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若有功行。
可作月台仙。
大抵勉人以忠孝誠信。
至八九十歲。
容貌不衰。
張十三公缺 蕪湖儲尉 建炎間。
太平州寇陸德叛。
燒劫居民。
殺害官吏。
蕪湖尉儲生。
竄避不及。
為賊黨縛去。
德自臨斬之。
已脫衣搦坐。
德見其頂有毫光三道出現。
乃釋之。
且令主邑事。
付以倉庫。
後盜平用此策勳改京官。
宣城僧祖勝雲。
儲尉每日誦圓覺經一部。
觀世音菩薩千聲。
率以為常。
以故獲果報。
得免橫逆。
鹳坑虎 羅源鹳坑村有一嶺。
不甚高。
上有平巅。
居民稱為簥上。
田家一婦嘗歸甯。
父母過其處。
見一虎蹲踞草中。
懼不得免。
立而呼之曰。
班哥。
我今省侍耶娘。
與爾無冤仇。
且速去。
虎弭耳竦聽。
遽曳尾趨險而行。
婦得脫。
世謂虎為靈物。
不妄傷人。
然此婦見鸷獸不怖悸。
乃能谕之以理。
亦難能也。
蔡主簿治寸白 蔡定夫戡之子康。
積苦寸白蟲為孽。
醫者使之碾槟榔細末。
取石榴根東引者。
煎湯調服之。
先炙肥豬肉一大脔。
置口内。
咽咀其津膏。
而勿食。
雲此蟲惟月三日以前。
其頭向上。
可用藥攻打。
餘日則頭向下。
縱有藥皆無益。
蟲聞肉香。
起咂啖之意。
故空群争赴之。
覺胸間如萬箭攻鑽。
是其候也。
然後飲前藥。
蔡悉如其戒。
不兩刻。
腹中鳴雷。
急奏廁。
蟲下如傾。
命仆以竿挑撥。
皆聯成串。
幾長數丈。
尚蠕蠕能動。
舉而抛于溪流。
宿患頓愈。
此方亦載楊氏集驗中。
蔡遊臨安。
為錢仲本說。
欲廣其傳以濟後人雲。
許客還債 許元惠卿。
樂平士人也。
其父夢有烏衣客來。
語曰。
吾昨貸君錢三百。
今以奉還。
未及問為何人及何時所負而覺。
明日思之。
殊不能曉。
平常蓄十餘鴨。
是日歸。
于數外見一黑色者。
小童以為他人家物。
約出之。
鴨盤旋憩于傍。
堕一卵乃去。
自是曆一月。
每日皆然。
凡誕三十卵。
遂不至。
竟不知為誰氏者。
計其直恰三百錢。
黃主簿畫眉 黃祝紹先。
為鄱陽主簿。
慶元二年四月。
有偷兒入室。
收拾衣衾。
分置兩囊。
臨欲去。
黃氏育畫眉頗馴。
解人語。
是夜一家熟睡。
禽忽踯躅籠中。
鳴呼不辍。
聞者以為遭貓搏噬。
遽起視之盜驚懼。
急走。
遺一囊。
黃亦覺。
遣仆追蹑。
已失之。
一禽之微。
懷哺養之恩。
而知所報如此。
人蓋有愧焉。
潮部鬼 明州兵士沈富。
父溺錢塘江死。
時富方五六歲。
其母保養之。
數被疾祟。
訪諸巫。
皆雲父為厲。
母瀝酒禱之。
曰、爾死唯一子。
吾恃以為命。
何數數禍之。
有所須。
當夢告我。
是夕見夢曰。
我死為江神所錄。
為潮部鬼。
每日職推潮。
勞苦痛至。
須草履并杉闆甚急。
宜多焚以濟用。
年滿方求代脫去矣。
母如其言。
焚二物與之富自是不複病矣。
建德妖鬼 祈門汪氏子。
自番陽如池州。
欲宿建德縣。
未至一舍間。
過親故居。
留與飲。
行李已先發。
飲罷。
獨乘馬行。
遂迷失道。
與從者不複相值。
深入支徑榛莽中。
日且昏黑。
數人突出執之。
行十裡許。
至深山古廟中。
反縛于柱。
數人皆焚香酌酒。
拜神像前。
有自得之色。
禱曰。
請大王自取。
乃扃廟門而去。
汪始知其殺人祭鬼。
悲懼不自勝。
平時習大悲咒。
至是但默誦乞靈而已。
中夜大風雨。
林木振動。
聲如雷吼。
門軋然豁開。
有物從外入。
目光如炬。
照映廊庑。
視之。
大蟒也。
奮迅張口。
欲趨就汪。
汪戰栗。
誦咒愈苦。
蛇相去丈餘。
若有礙其前。
退而複進者三。
弭首徑出。
天欲曉。
外人鼓箫以來。
欲飲神胙。
見汪依然。
大駭問故。
具以事語之。
相顧曰。
此官人有福。
我輩不當得獻也。
解縛謝之。
送出官道。
戒勿敢言。
汪既脫。
竟不能窮其盜。
