而絕。
黃州治下有黃父鬼,出則為祟,所著衣袷皆黃。
至人家張口而笑,必得疫疠,長短無定,随籬高下,自不出。
已十餘年,土俗畏怖,惶恐不絕。
廬陵人郭慶之有家生婢,名采薇,年少有美色。
宋孝建年中忽有一人自稱山靈,如人裸身形,長丈餘,胸臂皆有黃色,膚貌端潔,言音周正,呼為黃父鬼,來通此婢。
婢雲:意事如人。
鬼遂數來,常隐其身。
時或露形,形變無常,乍大乍小,或似煙氣,或為石,或為小鬼,或為婦人,或如鳥獸足迹,或如人長二尺許,或似鵝迹,掌大如盤,開戶閉牖,其入如神,與婢戲笑如人也。
元嘉十四年,徐道饒忽見一鬼自言是其先人。
于時冬日,天氣清朗,先積稻屋下,雲汝明日可曝谷。
天方大雨,未有晴時,饒從其教,鬼亦助辇,後果霖雨。
時有見者,形如猕猴。
饒就道士請符,懸著窗中,見便大笑雲:“欲以此斷我,我自能從狗窦中入。
”雖則此語而不複進。
經數日,歎雲:“徐叔寶來,吾不宜見之。
”後日果至,于是遂絕。
安定梁清字道修,居揚州右尚方間桓徐州故宅。
元嘉十四年二月,數有異光,仍聞擘蘿聲。
令婢子松羅往看,見一人問,雲:“姓華名芙蓉,為六甲至尊所使,從太微紫宮下來過舊居。
”乃留不去。
或鳥頭人身,舉面是毛,擲灑糞穢,引弓射之,應弦而滅,并有绛汁染箭。
又睹一物形如猴,懸在樹标,令人刺中,其體堕地淹沒,經日反從屋上跛行,就婢乞食,團饣卞授之,頓造二升。
經日衆鬼群至,醜惡不可稱論。
松羅床帳塵石飛揚,累晨不息。
婢采菊,路逢一鬼,著衣帻乘馬,衛從數十,謂采菊曰:“我是天上仙人,勿名作鬼。
”問:“何以恒擲穢污?”答曰:“糞污者,錢财之象也。
投擲者,速遷之征也。
”頃之,清果為揚武将軍、北魯郡太守。
清厭毒既久,乃呼外國道人波羅ふ誦咒文,見諸鬼怖懼,逾垣穴壁而走,皆作鳥聲,于此都絕。
在郡少時,夜中松羅複見威儀器械人衆數十一人,戴帻送書,粗紙有七十許字,筆迹婉媚,遠拟羲、獻。
又歌雲:坐侬孔雀樓,遙聞鳳凰鼓。
下我鄒山頭,仿佛見梁魯。
鬼有叔操喪,哭泣答吊,不異世人。
鬼傳教,曾乞松羅一函書,題雲:故孔修之死罪白箋,以吊其叔喪,叙緻哀情,甚有铨次。
複雲近往西方見一沙門,自名大摩刹,問君消息,寄五丸香以相與之。
清先奉使敦煌,憶見此僧。
清有婢産,于此遂絕。
句章人吳平,州門前忽生一株青桐樹,上有謠歌之聲。
平惡而斫殺。
平随軍北征,首尾三載,死桐自還立于故根之上。
又聞樹巅空中歌曰:死桐今更青,吳平尋當歸。
适聞殺此樹已複有光輝,平尋複歸如見。
戶閉便聞人行,如著木屐聲,看則無所見。
如此甚數。
二十八年三月,舉家悉得時病,既而漸差。
劉元字幼祖,少與武帝善,而輕何無忌,遂不相得。
乃去遊吳郡虎邱山,必欲留焉。
夜臨風長嘯,對月鼓琴,于劍池上忽聞環音,一女子衣紫羅之衣,垂钿帶,謂元曰:“吳王愛女,願來相訪。
”元曰:“吳王愛女,豈非韓重妻紫玉耶?”遂與元偕行,謂元曰:“聞君與劉裕相得,裕是王者,然與何無忌不美。
此人恐為君患。
若北還仕魏朝官,亦不減牧伯。
”言旋忽不見,乃在一大陵松樹下約去虎邱三裡許,元乃北去仕魏,累官青州刺史。
元嘉二十年,王懷之丁母憂。
墓畢,忽見樹上有妪,頭戴大,身披白羅裙,足不踐柯亭然虛立。
還家叙,述其女遂得暴疾,面乃變作向樹杪鬼狀,乃與麝香服之,尋複如常。
世雲麝香辟惡,此其驗也。
元嘉中魏郡張承吉息元慶年十二,見一鬼長三尺,一足而鳥爪,背有鱗甲,來招元慶。
