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狄偁卦影
狄武襄之孫偁。
得費孝先分定書。
賣蔔于都市。
芗林向伯共子諲自緻仕起貳版曹。
偁為寫卦影。
作乘巨舟泛澄江。
舟中載歌舞婦女。
上列旗幟導從之屬甚盛。
岸側一長竿。
竿首幡腳。
獵獵從風靡。
詩雲、水畔幡竿險。
分符得異恩。
潮回波似鏡。
聊以寄君身。
向讀之甚喜。
自以必複得謝。
浮家泛宅而歸。
但未盡曉。
一日上殿占對頗久。
中書舍人潘子賤良貴攝記注侍立。
前呼曰。
日晏恐勤聖聽。
向子諲退。
而天語未終。
向不為止。
潘還就班。
少焉複出。
其言如前。
向乃趨下。
明日各待罪。
上兩平之。
已而各丐外。
尚章再上。
以學士知平江府。
封官三月餘。
力請謝事。
優诏進秩以歸。
始盡悟卦意。
水畔幡竿。
指潘公也。
而出守輔郡。
上眷益厚。
所謂分符得異恩也。
潮回者。
言自朝廷還。
波似鏡者。
平江也。
聊以寄君身。
謂姑寓郡齋。
終當歸休耳。
郏次南說。
死卒緻書 紹興戊午。
呂丞相居天台。
族婿李修武。
寓會稽虞氏館。
方與妻對食。
一走卒以丞相書至。
李接書展讀。
其人曰。
本府某提轄。
已在大善寺。
使邀修武。
李諾之。
須更起更衣。
久不出。
妻往尋之。
乃見在圃内池水。
上身沒至腹矣。
急呼童仆共拯之。
得不死。
徐問所見。
曰、适與某提轄飲梅花酒。
樂作正歡。
而爾輩挾我出。
不能終席。
殊敗人意也。
池四面有桃梅數十本。
遣視走卒。
已失所在。
後半月。
有自天台來。
言提轄者死幾月矣。
走卒乃丞相所遣至李氏者。
道死于嵊縣。
縣人檢屍得其券帖。
獨不見丞相書。
是日蓋李得書日也。
死卒能緻生人書。
亦異矣。
傅世修說。
傅世修夢 傅世修。
會稽人。
鄉舉不利。
夢入省闱。
試德隆則晷星賦。
次夜又夢如初。
試卷内畫巨鈎。
鈎下有髯龍。
用爪覆李伯時馬五六紙。
傅以夢稍異。
因志之。
後三年鄉貢。
明年省試天子以德為車賦。
默念車有軌。
軌者晷也。
當□□□而不利。
又三年。
複赴省試天地之大德曰生賦。
策問馬政。
遂中第。
乃悟昨夢。
自解曰。
德隆者。
大德也。
星者曰生也。
卷中畫馬。
馬政也。
而不了髯龍之義。
既奏名。
谒謝坐主。
見勾龍庭實校書。
言傅所試卷在其旁中。
勾龍狀貌甚偉而富髯須。
乃盡曉畫中意。
時紹興十二年。
樊氏生子夢 衢人樊國均說建炎庚戌歲。
其父察。
調宣州通判。
代鄉人徐昌言。
明年八月當赴官。
是歲十二月七日。
樊夜夢是月二十五日宣卒攜書來迎。
抱一小兒拜廷下。
訝其無儀從之物。
答曰、途間盜梗。
不敢以器皿來。
隻有青蓋及數轎耳。
問所以抱子狀。
曰、家無妻室。
唯此一子。
愛之故以自随。
次日以白父。
父曰、心思之官。
故夢如是。
是時樊妻柴氏孕。
當以正月免身。
歲未盡五日。
忽苦腹痛。
将就蓐。
宣卒張德以徐通判書來。
雲已得祠祿歸鄉就攜迓。
兵來樊視其人。
絕類所夢者。
但不抱子。
而詢所赍物。
其答與夢中言無異。
至暮。
柴誕一子。
既閱月。
俱往宣城。
張德者來谒告曰。
向被差時。
一子才六歲。
以無母留姑氏拊養之。
今歸則死矣。
問其曰。
乃與柴氏誕子時同。
則夢中之祥。
蓋當為樊氏子也。
楊大同 楊大同。
懷州人。
未第時。
随兄官下。
嘗與兄之小兒肩輿為戲。
兒已下轎。
楊揭簾。
見婦人抱幼女坐轎中。
大驚異。
即以兄子歸。
急出外舍。
思所以挑招之策。
旋踵間婦已在卧内。
笑曰、在此待子。
遂與之狎。
問其故。
曰、我某家婦。
夫行役不歸。
累年。
以子獨居。
故逸而從子。
子勿洩勿娶。
我雖久此。
外人不能知。
自是與同寝食。
曆數月。
楊顔色日枯悴。
兄家疑之。
亦嘗聞夜榻人聲。
意有淫厲。
呼道士以天心六丁符箓治之。
婦忽變形作可畏相。
欲殺楊。
楊哀鳴懇拜。
曰、請後不敢。
遂如初。
少時自垂泣辭去。
曰、我乃爾三生前妻。
此女爾女也。
爾為商往他州。
顧戀倡女不知還。
我貧困不能自存。
攜此女赴井死。
訴之帝。
帝令天獄□法曰。
爾逐利忘家。
緻妻子死于非命。
雖有别善業。
當登科。
然終不能享。
自此十年間将受報。
我以前緣未斷。
來尋盟。
今數盡當去。
