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即不見。

    紹興五年。

    楊登科。

    再仕為廣西帥屬。

    以事至柳州。

    過靈文廟。

    廟祝請入谒。

    楊不可。

    祝曰、不然。

    神且譴怒。

    楊叱之。

    徑谒太守。

    飲湯未畢。

    盞落手而仆。

    即死。

    皆雲柳侯所怒。

    不知其向來事也。

    相距正十年雲。

    傅世修說。

     董白額 饒州樂平縣白石村民董白額者。

    以儈牛為業。

    所殺不勝紀。

    紹興二十三年秋得疾。

    每發時。

    須人以繩系其首及手足于柱間。

    以杖痛捶之。

    方欣然忘其病之在體。

    如是七日方死。

    董平生殺牛。

    正用此法。

    其死也。

    與牛死無少異雲。

     婺源蛇卵 徽州婺源縣。

    紹興二十三年七月三日。

    大雷雨。

    邑中有老樹。

    蟠結數十圍。

    震為數截。

    中藏蛇卵十餘斛。

    或取碎之。

    每殼中必一物诘曲其間如鱓然。

    雞豬食之辄死。

    小民食死豬肉者亦死。

    卵大小如彈丸。

    如小橘。

    去縣十五裡。

    有巨蟒同時震裂。

    皆疑其為蛇母雲。

    予族人邦直。

    時為邑尉。

    嘗取其卵碎之。

    實然。

     鄭氏女震 婺州武義縣鄭亨仲資政。

    族中三女。

    從姊妹也。

    皆未适人。

    長者十八歲。

    次十四歲。

    次十二歲。

    紹興二十四年二月六日。

    族有姻會。

    三女往觀之。

    會罷。

    親族相聚博戲。

    忽大雨震電。

    三女皆舍去。

    自便道小戶欲還家。

    未至而火滅。

    共憩一小亭上。

    族人遣婢明燈視之。

    則皆仆地。

    其一已震死。

    裸卧雨中。

    衣服粘着柱間。

    其一體半焦。

    衣皆破碎。

    其一無所傷。

    扶歸。

    明日方蘇。

    問之。

    曰、方行次。

    忽滿眼黑暗。

    無所睹。

    遂驚蹶如睡。

    他皆莫知也。

    身焦者數日方能言。

    亦不死。

    劉邦翰于宣說。

     鄭升之入冥 衢人鄭升之。

    宣和間為樞密院醫官。

    後居湖州累年。

    嘗往臨安。

    于轎中遇急足持文書來。

    視之。

    乃追牒也。

    上列官爵姓名二十餘人。

    鄭在其末。

    讀畢。

    即恍惚如醉。

    還家而病。

    前使亦至。

    呼之遂随以行。

    路半明半暗。

    如月食。

    夜到冥府。

    使者先入。

    鄭窺窗間。

    見兩廊皆囚。

    而以泥泥其首。

    少頃呼入。

    主者問曰。

    汝當死。

    有陰德否。

    曰、無。

    嘗從軍乎。

    曰、然。

    曰、汝昔宣和中随諸将往燕山。

    有二卒得罪于将。

    欲斬之。

    以汝谏獲免。

    又汝在京師時。

    好以藥施人。

    有之否。

    鄭曰、頗憶有之。

    主者曰。

    有此二美。

    當令汝還取元。

    牒判雲。

    特與展年放還。

    鄭拜謝。

    既出門。

    詢向使者曰。

    吾複活幾何年。

    應曰。

    不知也。

    将行。

    使者曰。

    汝平生好飲。

    餘瀝沾幾案間。

    積已數十。

    須飲訖。

    乃可去。

    即舉一甕甚臭。

    強鄭令飲。

    飲三鬥許。

    不能進。

    失手墜甕。

    乃醒。

    又病一月方愈。

    自以陰限不明書年數。

    常恐死。

    乃别所知者。

    自還鄉治冢地。

    明年。

    其所知者邢懷正孝肅為衢簽。

    見鄭之子。

    則鄭已死矣。

    計其複生。

    僅旬月雲。

    邢懷正說。

     黃十一娘 福州候官縣黃秀才女十一娘。

    立簾下觀人往來。

    一急足直入曰。

    官追汝。

    女還房。

    即苦心痛。

    死經日複生。

    曰、追者與我俱行數十裡。

    忽有恐色。

    曰。

    吾所追乃王十一娘。

    誤喚汝。

    今見大王。

    但稱是王氏。

    若實言。

    當捶殺汝。

    我強應之。

    至官府。

    見三人鼎足而坐。

    中坐者乃我父也。

    望我來。

    即憑軒問曰。

    汝何為來此。

    曰、正在簾内。

    為人追至。

    及中途。

    則言當追王十一娘。

    而誤追我。

    戒我不得言。

    父還坐。

    謂東向者曰。

    所追王氏。

    今誤矣。

    曰、公何以知之。

    曰、此吾女也。

    東向者即命吏閱簿。

    顧曰、果誤矣。

    又笑曰、王法無親。

    今日卻有親。

    皆大笑。

    乃放我還。

    鄭彥和知剛說。

     謝希且 徐人窦思永。

    居洪州。

    妻鄭氏、方娠。

    紹興二十三年閏十二月一日。

    思永夢洪州監稅秉義郎謝希旦來。

    拜不已。

    思永不敢受。

    夢中愧謝。

    睡覺至亥時。

    妻生一子。

    旋聞寺擊鐘。

    問之。

    則謝生正以是時死矣。

    思永名其子曰宜哥。

    謝氏後知之。

    雲希旦小字。

    實曰宜哥。

    則窦氏子為希旦後身昭昭矣。

    希旦、邵武人。

    亦知書。

    思永登二十四年進士。

    與予妻族有連。

    聞其說。

     盧熊母夢 盧熊、邵武人。

    校書郎奎之子。

    紹興二十一年。

    赴試南宮。

    母樊氏。

    夢數人舁棺木至中堂。

    曰、此夫人母也。

    号泣而寤。

    以告奎曰。

    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