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吏部題,各省題薦人員,原令其作速起程。

    今陝西李、王弘撰,江南汪琬、張九徵、周慶、曾彭貴、潘耒、嵇宗孟、張新标、吳元龍、蔡方炳,直隸杜越、範必英,浙江應抽謙,山西範高阝鼎,江西魏禧并以疾辭。

    陝西李因笃以母老辭。

    相應咨催赴京。

    得旨,李因笃等既經諸臣以學問淵通文藻瑰麗薦舉,該督撫作速起送來京,以副朕求賢至意。

     韓湘岩觀察宰江南,俸滿抵京。

    餘嘗晤于舅氏齋中。

    軀幹豐重,而言語清快。

    象緯醫蔔諸術藝,無不精核貫穿。

    見餘方髫歲喜弄文墨,出所著《滑疑集》見贈。

    集中如貌左、貌國語、貌韓非子、貌莊、貌《史記》,具有神似處。

    所雲貌者微詞也。

    酒酣,益自矜,告餘雲:“青田劉誠意後,區區一人而已。

    ”語罷狂笑不已,其自負如此。

     朱竹謂偶吏目桓所選元詩為獨開生面,而以缺七言絕句為憾。

    餘嘗欲補之而未就也。

    因憶文淵閣校四庫書,所閱元人詩佳者辄錄存。

    多《四朝詩選》、《元文類》、《宋元詩會》、《元詩體要》、《元風雅》、《元詩選》、《元詩癸》集中所未載者。

    将來合諸集甄綜之,以複吏目舊觀。

    竹翁其許我乎。

    艾性夫《春溪》雲:晚溪晴穩麥風斜,橋影傾欹水見沙。

    十裡荒陂自春色,一雙涑楊花。

    雨香雲嫩散春泥,細草初肥綠滿溪。

    無數落花莺背上,避人都入柳陰啼。

    《題僧閣》雲:蘆竹叢高舊石闌,菩提香遠出林端。

    雁聲忽斷梧桐雨,草閣秋深倚暮寒。

    張觀光《聞角》雲:誰送寒聲入夢中,遙知人在戍樓東。

    明朝梅嶺花飛雪,未必都因昨夜風。

    《江景》雲:寒生雁背天将雪,冷入魚腮水欲冰。

    釣艇歸來江路暝,舟人分火點漁燈。

    王奕《過江》雲:玉勒金台逐去塵,十年多少渡江民。

    中流試扣金山老,曾有深衣過魯人。

    楊弘道《迎祥觀即事》雲:牽牛延蔓覆檐青,涼氣著人如酒醒。

    天外晚風收積雨,石爐燈水白泠泠。

    尹廷高《江鄉夜興》雲:極浦霜清雁打圍,漁燈明滅水煙微。

    天寒想是鲈魚少,犬吠空江船夜歸。

    釋大《題孤嶼圖》雲:澹煙疏樹月朦胧,路隔寒潮斷複通。

    添個茅庵分住我,明年飛錫海門東。

    侯充中《汴梁郊行》雲:大梁城下草連雲,千古河山對夕曛。

    一掬賈生憂國淚,西風吹上信陵墳。

    劉鹗《九日峽江舟中》雲:秋風如此客辭家,重理平生舊帽紗。

    不是故山無白酒,年年奔走負黃花。

    宋無《山中》雲:半嶺松聲樵客分,一溪春草鹿成群。

    采芝人入翠微去,丹竈石壇空白雲。

    《詠蘭》雲:分向湘山半野蒿,偶并青草入離騷。

    清名悔出群芳上,不入離騷更自高。

    洪焱祖《中秋宿貴義嶺無月》雲:亂山深處遇中秋,隻有風湍拍石頭。

    賴是今宵無月色,若令月出轉添愁。

    唐元皆《春亭》雲:自家意思窗前草,滿目紅酣川上花。

    十二闌幹風雨霁,有人來此岸烏紗。

    李存《贈賣楮士》雲:門前柿葉未堪書,窗外芭蕉雨後疏。

    正恨新詩沒題處,故人攜紙過庭除。

    朱希顔《自題》雲:乘興風波萬裡遊,清如王子泛扁舟。

    早知鲸背推敲險,悔不來時隻跨牛。

    周伯琦《夜坐偶成》雲:清夜嚴城玉漏遲,杏花疏影散書帷。

    紅塵不到揚雄宅,石鼎焚香讀楚詞。

    納新《京城春日》雲:官閘冰消綠漫堤,落花流水五門西。

    黃鹂不管春深淺,飛入南城樹上啼。

    張仲聲《壁上小景》雲:半林斜日帶晴霞,仿佛柴桑處士家。

    千裡田園歸未得,隻疑北地有黃花。

    陳镒《道經東崖砦》雲:荒村寂寞兩三家,故壘東邊石徑斜。

    岩樹不知人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李繼本《對月同宗兄賦》雲:窗裡娟娟納月光,床頭顧影轉凄涼。

