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關燈
淵為禦史,至蔡州;杖殺民之奸豪者凡五百人,時号為“雷半千”。

    《明史》:給事中胡以甯請禁食蝦蟆,時号“蝦蟆給事”。

    成化中,帝久不與群臣相見,大學士彭時、商辂力請司禮約以禦殿日召對。

    及見,才奏二事,萬安居首,即頓首呼萬歲欲出,時等不已,皆叩頭退。

    中官以此戲朝士,一時傳笑,以安為“萬歲閣老”。

    又是時劉吉、萬安、劉為相,無所匡正,時有“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之謠。

    吉在内閣十八年,人目之為“劉棉花”,以其耐彈也。

    弘治中,元守直為通政使,王敞為左通政,姜清、李浩為參議,時人謂“元哭、王唱、姜辣、李苦”,蓋元與王聲音俱不稱,而姜急躁,李氣促也。

    又前明呼蜀人為“川老鼠”,以其善鑽也;呼楚人為“幹魚”,以其善治差魚也;呼江西人為“臘雞”,以元時江西人仕于朝者,多以臘雞饋客也。

    嚴嵩生日,江西紳士畢集,嵩長身聳立,諸公俯趨。

    高新鄭在旁笑,嵩問故,新鄭曰:“偶思及韓昌黎《鬥雞》詩:‘大雞昂然來,小雞悚而待’,是以笑耳。

    “又嚴嵩當國,以萬采為文選郎,方祥為職方郎,人稱二人為“文武管家”。

    莆田陳愧齋為翰林時,客至呼茶,夫人曰:“未煮。

    ”公曰:“也罷。

    ”又呼幹茶,夫人曰:“未買。

    ”公曰:“也罷。

    ”時因号“陳也罷”。

    萬曆中,蘇人有丘姓者,勤于吊喪,而形體短小,人呼之為“丘的笃”。

    天啟中,周應秋附魏奄,每魏良卿至其第,進豚蹄留飲,時号“煨蹄總憲”。

    又其時有《東林點将錄》,以《水浒傳》中各混号加之士流,李三才為托塔李天王,葉向高為及時雨之類,尤不可枚舉。

    弘光時,金陵名妓李香君号“香扇墜”。

    至如曆代流賊,如《後漢書》黃巾賊其大聲者稱雷公,騎白馬者稱張白騎,輕便者言飛燕,多髭者号于氐根,大眼者曰大目,如此稱号,各有所因。

    以及曆山飛、蠍子塊之類,更難悉數矣。

    沈括《筆談》:吳人謂梅子為“曹公”,以嘗望梅止渴也;謂鵝為“右軍”,以換鵝書也。

    有士人遺醋梅與Ь鵝,作書雲:“醋浸曹公一甕,湯Ь右軍兩隻。

    ”是物類亦有此雅号矣。

     諱龜莊綽《雞肋編》:浙人以鴨為諱,謂鴨僅一雄者,不能生卵,須二三雄始有子,故俗以此為諱也。

    今俗以縱妻淫行者為龜,不知起于何時。

    《左傳》宋有公子圍龜,楚有鬥韋龜。

    漢有京兆尹陳龜,幽州刺史朱龜。

    曹魏有典農劉龜。

    北魏孝明帝以神龜紀年,孝昌中有大臣叱列伏龜,正始中有羽林監王元龜。

    唐時宗室有楚王靈龜,嗣曹王龜年,大臣有崔從龜、王龜、劉崇龜、李權龜,僚有樂朋龜、薛元龜,協律有李龜年,進士有張仁龜,處士有陸龜蒙,道士有解元龜,白樂天名其侄曰龜兒,宇文籍字夏龜,張志和本名龜齡,王亻甫字興龜,賀知章稱殷踐猷為“五總龜”,謂龜千年五聚,問無不知也。

    五代前蜀有京兆李龜祯。

    宋則呂蒙正之父名龜圖,其弟名龜祥,即夷簡之祖也。

    何承炬之子名龜齡,範雍之祖名從龜,王大寶字元龜,《丁陟傳》有員外郎董龜正,《畢士安傳》有郎中王龜從,陳堯封之子漸自号金龜子,陳季常作龜軒;東坡贈詩所謂“人言君畏事,欲作龜頭縮”也;江陰葛延之訪東坡于儋耳,以親制龜冠獻坡,坡答以詩;楊時号龜山,紹興中有侍禦史黃龜年,慶元中有真講彭龜年、洪龜父,王十朋字龜齡,陸放翁築堂曰龜堂,又以龜殼作冠,高二寸許,有詩雲“龜屋新裁二寸冠”;《孟珙傳》有随守張龜壽。

