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關燈
能用者為兩腳書櫥,本此。

    ) 騎驢覓驢。

    (見《傳燈錄》:道人不解心即是佛,直是騎驢覓驢。

    ) 旗鼓相當。

    (《管辂别傳》:太守單子春欲試辂之才辨,謂辂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

    ”) 毛病。

    (黃山谷《刀筆》雲:“此荊南人毛病。

    ”謂習氣也)。

     與人不睦,勸人造屋。

    (宋王韶欲取洮河,言隻用回易錢便足。

    文彥博曰:“工師造屋,初必小計,冀人易于動工,既興作,如不可已,乃方增多。

    ”此諺所本也。

    ) 便宜。

    (《齊書》:顧憲之疏雲:“便宜者,便于公,宜于私也。

    ”) 萱堂、桂窟俗謂母為萱堂,蓋因《詩》“焉得萱草,言樹之背。

    ”注雲:背,北堂也。

    戴埴《鼠璞》以為此因君子行役而思念之詞,與母何與?呂藍衍亦謂:《詩》注萱草可忘憂,背乃北堂也,詩意并不言及母,不知何以遂相承為母事也。

    按古人寝室之制,前堂後室,其由室而之内寝,有側階,即所謂北堂也。

    見《尚書·顧命》注、疏及《爾雅·釋宮》。

    凡遇祭祀,主婦位于此,主婦則一家之主母也。

    北堂者,母之所在也,後人因以北堂為母。

    而北堂既可樹萱,遂稱曰萱堂耳。

    世以登科為折桂,本于郄诜對策有“桂林一枝”之語。

    而或以月中有桂,遂因桂而移于月中之桂,又月中有蟾,謂之蟾窟,遂又移而為桂窟,展轉相訛,皆沿襲之陋也。

    (《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何也?月,陰也;蟾蜍,陽也,與兔并明,陰系于陽也。

    《春秋演孔圖》曰:蟾蜍,月精也。

    虞喜《安慶論》曰:俗傳月中仙人桂樹,今視其生,仙人之足已成形,桂樹後生。

    《酉陽雜俎》雲:月中蟾桂,地影也。

    空處,水影也。

    東坡《鑒空閣》雲:懸空如水鏡,瀉此山河影。

    妄稱桂兔蟆,俗說皆可屏。

    )又如“莺遷”二字,《毛詩》“伐木丁丁,鳥鳴嘤嘤,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并無所謂莺字也。

    自唐蘇味道有“遷莺遠聽聞”,楊祯詩“軒樹已遷莺”,禮部試士遂有“遷莺求友”、“莺出谷”之作。

     點心世俗以小食為點心,不知所始。

    按吳曾《能改齋漫錄》雲:唐鄭亻參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馔,夫人顧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

    ”其弟舉瓯已罄。

    俄而女仆請飯庫鑰匙,備夫人點心,修诟曰:“适已點心,今何得又請?”是唐時已有此語也。

    亦見《辍耕錄》。

    又《癸辛雜識》記南宋趙溫叔丞相善啖,阜陵聞之曰:“朕欲作小點心相請。

    ”乃設具。

    飲玉海至六七,又啖籠炊百枚。

     茅柴灑酒之劣者,俗謂之茅柴酒。

    此語蓋亦起于宋時。

    東坡詩:“幾思壓茅柴,禁網日夜急。

    ”《學齋占畢》引李白“金樽美酒鬥十千”,杜甫詩“速來相就飲一鬥,恰有三百青銅錢”之句,以為酒價何太相懸如此,想是老杜不擇飲,而醉村店中壓茅柴耳。

    又蘇叔黨詩:“茅柴一杯酒,相對奈愁何。

    ”劉後村詩:“茅柴且酌兄。

    ”是茅柴宋人已用之于詩文矣。

    然曰壓茅柴,蓋酒之新釀,用茅柴壓而榨之耳。

     綿力謙言力之薄曰綿力,見淮南王安《谏漢武伐越書》,曰:“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

    ” 對手凡相角伎藝,彼此均者,曰對手。

    《舊唐書·宣宗紀》:日本國王子入朝,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顧師言與之對手。

     張王李趙見朱弁《曲洧舊聞》,俚語有“張王李趙”之語,猶言是何等人也。

    然梁範鎮〔缜〕《神滅論》已有“張甲王乙李丙趙丁”之語,是張王李趙俗語,其來已久。

     籌馬今人博局諸戲,多用籌馬紀數,其原蓋本于投壺,《記》所謂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又雲:正爵既行,請為勝者立馬也。

    然今世之籌用以紀數,而《記》所謂籌,即投壺之矢,其紀數則别有算,所謂算長尺有二寸也。

    是則投壺之籌之用,與今不同,今之籌,乃投壺所謂算耳。

    按《儀禮·鄉射》“籌八十”注雲:籌,算也。

    博戲所用之籌,其或本此欤?然鄉射又無所謂馬者。

    要之,投壺與射禮相通,籌與馬皆古人所以紀數,後世遂襲其名而其用小變耳。

    猶投壺之馬為勝算,而今所用亦不專以紀勝也。

    《天香樓偶得》雲:今世賭博者,以物衡錢,謂之馬子。

    交易者以銅為法馬,蓋亦本此。

    又按古人馬制不詳,晉太康中掘地得玉馬,或以為即投壺所用也。

     屠家稱姜太公俗戲屠宰者謂之姜太公,此亦有所本。

    《國策》:姚賈謂秦王曰:“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

    ”按《楚詞》“師望在肆,鼓刀揚聲”,注雲:呂望鼓刀在列肆,文王親往問之,望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國。