    束書幾日還山去,露坐彈琴秋樹傍。

    沈夢麟《湧金門即事》雲:湧金門外步陽春,舊日軒楹盡劫塵,卻笑柳州新燕子,飛來不識白頭人。

    同恕《歸棹》雲:沖煙去即比鄰共,載月歸時老稚迎。

    魚少水多生事了,一溪晴碧有誰争。

    張仲深《溪上》雲:溪南溪北燕交飛,溪上人家客未歸。

    翠壁夜聞山鳥叫,金爐燼冷水沈微。

    趙文展《亦周墓》雲:竹刺藤梢未易攀,一否紅酒酹荒菅。

    攜兒不敢高聲哭,僧錄新來住此山。

    王沂《看山》雲:昔年騎馬看青山,曾與青山共往還。

    今日君家亭子上,依然山在白雲間。

    《過潼關》雲:天風吹袖下雲台,玉井芙蓉為我開。

    行過潼關卻回望,半空飛翠逐人來。

    程端禮《閑步》雲:城上寒梅白雪花,城邊嫩柳黃金芽。

    平林望盡意不盡,回首城西日欲斜。

    胡行簡《青山白雲》雲:憶從扈從過居庸,北望迢迢萬玉峰。

    獨恨昆侖猶未識,至今長被白雲封。

    陳宜甫《老農》雲:老農村裡别無營,飽飯惟知樂太平。

    天子駕來應不顧,低頭鞭犢自春耕。

    陸文圭《早春》雲:草色青青沒燒痕,山川滿目酒盈樽。

    隻愁逋客回家日,先被春風緊閉門。

    《次伯機》雲:梅天風雨一江寒,失卻灘頭舊釣竿。

    自着漁蓑沽酒去,路逢賈客問長安。

    胡祗《玉堂偶成》雲:瓠籬蔬圃雨餘香,林影蟬聲午夢涼。

    一日閑情如兩日,閱書終日未殘陽。

    張之翰《聞雁》雲:燕中五見雁南下。

    今歲雁來餘始還。

    堪笑餘生不如雁,雁歸常在一年間。

    《宿柯亭》雲:好山似恨客西行,便比朝來減舊青。

    我自笑餘忙個甚,滿船風雨宿柯亭。

    王旭《雜詩》雲:東流江水不西還,六代興亡一夢間。

    行客有懷誰會得,鳳凰台上看東山。

    《南湖雨中》雲:氣涵雲外草堂虛,末風來午夢餘。

    起逐鄰翁上船去,藕花深處看叉魚。

    三年身不到江湖,慚愧煙波舊釣徒。

    今日扁舟複何處,卧聽風雨鬧黃蘆。

    荷葉青青水濕衣,南湖日暮采蓮歸。

    菱歌一曲風生浦,幾處沖煙白鳥飛。

    《有懷》雲:春風花落紫藤枝,正是山蔬可撷時。

    惆怅故園歸未得,興來空詠《采薇》詩。

    《晚步》雲:草沒行蹤一徑斜,西風開滿蒺藜花。

    行歌曳杖不知遠,轉過青林又幾家。

    宋禧《題畫》雲:松林日落碧雲開,野老溪頭坐石苔。

    隔岸好山招不到,一篙流水待誰來。

    滕安上《村居》雲:幽居一日勝兩日,故友十人無五人。

    村北樹陰餘畝大,肯來{般皿}礴樂閑身。

    王結《次韻》雲:折得寒桃雨後花,自憐白發照烏紗。

    陌頭楊柳撩春思,掩映茅亭賣酒家。

    耶律鑄《贈人》雲:不知何事傷遊子,漫折閑花盡日吟。

    轉覺忘機是啼鳥,靜依芳草說春心。

     汪鈍翁《題高季迪槎軒集》雲:按王文忠公《缶鳴集·序》雲,詩十二卷,九百三十七首。

    張子宜《哀辭·序》則雲:先生自類其詩千五百首。

    今考周氏本,總千有一首。

    其數與序不合。

    外又有是集十卷。

    詩七百二十三首。

    《姑蘇雜詠》一卷,詩一百二十三首,内惟五首重出。

    餘俱《缶鳴》所無。

    合集共得一千八百四十餘首。

    他如徐氏本雖名《大全》,而實轶去者多矣。

    《列朝詩選》于先生詩率取諸《缶鳴》、《大全》,豈猶未見是集耶。

    集為餘塾所藏,乃成化間張習企翺所刻也。

    今四庫書館祗《大全集》十八卷,外有《凫藻集古文》五卷。

    鈍翁所藏,不知歸于何所。

     李天生評許生洲《華嶽集》雲:“處處言情,卻處處是景。

    建安而後,惟杜少陵耳。

    公詩乃能之,則其推挹之者至矣。

    生洲督學秦中,得詩最富。

    所刻《華嶽集》是也。

    ”李天生所選訂。

    天生與生洲同膺鴻博之薦,氣誼尤笃,故說詩最合雲。

     施耦堂侍禦為詩人竹田之子,丙戌通籍,年已逾四十歲矣。

    以詩文自豪,尤精賞鑒。

    辨周秦物,絲毫不爽。

    賢士大夫皆樂與之遊。

    晚年風流放誕。

    優伶徵逐。

    酒觞絲竹,無日無之。