    金宣宗诏趙秉文、楊雲翼作《龜鑒萬年錄》。

    元至正中,謝應芳自号龜巢老人,所著有《龜巢集》;又戴良自署其居曰龜毛廬。

    是唐宋以來,并未以龜為諱也。

    惟魏太武斥宋文帝為“龜鼈小豎,夫何能為!”則亦僅喻其渺小耳。

    皮日休谒歸仁紹不得見,因作詠龜詩(《北夢瑣言》謂夾蛇龜訊之):“硬骨殘形知幾秋,屍骸終是不風流。

    頑皮死後鑽須遍,隻為平生不出頭。

    ”亦謂其不見客耳。

    《雞肋編》又謂楚人諱烏龜頭,雲郡城象龜形,嘗被攻,有術者教以系其首而破,故諱之。

    然所諱又是一義,皆非謂縱奸也。

    王阮亭《池北偶談》謂:諱龜自明始。

    惟張江陵生時,母夢一大龜,因名之,後仍改名雲。

    按明人闌莊駒《陰冗記》謂:三山士人鄭唐好譏谑,嘗為一老人題真容曰:“精神炯炯,老貌堂堂,烏巾白發,龜鶴呈祥。

    ”有人橫讀之,乃“精老烏龜”四字也,老人遂毀之,此可為明人諱龜之證。

    然所以諱之之故,終莫得其說也。

    及閱《辍耕錄》,記秀州多故家大姓,其子孫不肖,廢敗蕩盡,有金方所作詩嘲之曰:“興廢從來古有之,爾家忒煞欠扶持。

    諸墳掘見黃泉骨,兩觀番成白地皮。

    宅眷多為撐目兔,舍人總作縮頭龜。

    強奴猾幹欺淩主,說與人家子弟知。

    ”撐目兔謂兔望月而孕,以見其不夫而妊也;縮頭龜則以喻其夫也。

    想其時已有此諺語,而入之詩。

    又《堅瓠集》:張伯雨贈葉景修詩:“家藏逸少籠鵝帖,門系龜蒙放鴨船。

    ”龜蒙句譏其婦女不潔,故藏一龜字雲。

    則諱龜起于元時無疑矣。

     雜種、畜生、王八俗罵人曰雜種,曰畜生,曰王八。

    《後漢書·西羌傳》:滇零等召集諸雜種。

    《晉書·燕載記》曰:蠢茲雜種,奕世彌昌。

    此雜種之名所由始也。

    漢《五行志》:諸畜生非其類,子孫必有非其姓者。

    東漢時則又曰畜産。

    《後漢書·劉寬傳》:坐客罵蒼頭曰“畜生”,寬私遣人視之,恐其自殺,曰:“此人也而被罵畜産,吾懼其死也。

    ”《北史·高車傳》:其先匈奴單于生二女,單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當以與天。

    ”乃築高台處之。

    三年,有老狼守台不去,小女意其神,欲嫁之。

    其姊驚曰:“此是畜生,無乃辱父母!”妹不從,遂為狼妻,子孫繁茂,成高車國。

    此畜生之名所始也。

    隋文帝寝疾,太子廣與陳夫人侍。

    夫人為廣所逼,奔歸于上,上怪其神色有異,問之,以實對。

    上恚曰“畜生何堪付大事,獨孤誤我!”此又罵人為畜生之明文也。

    北齊熊安生,以訟事欲訴徐之才、和士開三人,及相對時,以之才諱雄,士開諱安,乃不敢自稱姓名,但雲“觸觸生”。

    群公哂之,以其音同“畜生”也。

    《五代史》:王建少時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裡人謂之“賊王八”。

    此又王八之稱之所始也。

    《金史》亦有王八,與王毅共守東明,兵敗被執。

    王八前跪将降,毅以足踣之。

    此則不可與王建并稱為賊。

    明人小說又謂之“忘八”,謂忘禮、義、廉、恥、孝、弟、忠、信八字也。

     綠頭巾明制:樂人例用碧綠巾裹頭,故吳人以妻之有淫行者,謂其夫為綠頭巾。

    事見《七修類稿》。

    又《知新錄》雲:明制,伶人服綠色衣,良家帶用絹布,妓女無帶,伶人婦不帶冠子,人穿褙子。

    然則伶人不惟裹綠巾,兼着綠衣。

    按《唐書》及《封氏聞見記》: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但令裹碧綠巾以恥之,随所犯重輕以定日數,吳人遂以此服為恥。

    明之令樂人裹綠巾,或本諸此也。

     養瘦馬揚州人養處女,賣人作妾,俗謂之“養瘦馬”,其義不詳。

    白香山詩雲:“莫養瘦馬駒,莫教小妓女。

    後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馬肥快行走,妓長能歌舞。

    三年五年間,已聞換一主。

    ”宋漫堂引之,以為養瘦馬之說本此。

     冤家蔣津《葦航記談》引《煙花記》雲:冤家之說有六:情深意濃,有死無異心,一也;兩情相系,阻隔萬端,二也;臨岐分袂,黯然銷魂,三也;山遙水遠,相思不見,四也;憐新棄舊,怨深刻骨,五也;一生一死,觸景悲傷,六也。