    ”文王乃載與俱歸。

    《淮南子》亦雲:太公之鼓刀。

    又《韓詩外傳》:文王舉太公于舟人而用之。

    則太公又出自舟子也。

     世界世界,見《首楞嚴經》佛告阿難,言世為遷流,界為方位。

    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

    過去、未來、現在為世。

    方位有十,流數有三。

    猶《淮南子》所雲“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也。

    揚子雲《太玄》則謂:阖天謂之宇,辟宇謂之宙。

    陸績雲:阖,天地晝夜之稱;辟謂開天地晝夜之稱。

     畔吳語謂躲避曰畔,亦有所本。

    陳後主創齊聖觀,民謠曰:“齊聖觀,寇來無處畔。

    ”見《言鲭》。

     外後日陸放翁雲:今人謂後三日為外後日,意其俗語耳。

    偶讀《唐逸史·裴老傳》,乃有此語。

    裴,大曆中人,則此稱已久矣。

     登時俗謂俄頃間曰登時,亦雲即刻。

    《宋書》:盧循之走也,劉裕知其必寇江陵,登遣索邈援荊州。

    《北齊書》:祖守北徐州,會有陳寇,令城中寂然。

    寇疑人走城空,不複設備。

    忽鼓噪聒天,賊大驚,登時退散。

    《舊唐書》:武後幸興泰宮,欲就捷路,韋安石力谏,武後登時為之回辇。

     鑽世謂夤緣幹進者為鑽。

    按東坡《和錢安道寄惠建茶》詩雲:“不敢包裹鑽權幸。

    ”王安石秉政,鄧绾、李定、舒、蹇序辰、王子韶等同時擢用,士大夫有“十鑽”之目。

    《王子韶傳》:劉安世劾子韶在十鑽内,為衙内鑽,指其交結要人,如刀鑽之利也。

    呂公著作相務簡靜,不多接士大夫,惟談禅者得從容。

    好進之徒往往幅巾道袍,日遊古寺,冀邂逅之以自售,時謂之“禅鑽”。

    又蔣津《葦航紀淡》:嘉定間,士大夫有一戲論于從政雲:将仕者皆改官,獨顔子不得改。

    天子曰:“回也不改。

    ”或曰:“鑽遂改。

    ”子曰:“顔子鑽錯了。

    鑽之彌堅,如何改官?”方勺《泊宅編》亦雲:今之巧宦者皆謂之鑽。

    是宋時已有此語。

    然班固《答賓戲》雲:商鞅挾三術以鑽孝公。

    則漢時已有此語也。

     暖房俗禮有所謂暖壽、暖房者。

    生日前一日,親友治具過飲,曰暖壽。

    新遷居者,鄰裡送酒食過飲,曰暖房。

    《辍耕錄》亦曰:暖屋又曰暖室。

    按王建《宮詞》“太儀前日暖房來。

    ”《五代史》:後唐同光二年,張全義及諸鎮進暖殿物。

    則暖房之名由來久矣。

     穿孝父母喪而成服,俗謂之穿孝。

    其親朋臨送,暫用袒免者,謂之帶孝。

    蓋以喪服即為孝也。

    此語自六朝已有之。

    《北齊書》:童謠曰:“九龍母死不作孝。

    ”已而婁太後崩,武成帝服绯不改。

    《北史》:宕昌公王睿薨,送喪者千馀人,皆舉聲恸泣,以要榮利,時謂之“義孝”。

    和士開喪母,富商丁鄒、嚴興等亦為義孝。

    《新唐書·韋挺傳》:世俗營葬既畢,鄰伍全集,相與酣醉,謂之出孝。

    李方叔《談記》:東坡為禮部尚書,宣仁太後上仙甫七日,忽有旨:光祿官供羊酒,為太後、太妃暖孝。

    此皆不經之語。

     杜撰《宋稗史》:杜默為詩多不合律,故世謂事不合格者曰“杜撰”。

    此說非也。

    《湘山野錄》:盛文肅度撰《張文節神道碑》,石參政中立問:“誰撰?”文肅率然對曰:“度撰。

    ”滿堂皆笑。

    按文肅在杜默之前,則非起于默矣。

    呂藍衍《言鲭》謂:道家經忏俱杜光庭所撰,多設虛誕,故去杜撰。

    此亦非也。

    沈作《寓簡》謂:漢田何善《易》,言《易》者本田何。

    何以齊諸田徙杜陵,号杜田生。

    今之裡語謂白撰無所本者為杜田,或曰杜園,蓋本此。

    豈當時譏何之《易》學無所師承而雲然耶?雲雲。

    此乃杜撰二字所由始,蓋本因杜田,又轉而為杜園。

    宋時孔文仲對策有“可為痛哭太息”之語,而人诮之曰“杜園賈誼”是也。

    因而俗語相沿,凡文字之無所本者曰杜撰,工作之不經匠師者曰杜做。

    後世并以米之不從商販來者曰杜米,筍之自家園出者曰杜園筍,則昔以杜為劣作,而今轉以杜為佳品矣。

     差官府遣役辄曰差。

    顔師古《匡謬正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