    故其所作,亦皆率情便意。

    較少年倜傥雄直諸篇什,如出兩人。

     覃溪先生告餘雲:“山谷學杜,所以必用逆法者。

    正因本領不能敵古人,故不得已而用逆也。

    若李義山學杜,則不必用逆,又在山谷之上矣。

    此皆詩家秘妙真訣也。

    今我輩又萬萬不及山谷之本領,并用逆亦不能。

    然則如之何而可?則且先<齒交>着牙忍性,不許用平下,不許直下,不許連下,此方可以入手。

    不然,則未有能成者也。

    ” 歸安吳隆元以散館歸班進士随軍營效力,議叙得會考司主事。

    雍正元年癸卯二月分校順天鄉試。

    至八月會試,仍充分校官。

    官已至翰林學士。

    即蒙特命隆元一人教習本科庶吉士,二年充江南正考官。

    旋以罪戍關外,卒于戍所。

    不數年間,升沈顯晦,變幻無常,皆非人能逆料。

    富貴利達之念,睹此可以稍釋矣。

     查隐君晚号海上迂人,居龍山。

    與黃梨洲、陸麗京雅意切靡刂,所著文二卷、詩二卷、詞一卷,皆其婿朱達裒集之者,非全本也。

    論古諸作,頗具卓識。

    讀之令人慨然。

     毛初晴選唐人試體詩,附載其裡人王錫數章,他手不與。

    矜重之抑已至矣。

    錫雜詠諸作,世盛傳稱,實多平近率直語。

    然其情閑緻逸,于此亦略見一斑。

     德清徐志莘雖由門蔭得官,殊不自矜貴,沾沾以詩自豪。

    生平向往眉山,下筆清辨滔滔。

    老年放浪溪山,與漁樵為侶。

    所作尤雄潔可喜。

    裘馬之氣,一洗而空。

     國朝書家無爵位而名著者,查二瞻為最,收藏家多秘惜之。

    餘觀所書詩句,亦清矯拔俗。

    惜其《種書堂遺稿》不可問矣。

     沈歸愚尚書雲:“郁植字大木,号東堂。

    江南太倉人,諸生。

    八歲應試,作《五倫論》。

    吳梅村祭酒見而奇之。

    既長,研窮古學,為王新城賞鑒。

    康熙己未以博學鴻詞薦,未應試卒。

    詩體裁盛唐,不落元和以下。

    讀《悲歌》六章,可以見其生平。

    而《吏牍鈔存》等書遺其名,當據此補之。

     師荔扉喜刻書,宰望江,令搜訪邑人龍宮允詩。

    半就淪沒,僅得《和蘇集》,梓而行之。

    卷首序多己未諸征士撰作,推許甚摯,惜未見其全也。

    世顧賞其《瓊花夢》、《芙蓉城傳奇》,何哉。

     徐東癡與顧亭林、王端士、費此度諸名士于康熙己未膺薦舉,俱辭不就試。

    王漁洋與東癡為中表兄弟,稱其詩近陶淵明、孟東野。

    辛亥秋,餘邀翁覃溪學士過筠圃草堂閱舊本書,有東癡、漁洋手校邊仲子詩本,内跋語二則,東癡墨書,漁洋朱書。

    學士摹成神似,今藏餘齋,題者甚衆。

     嚴海珊詠李副使詩,有“西涯衣缽委而去”語。

    又雲北地雖非西涯門人,然如王九思以仿西涯體中選。

    其餘諸子,多有親承指授者,皆奪于北地之炎。

    改轅背之,猶之北地背之也。

    子衡、孟獨抵排尤力。

    吳、楚繼起祧西涯祢北地皈依弗替者,石文隐、羅文肅、邵文莊數人耳。

    或海珊不知西涯為北地癸醜座主。

     餘于書肆買一畫冊,不著款。

    淡墨抒寫,得大癡山人筆意。

    及驗其私印。

    則崔華也。

    按華太倉人,漁洋山人分校所取士。

    詩亦清拔絕俗,為山人所稱許。

     餘嘗病《元史》最為谫陋,近日錢竹汀少詹《廿二史考異》中《元史》頗精詳。

    及觀仁和邵詹事遠平所輯《元史類編》,歎其為良史。

    而詹事叙錄中以和禮霍孫、赤老溫未立傳,後妃傳無徵緻憾。

    今世喜讀書熟悉有元一代朝章典故、能補訂此書者,吾不能不有望于淩仲子廣文、陳稽亭水部也。

     黃瑚初主吳梅村,繼主葉讠刃庵,嘗為二公代草。

    年三十八殁。

    後七年為康熙己未,诏内外臣僚舉博學鴻儒備顧問。

    葉學士主其事,首屈指及先生,而先生死矣。

    見《顧棟高傳》,顧于先生為表叔,其言自确。

    然則瑚實未列名薦牍。

    而《蒼岘先生文集》中乃謂葉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