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行必引首。

    既久蔓延不已。

    膚肉腐爛。

    首墜而死。

    宛若受刃之狀。

    景元自是不敢食鼈。

     玉津三道士 大觀中。

    宿州士人錢君。

    兄弟遊上庠。

    方春月待試。

    因休暇出遊玉津園。

    遇道士三輩來揖談。

    眉宇修聳。

    語論清婉可聽。

    頃之辭去。

    曰。

    某有少名醞。

    欲飲二公。

    日雲莫矣。

    明日正午。

    複會于茲。

    尚可款。

    稍緩恐相失。

    錢許諾。

    獨小道士笑曰。

    公若愆期。

    可掘地覓我。

    皆以為戲。

    大笑而别。

    翌日。

    錢以他故滞留。

    至晚方抵所會處。

    則肴核狼藉。

    不複見人。

    怅然久之。

    弟曰。

    得非仙乎。

    試假畚锸鑿地。

    才尺許。

    得石函。

    啟之。

    乃三道士象。

    冠巾俨然。

    如昨所見者。

    外有方書言鍛水銀為白金事。

    弟曰。

    兄取其書。

    弟願得道象。

    歸奉香火。

    兄欣然許之。

    既試。

    弟中選。

    兄複歸宿。

    驗其方。

    無一不酬。

    不數年。

    買田數萬畝。

    為富人居。

    一日坐庑下。

    外報三道士來谒。

    既見。

    一人起緻詞曰。

    昔年玉津之會。

    君憶之否。

    君得吾仙方。

    不以赈恤貧乏。

    而貪冒無厭。

    祿過其分。

    天命折君算。

    今日即自改。

    尚延三歲。

    如其不然。

    旦暮死矣。

    吾以洩天機谪為人。

    當來主之矣。

    既去。

    錢君始大悔。

    即焚方毀竈。

    阖質戶不複啟。

    明日。

    小道士複至。

    未及坐。

    聞侍妾免乳。

    亟入視之。

    生一男。

    出陪客無所見。

    問諸仆隸皆莫知。

    錢不三年而殂。

     陸氏負約 衢州人鄭某。

    幼曠達能文。

    娶會稽陸氏女。

    亦姿媚明爽。

    伉俪綢缪。

    鄭嘗于枕席間語陸氏曰。

    吾二人相歡至矣。

    如我不幸死。

    汝無複嫁。

    汝死我亦如之。

    對曰。

    要當百年偕老。

    何不祥如是。

    凡十年。

    生二男女。

    而鄭生疾病。

    對父母複申言之。

    陸氏但俯首悲泣。

    鄭竟死。

    未數月而媒妁來。

    陸氏與相周旋。

    舅姑責之。

    不聽。

    才釋服。

    盡攜其資。

    适蘇州曾工曹。

    成婚才七日。

    曾生奉漕檄。

    考試它郡。

    行信宿。

    陸氏晚步廳屏間。

    有急足拜于庭。

    稱鄭官人有書。

    命婢取之。

    外題示陸氏三字。

    筆劄宛然前夫手澤也。

    急足已不見。

    啟緘讀之。

    其辭雲。

    十年結發夫妻。

    一生祭祀之主。

    朝連暮以同歡。

    俸有餘而共聚。

    忽大幻以長往。

    慕何人而辍許。

    遺棄我之田疇。

    移資财而别戶。

    不恤我之有子。

    不念我之有父。

    義不足以為人之婦。

    慈不足以為人之母。

    吾已訴諸上蒼。

    行理對乎幽府。

    陸氏歎恨。

    不意三日而亡。

    其書為鄭從弟甸所得。

    嘗出示胡翛然。

     張彥澤遁甲 紹興四年。

    李參政少愚回為江西帥。

    遣總管楊惟忠讨賊。

    以四月壬申日寅時。

    出師鄱陽。

    胡翛然送之渡江。

    回谒道友陳生。

    有道士張彥澤者。

    洛陽人。

    頃事徐神翁。

    多居西山好道之家。

    偶來會語。

    問何人選日時。

    翛然曰。

    穆茂才也。

    彥澤曰。

    何其缪邪。

    幸而非寅時則可。

    若然。

    賊雖自擒。

    主将将不利。

    以正午蔔之。

    苟無大雨則善。

    時天色清霁。

    已有微暑。

    三人食已。

    散步僧舍。

    俄陰雲四合。

    雨下如注。

    溝壑皆盈。

    彥澤拊掌曰。

    必寅時也。

    楊公其危哉。

    時賊衆萬二千。

    官軍才三之二。

    先鋒将傅選悉五軍旗幟。

    行以壯軍聲。

    賊諜知之。

    曰。

    先鋒尚如此。

    若全師而來。

    何可當也。

    遂遣使迎降。

    次日。

    楊公所乘青骢馬忽斃。

    楊亦得疾。

    即反豫章。

    翌日而卒。

     謝與權醫 楊惟忠。

    病時面發赤如火。

    群醫不能療。

    子婿陳槱憂之。

    以問胡翛然。

    有蕲人謝與權。

    世為儒醫。

    翛然引之視疾。

    既入。

    不診。

    曰證候已可見。

    楊公夫人滕氏。

    令與衆議藥餌。

    朱張二醫曰。

    已下正陽丹。

    白澤圓。

    加鐘乳附子矣。

    謝曰。

    此伏暑證也。

    宜用大黃黃檗等物。

    因疏一方。

    議不合。

    時楊公年六十餘。

    新納妾嬖甚。

    夫人意其以是得疾。

    不用謝言。

    謝退謂翛然曰。

    公往聽諸人所議。

    才及門。

    衆極口诋謝曰。

    此乃千金中一治暑方。

    用藥七品。

    渠隻記其五。

    乃欲療貴人疾邪。

    翛然以告謝。

    謝曰。

    五藥本以治暑。

    慮其太過。

    故加二物制之。

    今楊公病深矣。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