亦從此受生矣。
出門
得費孝先分定書。
賣蔔于都市。
芗林向伯共子諲自緻仕起貳版曹。
偁為寫卦影。
作乘巨舟泛澄江。
舟中載歌舞婦女。
上列旗幟導從之屬甚盛。
岸側一長竿。
竿首幡腳。
獵獵從風靡。
詩雲、水畔幡竿險。
分符得異恩。
潮回波似鏡。
聊以寄君身。
向讀之甚喜。
自以必複得謝。
浮家泛宅而歸。
但未盡曉。
一日上殿占對頗久。
中書舍人潘子賤良貴攝記注侍立。
前呼曰。
日晏恐勤聖聽。
向子諲退。
而天語未終。
向不為止。
潘還就班。
少焉複出。
其言如前。
向乃趨下。
明日各待罪。
上兩平之。
已而各丐外。
尚章再上。
以學士知平江府。
封官三月餘。
力請謝事。
優诏進秩以歸。
始盡悟卦意。
水畔幡竿。
指潘公也。
而出守輔郡。
上眷益厚。
所謂分符得異恩也。
潮回者。
言自朝廷還。
波似鏡者。
平江也。
聊以寄君身。
謂姑寓郡齋。
終當歸休耳。
郏次南說。
死卒緻書 紹興戊午。
呂丞相居天台。
族婿李修武。
寓會稽虞氏館。
方與妻對食。
一走卒以丞相書至。
李接書展讀。
其人曰。
本府某提轄。
已在大善寺。
使邀修武。
李諾之。
須更起更衣。
久不出。
妻往尋之。
乃見在圃内池水。
上身沒至腹矣。
急呼童仆共拯之。
得不死。
徐問所見。
曰、适與某提轄飲梅花酒。
樂作正歡。
而爾輩挾我出。
不能終席。
殊敗人意也。
池四面有桃梅數十本。
遣視走卒。
已失所在。
後半月。
有自天台來。
言提轄者死幾月矣。
走卒乃丞相所遣至李氏者。
道死于嵊縣。
縣人檢屍得其券帖。
獨不見丞相書。
是日蓋李得書日也。
死卒能緻生人書。
亦異矣。
傅世修說。
傅世修夢 傅世修。
會稽人。
鄉舉不利。
夢入省闱。
試德隆則晷星賦。
次夜又夢如初。
試卷内畫巨鈎。
鈎下有髯龍。
用爪覆李伯時馬五六紙。
傅以夢稍異。
因志之。
後三年鄉貢。
明年省試天子以德為車賦。
默念車有軌。
軌者晷也。
當□□□而不利。
又三年。
複赴省試天地之大德曰生賦。
策問馬政。
遂中第。
乃悟昨夢。
自解曰。
德隆者。
大德也。
星者曰生也。
卷中畫馬。
馬政也。
而不了髯龍之義。
既奏名。
谒謝坐主。
見勾龍庭實校書。
言傅所試卷在其旁中。
勾龍狀貌甚偉而富髯須。
乃盡曉畫中意。
時紹興十二年。
樊氏生子夢 衢人樊國均說建炎庚戌歲。
其父察。
調宣州通判。
代鄉人徐昌言。
明年八月當赴官。
是歲十二月七日。
樊夜夢是月二十五日宣卒攜書來迎。
抱一小兒拜廷下。
訝其無儀從之物。
答曰、途間盜梗。
不敢以器皿來。
隻有青蓋及數轎耳。
問所以抱子狀。
曰、家無妻室。
唯此一子。
愛之故以自随。
次日以白父。
父曰、心思之官。
故夢如是。
是時樊妻柴氏孕。
當以正月免身。
歲未盡五日。
忽苦腹痛。
将就蓐。
宣卒張德以徐通判書來。
雲已得祠祿歸鄉就攜迓。
兵來樊視其人。
絕類所夢者。
但不抱子。
而詢所赍物。
其答與夢中言無異。
至暮。
柴誕一子。
既閱月。
俱往宣城。
張德者來谒告曰。
向被差時。
一子才六歲。
以無母留姑氏拊養之。
今歸則死矣。
問其曰。
乃與柴氏誕子時同。
則夢中之祥。
蓋當為樊氏子也。
楊大同 楊大同。
懷州人。
未第時。
随兄官下。
嘗與兄之小兒肩輿為戲。
兒已下轎。
楊揭簾。
見婦人抱幼女坐轎中。
大驚異。
即以兄子歸。
急出外舍。
思所以挑招之策。
旋踵間婦已在卧内。
笑曰、在此待子。
遂與之狎。
問其故。
曰、我某家婦。
夫行役不歸。
累年。
以子獨居。
故逸而從子。
子勿洩勿娶。
我雖久此。
外人不能知。
自是與同寝食。
曆數月。
楊顔色日枯悴。
兄家疑之。
亦嘗聞夜榻人聲。
意有淫厲。
呼道士以天心六丁符箓治之。
婦忽變形作可畏相。
欲殺楊。
楊哀鳴懇拜。
曰、請後不敢。
遂如初。
少時自垂泣辭去。
曰、我乃爾三生前妻。
此女爾女也。
爾為商往他州。
顧戀倡女不知還。
我貧困不能自存。
攜此女赴井死。
訴之帝。
帝令天獄□法曰。
爾逐利忘家。
緻妻子死于非命。
雖有别善業。
當登科。
然終不能享。
自此十年間将受報。
我以前緣未斷。
來尋盟。
今數盡當去。
亦從此受生矣。
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