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接。

    三年之象也。

    俟此事驗。

    當以前程奉告。

    少蘊深惡其說。

    已而果然。

    自維揚歸吳興。

    複見之。

    少蘊曰。

    君昔日所言果中。

    異時休咎。

    盍以告我。

    黃曰、公貴人也。

    自此當遍儀清要。

    登政府。

    終于節度使。

    宜善自愛。

    少蘊異之。

    以白乃父。

    父曰、憶三十年前有客亦姓黃。

    為吾言得汝之期。

    且謂當建節钺。

    豈非此人乎。

    試使召之。

    真昔所見者。

    父子相視而笑。

    待黃生如神。

    建炎中。

    少蘊為尚書左丞。

    紹興十六年。

    年七十。

    上章告老。

    自觀文殿學士除崇慶軍節度使緻仕。

    二年而薨。

    竟如黃言。

    黃說得之左丞。

     饒州官廨 饒州谯門之南一官廨。

    素有怪。

    紹興十一年。

    常平主管官韓參居之。

    延樂平士人胡價為館客。

    郡守程進道。

    亦遣其子從學。

    會程受代。

    價納官奴韓秀賂。

    白程為落籍。

    程許之。

    韓倡乘夜攜酒肴。

    竊入價書室與飲。

    且堅囑之。

    遂得自便。

    他夕倡複攜具至。

    既飲。

    又遍以餘尊犒從者。

    自是數至。

    一夕過三鼓。

    西鄰推官廳會客散。

    望價書室燈尚明。

    呼之猶與相應答。

    及天明。

    則價卧榻上死矣。

    主人诘問侍童及外宿直者。

    皆雲每夜有婦人。

    自宅堂取酒炙以出。

    意宅中人不敢言。

    及旦則去。

    昨宵已雞唱。

    聞先生大呼。

    疑其夢魇。

    不謂遽死。

    蓋鬼詐為倡以惑價。

    而價不悟。

    後三年。

    通判任良臣居之。

    其女十餘歲。

    常見二人相攜以行。

    因大病。

    急徙出。

    後以為驿舍雲。

     閉籴震死 饒州餘幹縣桐口社民段二十八。

    紹興乙卯歲為雷所擊。

    挈屍至雲外。

    有朱衣人雲。

    錯也。

    複撲于平地。

    段如夢中。

    移時方蘇。

    項上并脅下。

    皆有斧迹。

    出青黑汁數升。

    同村港西亦有段二十六者。

    即時震死。

    此人元儲谷二倉。

    歲饑閉不肯出。

    故天誅之。

    既死。

    谷皆為火焚。

    而桐口之段。

    至今猶在。

     不孝震死 鄱陽孝誠鄉民王三一者。

    初其父母自買香木棺二具以備死。

    王易以信州之杉。

    已而又貨之。

    别易株闆。

    及母死。

    則又欲留株闆自用。

    但市松棺斂母。

    既葬旬日。

    為雷擊死。

    側植其屍。

    或走報厥子。

    子急往哭。

    且扶屍仆地。

    正日中。

    震雷起。

    忽挈子往佗處。

    約相去五裡許。

    洎複回。

    父已複倒立矣。

    凡兩瘗之。

    皆震出。

    遂斫棺一竅。

    表以竹而掩之。

    始得甯。

     梅三犬 饒州東湖傍居民梅三者。

    紹興二十年除夕。

    縛一牝犬欲殺。

    已刺血煮食。

    恍惚間不見。

    夜夢犬言曰。

    我犬也。

    被殺不辭。

    但欠君家犬子數未足。

    幸少寬我。

    梅許諾。

    明日自外歸。

    恬然無所傷。

    乃複育之。

     安昌期 安昌期。

    昭州恭城人。

    少舉進士。

    皇祐中。

    朝廷平侬智高。

    推恩二廣。

    凡進士曾試禮部者。

    皆特試于廷。

    昌期因是得橫州永定尉。

    以事去官。

    遂不複仕。

    獨與小童遊廣東。

    放浪山水間。

    同年曲江胡浚、為惠州海豐令。

    昌期往過之。

    留甚久。

    杯酒間多為嬉戲小技。

    娛悅坐人。

    嘗結紙數紐。

    覆而咒之。

    良久器遂動。

    徐徐啟之。

    皆為鼠矣。

    咀嚼舉動如真。

    複覆之、則依然結紙也。

    時采山藥嚼而吐之以示人。

    津著藥上。

    皆如膠饴。

    或通夕不寐。

    指其童曰。

    勿輕此童。

    它日與吾偕隐。

    治平二年。

    遊清遠峽山寺。

    謂僧曰。

    久聞山中有和光洞。

    故來遊。

    遂與童俱往。

    數日不返。

    僧疑為虎所食。

    遍求之。

    無所見。

    于洞前石壁上得詩曰。

    蕙帳将辭去。

    猿猱不忍啼。

    琴書自為樂。

    朋友孰相攜。

    丹竈非無藥。

    青雲别有梯。

    峽山餘暫隐。

    人莫拟夷齊。

    後題雲。

    前橫州永定縣尉安昌期筆。

    山僧說。

     海馬 紹興八年。

    廣州西海壖地名上弓彎。

    月夜有海獸。

    狀如馬。

    蹄髟鼠皆丹。

    入近村民家。

    民聚衆殺之。

    将曉如萬兵行空中。

    其聲洶洶。

    皆稱尋馬。

    客有識者慮其異。

    急徙去。

    次日海水溢。

    環村百餘家。

    盡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