恍惚如狂,遊走非所。
父母撻之,俄聞空中雲:“是我所教,幸勿與罰。
”張有二卷羊中敬書,忽失所在,鬼于梁上擲還一卷,少裂壞,乃為補治。
王家嫁女就張借,(疑有缺)鬼求紙筆代答。
張素工巧,嘗造一彈弓,鬼借之,明日送還而皆折壞。
元嘉中,颍川宋寂晝忽有一足鬼長三尺,遂為寂驅使,欲與鄰人ヅυ而無五木,鬼乃取刀斫庭中楊枝于戶間,作之即燒灼,黑白雖分明但樸耳。
元嘉十二年,長山郭悖病亡。
後兒孫見悖著帻布裙,在靈床上呼孫,與語雲:“今得七日假,假滿将去。
二小鬼捉幞在門,可就取也。
”孫求幞即得。
人雲:“汝叔從都還,得犁钅辟,可試取看。
”便以呈之,仍以兩鐵鉗加蒼蒼作聲,語孫曰:“我無複歸緣。
”從此而絕。
黃州治下有黃父鬼,出則為祟,所著衣袷皆黃。
至人家張口而笑,必得疫疠,長短無定,随籬高下,自不出。
已十餘年,土俗畏怖,惶恐不絕。
廬陵人郭慶之有家生婢,名采薇,年少有美色。
宋孝建年中忽有一人自稱山靈,如人裸身形,長丈餘,胸臂皆有黃色,膚貌端潔,言音周正,呼為黃父鬼,來通此婢。
婢雲:意事如人。
鬼遂數來,常隐其身。
時或露形,形變無常,乍大乍小,或似煙氣,或為石,或為小鬼,或為婦人,或如鳥獸足迹,或如人長二尺許,或似鵝迹,掌大如盤,開戶閉牖,其入如神,與婢戲笑如人也。
元嘉十四年,徐道饒忽見一鬼自言是其先人。
于時冬日,天氣清朗,先積稻屋下,雲汝明日可曝谷。
天方大雨,未有晴時,饒從其教,鬼亦助辇,後果霖雨。
時有見者,形如猕猴。
饒就道士請符,懸著窗中,見便大笑雲:“欲以此斷我,我自能從狗窦中入。
”雖則此語而不複進。
經數日,歎雲:“徐叔寶來,吾不宜見之。
”後日果至,于是遂絕。
安定梁清字道修,居揚州右尚方間桓徐州故宅。
元嘉十四年二月,數有異光,仍聞擘蘿聲。
令婢子松羅往看,見一人問,雲:“姓華名芙蓉,為六甲至尊所使,從太微紫宮下來過舊居。
”乃留不去。
或鳥頭人身,舉面是毛,擲灑糞穢,引弓射之,應弦而滅,并有绛汁染箭。
又睹一物形如猴,懸在樹标,令人刺中,其體堕地淹沒,經日反從屋上跛行,就婢乞食,團饣卞授之,頓造二升。
經日衆鬼群至,醜惡不可稱論。
松羅床帳塵石飛揚,累晨不息。
婢采菊,路逢一鬼,著衣帻乘馬,衛從數十,謂采菊曰:“我是天上仙人,勿名作鬼。
”問:“何以恒擲穢污?”答曰:“糞污者,錢财之象也。
投擲者,速遷之征也。
”頃之,清果為揚武将軍、北魯郡太守。
清厭毒既久,乃呼外國道人波羅ふ誦咒文,見諸鬼怖懼,逾垣穴壁而走,皆作鳥聲,于此都絕。
在郡少時,夜中松羅複見威儀器械人衆數十一人,戴帻送書,粗紙有七十許字,筆迹婉媚,遠拟羲、獻。
又歌雲:坐侬孔雀樓,遙聞鳳凰鼓。
下我鄒山頭,仿佛見梁魯。
鬼有叔操喪,哭泣答吊,不異世人。
鬼傳教,曾乞松羅一函書,題雲:故孔修之死罪白箋,以吊其叔喪,叙緻哀情,甚有铨次。
複雲近往西方見一沙門,自名大摩刹,問君消息,寄五丸香以相與之。
清先奉使敦煌,憶見此僧。
清有婢産,于此遂絕。
句章人吳平,州門前忽生一株青桐樹,上有謠歌之聲。
平惡而斫殺。
平随軍北征,首尾三載,死桐自還立于故根之上。
又聞樹巅空中歌曰:死桐今更青,吳平尋當歸。
适聞殺此樹已複有光輝,平尋複歸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