王嘉叟說。
可作月台仙。
大抵勉人以忠孝誠信。
至八九十歲。
容貌不衰。
張十三公缺 蕪湖儲尉 建炎間。
太平州寇陸德叛。
燒劫居民。
殺害官吏。
蕪湖尉儲生。
竄避不及。
為賊黨縛去。
德自臨斬之。
已脫衣搦坐。
德見其頂有毫光三道出現。
乃釋之。
且令主邑事。
付以倉庫。
後盜平用此策勳改京官。
宣城僧祖勝雲。
儲尉每日誦圓覺經一部。
觀世音菩薩千聲。
率以為常。
以故獲果報。
得免橫逆。
鹳坑虎 羅源鹳坑村有一嶺。
不甚高。
上有平巅。
居民稱為簥上。
田家一婦嘗歸甯。
父母過其處。
見一虎蹲踞草中。
懼不得免。
立而呼之曰。
班哥。
我今省侍耶娘。
與爾無冤仇。
且速去。
虎弭耳竦聽。
遽曳尾趨險而行。
婦得脫。
世謂虎為靈物。
不妄傷人。
然此婦見鸷獸不怖悸。
乃能谕之以理。
亦難能也。
蔡主簿治寸白 蔡定夫戡之子康。
積苦寸白蟲為孽。
醫者使之碾槟榔細末。
取石榴根東引者。
煎湯調服之。
先炙肥豬肉一大脔。
置口内。
咽咀其津膏。
而勿食。
雲此蟲惟月三日以前。
其頭向上。
可用藥攻打。
餘日則頭向下。
縱有藥皆無益。
蟲聞肉香。
起咂啖之意。
故空群争赴之。
覺胸間如萬箭攻鑽。
是其候也。
然後飲前藥。
蔡悉如其戒。
不兩刻。
腹中鳴雷。
急奏廁。
蟲下如傾。
命仆以竿挑撥。
皆聯成串。
幾長數丈。
尚蠕蠕能動。
舉而抛于溪流。
宿患頓愈。
此方亦載楊氏集驗中。
蔡遊臨安。
為錢仲本說。
欲廣其傳以濟後人雲。
許客還債 許元惠卿。
樂平士人也。
其父夢有烏衣客來。
語曰。
吾昨貸君錢三百。
今以奉還。
未及問為何人及何時所負而覺。
明日思之。
殊不能曉。
平常蓄十餘鴨。
是日歸。
于數外見一黑色者。
小童以為他人家物。
約出之。
鴨盤旋憩于傍。
堕一卵乃去。
自是曆一月。
每日皆然。
凡誕三十卵。
遂不至。
竟不知為誰氏者。
計其直恰三百錢。
黃主簿畫眉 黃祝紹先。
為鄱陽主簿。
慶元二年四月。
有偷兒入室。
收拾衣衾。
分置兩囊。
臨欲去。
黃氏育畫眉頗馴。
解人語。
是夜一家熟睡。
禽忽踯躅籠中。
鳴呼不辍。
聞者以為遭貓搏噬。
遽起視之盜驚懼。
急走。
遺一囊。
黃亦覺。
遣仆追蹑。
已失之。
一禽之微。
懷哺養之恩。
而知所報如此。
人蓋有愧焉。
潮部鬼 明州兵士沈富。
父溺錢塘江死。
時富方五六歲。
其母保養之。
數被疾祟。
訪諸巫。
皆雲父為厲。
母瀝酒禱之。
曰、爾死唯一子。
吾恃以為命。
何數數禍之。
有所須。
當夢告我。
是夕見夢曰。
我死為江神所錄。
為潮部鬼。
每日職推潮。
勞苦痛至。
須草履并杉闆甚急。
宜多焚以濟用。
年滿方求代脫去矣。
母如其言。
焚二物與之富自是不複病矣。
建德妖鬼 祈門汪氏子。
自番陽如池州。
欲宿建德縣。
未至一舍間。
過親故居。
留與飲。
行李已先發。
飲罷。
獨乘馬行。
遂迷失道。
與從者不複相值。
深入支徑榛莽中。
日且昏黑。
數人突出執之。
行十裡許。
至深山古廟中。
反縛于柱。
數人皆焚香酌酒。
拜神像前。
有自得之色。
禱曰。
請大王自取。
乃扃廟門而去。
汪始知其殺人祭鬼。
悲懼不自勝。
平時習大悲咒。
至是但默誦乞靈而已。
中夜大風雨。
林木振動。
聲如雷吼。
門軋然豁開。
有物從外入。
目光如炬。
照映廊庑。
視之。
大蟒也。
奮迅張口。
欲趨就汪。
汪戰栗。
誦咒愈苦。
蛇相去丈餘。
若有礙其前。
退而複進者三。
弭首徑出。
天欲曉。
外人鼓箫以來。
欲飲神胙。
見汪依然。
大駭問故。
具以事語之。
相顧曰。
此官人有福。
我輩不當得獻也。
解縛謝之。
送出官道。
戒勿敢言。
汪既脫。
竟不能窮其盜。
王嘉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